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宏观经济>  正文

比特币“挖矿”或被列入淘汰产业 矿机生意迎变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9-04-10 07:30:46  来源:中国网财经

  随着相关部门的表态,曾被冠以暴利标签的比特币矿机企业的头上可能会多出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下简称《目录》或征求意见稿),涉及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的产业活动,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生产过程)出现在淘汰类之中。

  该目录目前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靴子尚未落地。但也要看到,随着嘉楠耘智、比特大陆IPO纷纷遇阻,市场上对于虚拟货币的争议确实也越来越多。

  那么,这一信号代表什么,行业究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些原本布局虚拟货币和生产矿机的企业目前动向如何?

  “矿场”或搬往东南亚

  用户通过使用高度专业化的硬件设施运行计算程序,从而获得比特币作为奖励,这个过程被称为“挖矿”,“矿工”就是参与比特币运行计算的用户。

  “眼下,小‘矿场’已经很艰难了,现在基本都是大‘矿厂’在挖。”一位“矿机”研究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家相关政策再明令禁止后,会有一些“矿场”和“挖矿”企业退出,如果不早日退出,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挖矿的成本就是电费,谁的电费低,谁赚的(钱)就多。”这位“矿机”研究人士表示。目前马上就要进入“丰水期”,电费价格进入低位。根据以往情况,“挖矿”企业会和一些电厂会进行合作,寻求有利的电价。但征求意见稿如果落地,“挖矿”企业与电厂的合作势必受影响——试想,电厂愿意与淘汰企业合作吗?所以说,“矿厂”的电费“红利”将会收缩。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如果正式实施,对于挖矿企业的影响较大。即便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到海外——如东南亚等地,寻找能耗成本较低的区域“挖矿”,但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面临劳动力、产业转移、环境成本等方面的风险和考验。

  长期研究“矿机”产业的沈小锋也认为:“目前国内矿机芯片研制走在全球前列,如果国内强制淘汰一部分‘矿场’,很多企业将去东南亚国家‘挖矿’。”

  由于《目录》尚处征询阶段,征询日期为2019年4月8日至2019年5月7日。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登录国家发改委官网,填写意见反馈表,提出意见建议。

  比如,有业界人士就建议在淘汰“挖矿”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有梯度地退出。

  试图上市“矿机”厂商迎变数

  “挖矿”受限,另一个受到直接影响的,就是上游的“矿机”厂商。

  太平洋证券研报显示,2018年底对应的“矿机”市场规模约1078亿元。“矿机”生产商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亿邦国际,此前均于2018年寻求赴港上市。但现实状况是,3家公司的上市之路可谓充满波折,首次上市申请均未成功。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数字货币持续走低和监管层的发声,三大“矿机”生产商在市场上也面临较大争议,频频传出裁员、亏损等消息。

  太平洋证券数据显示,比特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矿机生产商,旗下的“蚂蚁矿机”系列年销量在数十万台,市场占有率超过80%,嘉楠耘智市占率为15%左右,加上亿邦股份等公司,中国的“矿机”企业已经占据全球95%以上的市场。

  虽然“矿机”生厂商们一直希望开拓出多元化应用场景,但其主要营收依然来自“矿机”。比特大陆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矿机销售占总收入的94.3%。

  一位长期研究“矿机”的分析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如果征求意见稿真正实行,对于“矿机”生产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销量下降,继而影响营收和利润。

  不过,目前征求意见稿的影响似乎还未传导至销售端,4月9日,比特大陆官网显示,多个型号的蚂蚁矿机在售,其中在4月8日发布的S17系列已经售罄。

  这已不是官方对虚拟货币第一次表态。2018年1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曾向各地下发文件,要求积极引导辖内企业有序退出比特币挖矿业务,并定期报送工作进展。

  “挖矿”费电曾引发担忧

  李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依然是一项能耗较高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电力。

  不要小看“矿机”的能耗。业界此前对于电力成本就做过测算,摩根士丹利曾在2018年初给出数据,挖比特币成本大约三分之一来自电费,2018年比特币乃至其他数字货币的“挖矿”用电需求将达到120~140万亿瓦时,而全球电动车的能源消耗到2025年预计才不过125万亿瓦时。根据国际能源署2015年的数据,阿根廷当时全国一年的用电量也才不过125万亿瓦时。

  曼图资本投资经理苗春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眼下来看,“挖矿”并没有产生实际社会价值,它本身挖出的是虚拟数字币,而虚拟数字币的价值,对社会进步的真正价值微乎其微。

  此外,业界对于“挖矿”的争议还来源于环境方面的影响。2018年10月发表在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一篇论文显示,仅挖比特币一项就将导致2033年全球气温上升2℃。这也是挖矿活动与一些毒害、污染环境的技术/工艺分类在一起的原因。

  根据研究机构Garrick Hileman和Michel Rauchs在2017年发表的调研结果,挖比特币每度耗电的同时,有可能带来平均475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李鸣表示,从相关部门的态度可以发现,有关部门对于“挖矿”产业的态度也释放出越来越明显的信号,从观察期、规范期、逐步进入有序引导期,“挖矿活动”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