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方案“闯关”后首发财报,TCL集团去年营收1133亿元净利润超40亿元
智能终端业务摆脱巨额亏损 出售关闭63家非核心企业
总部位于惠州的上市公司TCL集团,以47.6亿元的价格打包出售电视、手机等所有智能终端业务的重组方案今年初成功“闯关”后,如何做好后续的交割引发广泛关注。
3月20日,TCL集团晒2018年年报称,去年,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33.6亿元,净利润40.7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全面达成年度经营目标。这也是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股东大会批准后,TCL首次发布财报。
针对外界关注的TCL“拆分”问题,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在年报致辞中表示,预计近期将完成这次重大资产重组的资产交割等后续工作。重组后,TCL集团将以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为核心主业,转型为高科技产业集团。
超千亿营收一半来自海外
年报显示,2018年,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33.6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122.8亿元,同比增长1.60%。实现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30.2%。
TCL集团称,其净利润率已从2016年的2%上升到3.6%,净资产收益率从7.2%提高到12%,人均净利从3.55万元增长至3.86万元。“运营效率和效益指标显著提升,变革初现成效。”
从业务收入来源来看,TCL集团去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49.7%。半数来自海外的背后,是由于TCL的全球化布局。数据显示,该集团在全球已有28个研发机构、10家联合实验室、22个制造加工基地,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由于TCL集团出售所有终端业务即将完成资产交割,华星光电和终端业务“一分为二”,届时营业收入数据将分开计算,TCL集团也将要暂别“千亿俱乐部”。
方正证券研究员兰飞分析称,TCL集团去年的业绩符合预期,期待重组后加速增长。
华星光电为最大“利润奶牛”
出售所有智能终端业务后,华星光电能否撑起TCL这座“经济大厦”?
数据显示,去年,华星光电实现营业收入276.7亿元,净利润23.2亿元。虽然在TCL的千亿营收中,华星光电只占了24.4%,比TCL电子(电视业务)的销售收入385.7亿元低了100多亿元,但华星光电的净利润占整个TCL集团净利润40.7亿元的57%,占比近六成,堪称最大的“利润奶牛”。
李东生表示,受全球性行业周期性下行影响,半导体显示产业从去年第二季度起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降,销售收入同比回落,毛利空间明显收窄。但华星光电不仅是TCL集团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群,其同期业绩也明显优于同业。
TCL发布的数据称,去年华星光电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32吋和55吋UD产品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对国内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稳居第一。
目前,华星光电在惠州仲恺高新区建设的高世代模组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具备液晶显示模组4000万片的年加工能力,已实现批量出货。作为G8.5及G11代线配套模组工厂,该项目定位于提供高端、大尺寸的显示模组产品,解决客户高世代线模组生产加工能力缺失的困扰,进一步增强华星光电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的工业能力。
彩电销量跃居全球第2位
作为此次出售对象的TCL智能终端业务曾经业绩一度“跌跌不休”,甚至被视为“鸡肋”和“包袱”。这也是TCL集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卖光终端业务的重要原因。不过,TCL智能终端业务去年的表现已有所起色。
李东生坦言,智能终端业务群在2018年有所改善,从2017年巨额亏损(主要来自移动通信终端业务)转为当期盈利,2018年度实现利润近3亿元。其中,彩电业务强劲增长,全年销售(含ODM业务)2896万台,按销量排名居全球第二位;家电和智能音箱业务稳定发展,移动通信终端业务亏损大幅收窄。
李东生同时也坦言,该项业务利润率偏低,产品技术升级迭代很快。“除了智能电视达到了有竞争力的规模外,其他业务总体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和增长动能不足。而且智能终端业务的组织流程和管理逻辑与半导体显示业务差异巨大。”
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一直以来是不少企业面临的困扰。TCL剥离电视、手机等终端业务转而专注华星光电的面板业务,这种抉择也曾引发争议,特别是部分小股东表示质疑。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瑞卿认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专注做自己的优势业务,要“人优我转”,加快转型升级。
“分家”后6万员工随业务转移
2017年,TCL集团启动“改变经营观念,优化组织流程,创新商业模式,清除发展障碍”的变革转型,精简运营管理流程,优化业务及组织架构。两年过去了,如今成效如何?
