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近日公布了其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平安好医生总收入为33.38亿元,同比增长78.7%;净亏损为9.13亿元,同比下降8.8%,这是公司上线以来连续第四年亏损。
对于平台方来说,利用电商变现、广告变现终究是互联网公司的传统盈利模式。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安好医生何时能脱离平安集团的“母体”还未知,短期内也无法实现盈利,叠加平安好医生估值过高但变现能力低等因素,未来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会继续受到影响。
上线4年亏了30亿
2014年成立的平安好医生,是平安集团旗下互联网业务板块的重要成员,2015年上线,2018年登陆港交所并创下港股最大规模IPO。天眼查显示,平安好医生是由中国平安集团间接全资持有,其中,平安保险持有95%股权.
▲平安好医生股东情况 来源:天眼查
公开资料显示,平安好医生现有四大业务,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及健康互动和管理,其中,家庭医生服务是平安好医生自建医疗健康生态系统的起点。用户通过平安好医生App和在平安集团其他App中的插件均可以获得免费或付费的在线医疗咨询服务。
根据平安好医生近日发布的2018年财报,报告期内(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收入为33.38亿元,同比增长78.7%;净亏损9.13亿元,同比下降8.8%,这已是公司上线以来连续第四年亏损。
从收入规模看,平安好医生表现突出。2015年-2018年,平安好医生分别实现了营业收入2.79亿、6.01亿、18.68亿元和33.38亿元人民币,其中2016年、2017年的收入增速分别达到了116%和211%。
利润方面却是“冰火两重天”。2015年-2018年年内亏损总额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9.13亿元,4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
用户量暴涨利润反降
在财报发布会上,在谈到未来的盈利预期时,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涛认为“盈利指日可待”。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对此却并不看好。
2018年年初平安好医生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15年-2017年三年间注册用户量分别达到3030万、1.32亿、1.93亿,2018年更达到了2.65亿,仅用1年时间就超越了2011年成立的春雨医生,成为行业第一。2015年-2017年的月度活跃用户分别达到560万、2180万、3290万。
那么在用户数、活跃用户数都实现了4倍增长的情况下,为什么收入水平反而下滑呢?
在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平安好医生所谓家庭医生服务(在线咨询)几乎完全是由平安集团所采购,在发展的前两年,集团的支持甚至起到绝对性的主导作用。
▲平安好医生来源于集团的收入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由此可见,家庭医生服务的收入并非依赖于APP本身的运营和收费,而是100%来自体系内的平安集团的B2B采购。
当然,深谙互联网估值逻辑的平安好医生也知道,单靠注册用户还远远不够,因此在运营驱动活跃用户方面也不遗余力,2015年-2017年推广营销和广告费用分别烧掉1.3亿元、5.9亿元和4.7亿元。2018年,平安集团的月均代理人数量为132万,这支销售队伍在推销保险产品的同时也将成为推广平安好医生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平安“爸爸”的“双刃剑”也使得2018年平安好医生总体毛利率下降,从2017年32.8%下降到2018年的27.3%。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好医生的各项业务毛利率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但业务规模仍在大幅上升。
其中,家庭医生服务业务规模增长69.6%,但毛利率却由58.9%下降到40.1%,降幅达到18.8%;消费型医疗收入规模增长38%,毛利率从46.4%下降到46.2%;健康商城毛利率从11.7%下降到10.8%,降了0.9个百分点;健康管理业务(广告),毛利率下降0.3%。
对此,平安好医生方面曾指出,这不是规模效应带来了公司本身平均成本的下降,而是依赖度提升带来了对方客户(主要是平安集团)的议价力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纯线上的互联网医疗来说,很难获得高客单价和盈利。一方面因为医疗行业盈利大头是药和治,诊费占比较少,这需要企业跟线下医院形成协作;另一方面,线下医疗行业具有重资产回报慢的特点,盈利模式还在探索阶段。
“家庭医生”的故事还能讲多久?
互联网医疗热潮中的“烧钱”现象存在已久,行业盈利模式早已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互联网医疗当前没有明确的可规模化的盈利模式,平安好医生也是背靠保险渠道才能走到今天。”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说。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互联网医疗融资额约20亿美元,投资机构约315家;2014年,对应数字分别为70亿美元和602家机构;2016年,融资额降到39亿美元。有投资者称,四年时间,互联网医疗融资总额近2000亿元人民币。
平安好医生本想借助互联网实现“弥补家庭医生缺口”的愿景,但在其四大业务中,家庭医生服务更多只是“流量入口”的角色,通过家庭医生服务绑定用户,再把用户资源通过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动三项业务变现。
2018年,平安好医生55.86%的收入来自健康商城版块,27.13%的收入来自消费型医疗业务,家庭医生服务的收入仅占12.31%,剩下的4.71%来自健康管理和互动版块。
在平安好医生APP中可以看到,业务主要分为医疗和健康两大板块, 首页就是主打的预约挂号、开药门诊和名医图文三大功能,点击进去后用户可以选择特定医院进行预约挂号和专家在线问诊(大多需要付费),为用户提供7×24小时接受图文及视频在线咨询和辅助诊断、康复指导及用药建议。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医疗板块的“开药门诊”功能进行药品的购买,不包含处方药。
▲平安好医生APP界面
此外,用户可以通过APP购买健康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套餐、基因检测项目、健康口腔套餐、医美项目、海外体检等。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互联网医疗只是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减少医疗服务中间成本,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创新,因此只要砸钱就可以产生效应,这也导致对该领域不断的资金投入,因此互联网医疗是可以更广泛地满足社会需求,但实际上泡沫也会同时产生。
易观国际医药分析师陈乔姗对中新经纬表示,医疗是个“慢”行业。目前,平安好医生的生态系统还处于摸索、布局阶段,何时能脱离平安集团的“母体”还未知,短期内或依旧无法实现盈利,再加上平安好医生估值过高但变现能力低等因素,未来会一定程度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值得关注的是,从3月8日的50.550港元/股至今,平安好医生股价累计跌幅已超12%。截至发稿,平安好医生报44.1港元/股,跌幅为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