报告 资讯
共检索到相关新闻1045
报告直达
中方愿与俄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航天领域合作
,俄航天署在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航天博物馆举办首场纪念活动。李辉大使向佩尔米诺夫署长表示祝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channels/news/20110414/633161.html 0K 2011-04-14
孙家栋:我看好新一代的中国航天
访时表示,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举世瞩目,但最重要的不是天上有多少产品,而是通过航天事业这个大舞台,逐步培养、锻炼、造就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航天事业科技人才队
/channels/news/20110411/628422.html 0K 2011-04-11
中国航天今年高密度发射 将有20余次发射任务
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今年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今年的高密度发射拉开序幕。按照计划,今年将实施以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以及北斗导航工程为代表的2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
/channels/news/20110410/626823.html 0K 2011-04-10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具备高密度航天发射能力
;中新社西昌4月8日电(张晓霞陶社兰)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入高密度航天发射时期,今年计划执行9次卫星发射任务和11次“过路星
/channels/news/20110408/626096.html 1K 2011-04-08
中国拟投资逾百亿打造北京航天产业园
落户首都并实现产业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及旗下第二、第三研究院和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当天分别与北京市多个部门签署协议,就启动北京航天产业园建设、推进中关村国家
/channels/culture/20110401/617076.html 0K 2011-04-01
中国航天科工太阳能观光船出口加拿大
在中国寻找太阳能观光船生产商,在对中国市场多个厂家进行综合考察后,最终选定中国航天科工九院三江船艇公司。双方本次签订的200艘产品的生产将分为两年执行,合同金额
/channels/energy/20110329/612086.html 0K 2011-03-29
中国航天员中心成立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效地工作。人因工程研究是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基础支撑,在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载人航天器、舱外航天服等工程研制都充分考虑到航天员生理和心理特性,体现出人机协
/channels/news/20110329/611854.html 0K 2011-03-29
航天科工成功试制新型气体探测器多孔膜板
器和热快中子探测器)研究、X射线和同步辐射应用、宇宙学空间研究(如暗物质探索与航天领域用探测器)、等离子体诊断、核安全防护方面的微剂量检测与利用宇宙线多次散射检
/channels/nmn/20110325/607360.html 0K 2011-03-25
中广核携航天机电合作开发欧美海外光伏市场
所有权;而航天机电主要负责提供光伏电站工程EPC总承包建设、光伏电站建成後的运营管理等。而相关项目原则上全部从航天机电采购与项目相适应的光伏组件,航天机电原则上
/channels/energy/20110324/606521.html 0K 2011-03-24
航天科工试制出厚型多孔膜板 可用于测量辐射粒子
应用于高能物理核物理研究,X射线和同步辐射应用、宇宙学空间研究(如暗物质探索与航天领域用探测器)、等离子体诊断、核安全防护方面的微剂量检测与利用宇宙线多次散射检
/channels/news/20110323/604814.html 0K 2011-03-23
航天华阳首台太阳能电池背板膜涂布机样机研发成功
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太阳能电池背板膜涂布机的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西安航天华阳公司在多年研发各类涂布机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制太阳能电池背板膜涂
/channels/lightindustry/20110317/596810.html 0K 2011-03-17
中国航天科工10余辆炊事挂车运抵盈江救灾一线
维护任务后,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立即抽调3名技术骨干组建了一支盈江救灾小分队,准备好所需的各种零配件,随时准备执行灾区后勤装备的维护任务。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盈江救
/channels/news/20110315/593848.html 0K 2011-03-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7名在日交换生取得联系
初步获得南航学生都安全的信息。”14日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李斌斌告诉记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共有9名交换生派往日本留学,其中派往东北大学
/channels/news/20110314/591965.html 0K 2011-03-14
中国航天科技十二五每年至少3亿支持重点研发项目
平的差距,使中国成为航天大国,“而要真正提升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航天强国,我们就必须转变创新思路,在跟踪模仿的基础上,围绕重大航天技术前沿领域,大力推
/channels/news/20110303/576452.html 0K 2011-03-03
中国空间站2020年前建成 或有女性航天员长期照料
间站将面向外国、港澳地区科学家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戚发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记者任沁沁罗沙)
/channels/news/20110301/573731.html 0K 2011-03-01
首页上页1920212223242526272829下页末页
©2025 CNCM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