TCL在年报中透露,两年多来,该集团共出售、关闭非核心业务企业63家,亏损企业大幅减少,人力、资金和技术等资源聚焦,主要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仅去年,TCL集团就重组剥离了39家非核心企业。
出售电视、手机等所有智能终端业务,也是TCL变革转型下的“一盘大棋”。
虽然这一重组方案曾引发外界争议,但最终获得多数有表决权的股东支持,已于今年1月7日经该公司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重组事项正在按计划推进中。
李东生表示,通过战略重组,TCL集团主要经营指标大幅改善。根据2018年备考数据,重组后集团净利率将由3.59%提高到7.35%,资产负债率由68.4%下降到64.1%,同时收到47.6亿元现金;员工数量由9万人减少到3万人。
重组完成后,TCL集团减少的6万名员工,并非直接裁员,而是跟随业务转移到收购方TCL实业控股公司。
李东生称,重组将使得TCL集团合并销售收入大幅下降,但随着华星光电新建产能逐步投产上量,以及集团其他业务拓展。“预计未来几年集团销售收入将持续增长,经营利润和现金流将持续改善。”
研发投入56.7亿比增两成
值得一提的是,TCL斥巨资搞研发为未来的孕育发展新动能。
TCL集团在美国、欧洲以及国内的武汉、香港等多地设立研发中心来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基础技术研究领域的布局。
数据显示,该集团以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三大技术战略领域,2018年研发投入56.7亿元,同比上升20%。
TCL方面称,去年,该集团共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1607件,累计申请9990件,覆盖欧洲、美国、韩国等地。截至去年末,TCL集团已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6389件、美国专利8363件。其中,华星光电的核心技术专利能力居中国企业领先水平。
海通证券研究员陈子仪等人发文认为,TCL集团业绩符合公司前期预披露,整体盈利能力继续改善。此次剥离家电、通信等业务后,上市公司明确聚焦于以华星光电为主的半导体显示业务,资产架构清晰精简,有望改善此前业务复杂带来的估值折价。“2019年面板价格受益供需改善或迎来拐点,华星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数读
2018年TCL集团业绩
营业收入1133.6亿元,同比增长1.60%
实现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14.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30.2%
在全球已有28个研发机构、10家联合实验室、22个制造加工基地,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达49.7%
研发投入56.7亿元,同比上升20%
-声音
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
将继续重组
剥离非核心业务
择机进入
其他高端科技产业
在年报的致辞中,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表示,面对复杂和困难的经营环境,TCL集团按既定的变革转型战略方向,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各项业务发展,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改善。
“为集中资源将半导体显示业务做强做大,本集团决定剥离出售智能终端业务。由新组建的TCL实业控股收购该项业务,资产、负债和员工也随业务转移。”李东生表示,相信重组能够使智能终端业务群聚焦主业,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提升其效率、效益和竞争力。
他说,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是TCL集团经营观念和组织流程的重大改变。“集团由过去相关多元化经营,转为专业化经营。纵观全球产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和变迁,专业化经营模式具有更好的效率和竞争力,能带来更高的股东回报。”
李东生称,通过这次重组,TCL集团将转型为高科技产业集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将努力开发新型显示技术和材料,并向上下游业务拓展;择机进行兼并重组以提升竞争力。
“我们决心在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产业领域建立全球领先的竞争优势。”对于未来发展,李东生充满信心。“华星光电凭借经营效率优势和国际市场业务的基础,以及产业协同效应和t6新建产能释放的拉动,我们有信心今年华星销售收入将大幅增长,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
他表示,TCL集团将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继续重组剥离非核心业务。集团也将通过兼并重组的多种方式,择机进入其他高端基础核心科技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
“我们坚信半导体产业作为高科技核心基础性产业未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这个产业需要卓越的技术、资本和管理能力,TCL集团有信心在全球行业竞争中实现持续增长。”李东生如是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