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宏观经济>  正文

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工业遗存再利用如何直戳痛点 探索创新路径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9-03-27 13:45:48  来源:中国网财经

  当前,中国经济迈向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曾经承载工业体系发展重任的老旧厂房等工业遗存,见证了工业历史、记录着城市印记,是城市更新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3月26日,《赛迪顾问城市更新系列—2019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路径与典型案例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分析了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发展现状、展示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典型案例,预判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发展建议,旨在为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实施提供借鉴,为各地政府、工业企业、地产企业、文创企业,制定工业遗存再利用政策、开展工业遗存再利用合作、设计工业遗存再利用项目提供决策支撑。

  解析空间焕新 促进业态更新

  赛迪顾问产业地产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王新红对中国经济网表示,工业遗存已经从过去的建设难题,转变为新兴的热点,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工业遗存已经由盲目拆除或过度改造的自然生长阶段,建筑价值与文化价值初获关注的认识提高阶段,进入到科学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规划升级阶段。”

  2014年,从政府发布关于《老工业厂区搬迁改造》的文件开始,工业遗存进入了一个规划升级的阶段,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的支持政策频出,城市建设已从大拆大建、拆旧建新的城市改造阶段过渡进入有机更新阶段”,王新红称,“蓬勃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新的承载空间,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等行业组织促进合作共赢,四大机遇促进工业遗存改造前景广阔。”

  聚焦实践痛点 探索路径创新

  工业遗存改造再发展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一些问题。如改造标准不完善、缺乏指导实践的可操作规范,工业用地转换为商业、科研、多功能等不同性质用地存在一定困难,项目定位雷同,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自持型改造项目投资回收周期长,影响工业遗存改造项目的投资落地等问题。因此,白皮书建议,中国工业遗存空间资源达到30亿平方米的,应主要改造为工业旅游区、开放街区、产业园区。

  白皮书中还深度剖析了七个工业遗存再利用典型案例的发展路径,其中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定位工业旅游,年均接待游客达到8万人次;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定位现代设计产业,通过三方合力专业运营、市场牵引需求招商、整合资源完善平台,开园两年即吸引130家企业注册,园区入驻率达到100%;首钢冬奥广场定位以“体育+”、数字智能、文化创意为核心的都市产业,通过城市跟新助力冬奥、赛事驱动产业融合、优化环境激发活力,全力建设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新华1949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定位文化金融,园区2010年开园至今累计产值上百亿元;金隅智造工场定位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与产品研发设计产业集群;郎园vintage定位传媒、影视、音乐、知识分享等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园区2018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恒通商务园定位国际企业总部基地,通过依托区位精准定位、高端改造品质升级、完善生态释放价值,自上世纪90年代运营以来,园区企业全年平均年产值总和超过600亿元,逐步形成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云集之势。

  对于工业遗存的发展趋势,白皮书认为,工业遗存再利用将成为政府城市更新系统的先行工程,资产盘活将促使传统工业企业衍生出产业地产业务板块,遗存改造将成为地产企业取获空间资源的有效途径,工业遗存项目合作还将促进文创企业产业资源与空间资源的价值转换。而对项目本身而言,工业遗存改造项目将呈现主体多元化、定位精准化、功能融合化、资产证券化四大趋势。

  此外,白皮书还对地方政府、工业企业、地产企业、文创企业等工业遗存再利用参与方提出了发展建议,一是地方政府制定专项政策驱动工业遗存改造融入城市更新,二是工业企业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激活老旧厂房存量资产,三是地产企业创新盈利模式支撑工业遗存项目自持,四是文创企业积极参与工业遗存改造开拓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