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动态>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8-09-13 09:10:26  来源:中国网财经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力的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取得辉煌成就起到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历程回顾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视,将其视为“第一生产力”,进而定义为“第一动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一直努力探索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的最优道路。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科技体制改革都在不断深入和完善,谱写出“多重奏”“交响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演变始终与国家科技整体建设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运行机制发生重要转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其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战略规划和政策,涉及创新宏观调控管理、创新激励及风险分散、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等创新体系的方方面面,既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又有利于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既有利于积极支持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又有利于营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日益完善的政策体系为我们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其二,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创业热情和市场活跃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共识,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省市创新创业活力明显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兴起对推动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形成、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7年,我国市场主体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924.9万户,同比增长16.6%。信息技术、软件、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研发服务等行业都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其三,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和水平跃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显著成就,科技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和水平不断跃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比如,2017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支出达到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5%,超过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我国全时研发人员数量世界第一。科技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产业技术创新明显加强,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标志性进展,创新基础建设再上新台阶,建成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高速铁路、水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导航、电动汽车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部分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拓展了我国发展的新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变化,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其中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综合分析来看,我国科技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是得益于持续不断地制定和调整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充分发挥前瞻性引导性作用;二是得益于正确把握科技体制改革方向,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三是得益于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全局,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四是得益于重视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继承。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五点建议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起点上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总的来看,我国现行科技体制仍不完善,还面临着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仍不顺畅,科技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束缚了科技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自主创新和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

  可以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还任重道远。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落实的力度和方法上下功夫,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第一,进一步依靠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这一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减少对微观市场的干预,对不存在市场失灵的环节,政府应逐步退出,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全面加快和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的积极性;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得到合理的市场报酬,让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分享科技资源;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的落实力度。

  第二,倡导“逆向创新”合作机制,提升创新供给质量。目前我国在源头上可用于转化的高质量创新成果比较缺乏,科技成果与企业及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适应也不足以支撑产业发展需要。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速度较慢且转化滞后,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企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需求较低。破解这一难题,可考虑倡导面向或引领市场需求的“逆向创新”合作机制,倒逼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广泛合作,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坚持以企业需求为主导,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共性技术、公益技术开发,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力争实现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第三,完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要改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环境,建立起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着力改善制度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的公共技术服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体现倾斜于科研人员和研发活动的导向,激发微观个体从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热情。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顺应新技术带来的业态模式变化要求,适时调整行业监管规则。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评价制度,强化创新型国家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治保障。

  第四,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特别要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管理制度,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建设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高度重视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建设,促进科研人员协作创新。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减少阻碍科技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加大对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的奖励力度,使一批有真才实学、成就突出的青年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第五,培育创新文化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倡导创新文化,建立宽松的创新生态环境,允许积累、允许试错,为基础研究提供良好支持,努力培育潜心致研的氛围。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倡导创新意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创新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全社会对鼓励创新的正向激励环境,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创新渗透和根植于民族精神和社会文化之中。(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