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
有一种花叫“海棠花”,
有一种路叫“四好农村路”,
有一座城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太仓作为苏州的县级市,连续3年位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榜首,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红的“海棠花”元素,遇见最好的“四好农村路”,感受最IN的幸福生活。
党建引领忆苦思甜“小”农路托起百姓幸福梦
太仓的“星星之火”起源于璜泾,杨漕村是苏南着名的革命老区,是太仓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我市找准基层党建引领“四好农村路”的切入点,携手杨漕村党委探索红色路长制,将爱路护路写入村规民约,并在各区镇打造海棠花红示范路,将“海棠花红”先锋阵地从室内拓展到室外,由党员扩展至群众,让海棠花绽放在“四好农村路”上,红遍“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
近年来,杨漕村以“红星聚力”党建品牌为指引,依托原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将革命历史、休闲农业、拓展训练有机融合,成为全市红色教育的一大亮点。伴随着鹿北线贯通、草王线提标、红色展馆再现新貌,太仓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这朵海棠花分外夺目,2018年以来已接受苏州大市范围内300多个团体、15000多人次前来赏花学习。璜泾镇以红色五公里串联起“忆苦·思甜”党性教育体验线路,走进吴家湾幸运花海、璜泾镇现代农业园,引领党员群众寻访历史、体味田园,重温峥嵘岁月,感受幸福生活。
古有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如今,“农夫山泉有点田”成为很多人向往的生活状态。“四好农村路”织就“党群连心网”,促进农村环境改善、农业发展、产业提升、农民增收,让太仓的百姓尽享田园慢生活。老璜泾人张大妈每天早晨在木质栈道散步,傍晚跟老伴一起到村里的小游园遛弯,或者约上老邻居去跳跳广场舞,“道路拓宽一点,幸福更进一步!”村里居住的老人们都发现,这些年,村里的道路变宽变美了,环境也变好了。“这两年家乡变化太大了,‘四好农村路’修到了家门口,而且不会像市区堵车堵的厉害,我喜欢在村里散步,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晚年生活和城里没什么两样,连住在市区的小孙女也天天嚷着要回乡下住!”
筑巢引凤脱贫致富“小”农路彰显为民大情怀
小时候去外婆家,村里小路坑洼颠簸,坐在自行车后座需要紧紧搂着妈妈的腰,晃晃悠悠,生怕颠下来,遇到前后有车的情形,更是不知往哪儿避让。如今,这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农村小路已经消失,硬化道路通到了田间地头,通到了百姓家门口,村民出行畅通无阻。2014-2017年,我市先后对沙溪镇、璜泾镇、浮桥镇、双凤镇、城厢镇、浏河镇农路提档升级实施补助,累计金额1170万元,有效解决建好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随着交通扶贫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四好农村路”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路、致富路。古镇沙溪北片的高三线、茜国线、葛桥路焕然一新,景观稻田和“梯田花海”大放异彩,“沉寂香塘”迎来华丽转身,“秀美香塘”魅力绽放,庄西村酿造“醉美”底色,演绎“从一粒米到一瓶酒”的浪漫故事。“治国有常民为本,小康关键看老乡”,2017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26元,是全国的2.24倍,同比增长8.1%。
近年来,太仓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嵌入“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连续9年将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项目列入政府实事工程,仅2016年以来,太仓已累计补贴1.47亿元,实现了城乡公交镇镇有站、村村有亭,全市各区镇均实现15分钟上高速,30分钟进市区的交通圈。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四好农村路”推动着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等优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汇聚,农村物流网络不断完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三家市古村新貌再现江南水乡胜景、勤力村放大生态优势打造水美乡村,东林村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半泾村深植“耕读传世文明半泾”成为如画般的“绝美隐居地”。
农村经济因路而活,农业发展因路而兴,农民生活因路而美。农路建设,不仅打开了农村发展的新大门,也联通了农村居民的美好生活。古镇、生态公园、特色美食、“菜篮子”工程、工厂店、蔬果采摘基地、农场合作社、科技创业园、房车营地、精品民宿、田园生活馆……太仓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成为沟通政府与群众的连心工程,让百姓追梦的路更顺畅,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