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行业资讯>  正文

应对"超级真菌" 公众不必恐慌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9-04-18 11:15:50  来源:央视网

  最近,一种被称为“超级真菌”的耳道念珠菌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甚至引起一些公众的恐慌。事件缘起于《纽约时报》4月6日的一则报道,纽约市西奈山医院去年5月为一名老年男子做腹部手术时,发现他感染了一种“神秘而致命”的真菌,而该男子最终在住院90天后死亡。目前,这种名为耳道念珠菌的多重耐药真菌在纽约、新泽西和伊利诺伊等12个州流行。2018年,我国沈阳等地相继报道出现18例耳道念珠菌定植或感染个案散发病例,其中包括来自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出的2例念珠菌菌血症病例。我们就一些公众关心关注问题请到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监控中心主任韩黎研究员进行解答。韩黎研究员长期从事军队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以及病原真菌的研究。

  健康人群一般不会感染“超级真菌”

  “超级真菌”是一种新发现的机会性致病真菌——耳道念珠菌(Candidaauris),于2009年首次在日本一名患者外耳道报道检出。由于该菌株表现为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几乎全部对氟康唑耐药),可导致侵袭性感染并带来较高的死亡率(侵袭性感染患者死亡率高达30-60%),因此被称为“超级真菌”。

  自2009年以来,耳道念珠菌感染病例已经在韩国、印度、科威特、南非、哥伦比亚、巴基斯坦、英国、美国和中国等27个国家报道检出。印度、南非、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是报道病例比较多的国家。欧洲有些国家只有散发病例报道。美国报道的病例被发现具有在印度、巴基斯坦、南非、沙特等国家就医的历史。

  耳念珠菌主要在医院内进行传播,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接触耳念珠菌污染环境表面与医疗器械或者感染者,都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该菌株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免疫力受损的人,比如恶性肿瘤、器官移植以及低体重出生儿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健康人群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不具备相互传播的可能性。

  我国分离的耳念珠菌尚未出现多重耐药现象

  目前,国内外有关耳道念珠菌出现的原因虽然尚不清楚,但是据有关研究表明可能与人类、动物和环境中抗真菌药物的筛选压力有关。韩黎研究员团队在对耳念珠菌的跟踪研究中发现,我国分离的耳念珠菌可表现为对氟康唑耐药,但尚未出现多重耐药现象,可通过更换抗真菌药物种类进行治疗,尚未见死亡病例报道。

  2018年,韩黎研究员实验室检测到的2例感染病例均为念珠菌菌血症感染,感染者均为低体重新生儿,并且来自同一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例入院时就已发生念珠菌血症感染,另1例在住院后发生感染,伴有发热、心律偏快、精神状态差等主要症状,在使用氟康唑治疗无效后,改用伊曲康唑治疗后全部治愈。在对医院环境消毒后,在抽取的环境标本和医务人员手部标本中也并未检测到耳念珠菌。这说明通过科学有效的消毒,可以控制耳念珠菌在医院内部的传播。

  加强监测和消毒,耳念珠菌可防可控

  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提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采取高通量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或者PCR扩增后对培养获得的疑似耳念珠菌菌株进行基因测序。

  耳念珠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虽然对健康人群危害较小,但是对住院患者的安全存在威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针对耳念珠菌的检测和监测,一旦发现该菌,可通过采取合适的隔离防护和消毒方法,即可有效阻止耳念珠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总体而言,目前在我国耳念珠菌可防、可治、可控,对健康人群一般不致病,公众不必引起恐慌。前往医院看病或住院的患者,注意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可以减少接触医院环境中病菌的机会,从而避免发生感染的交叉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