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作为仍是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是不是重视,相关政策是不是落实到产业链的末端,有没有坚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坚决整改,决定了环境治理的质量和成色。
-------------------------------------
据央广中国之声报道,日前,国务院第六督察组根据群众举报,来到辽宁铁岭开原市八宝镇的马仲河上游,这里距辽河入河口仅20多公里。督察组成员和记者现场看到,大量生活垃圾被倾倒在河道中,味道刺鼻,河水泛红。试纸显示河水为碱性,证明上游应该有企业排放工业污水。经调查,督察组确认,铁岭市开原造纸产业园区一家污水处理厂向河道直排污水,还有一家生产塑料颗粒的小作坊排放聚氯乙烯等致癌物。
近年来,辽河污染严重,很多地方的地下水都受到污染,原本水资源富集的地方也闹起了水荒,出现了“吃水难”,流域内民众深受其苦。2017年7月31日,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向辽宁省反馈督察意见时就指出:铁岭市亮子河、马仲河沿岸大量畜禽粪污未得到有效处理,污染周边水体,水质恶化明显。
然而,从去年反馈意见,到今年国务院第六督察组现场走访,辽河支流马仲河沿岸排放污水、堆积畜禽粪的情形,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现场基本看不到什么治理的痕迹,中央治理生态的坚强决心、督察组反馈的整改意见,到了基层,已经被淡化得荡然无存。
马仲河沿岸污染治理真的很难吗?从报道披露的情形看,显然并非如此。一者,生活垃圾的倾倒处理,需要的无非是执行力,只要一体周知,坚持治理,似乎算不得什么太难的事情;再者,据《铁岭日报》2015年10月28日报道,开原造纸产业园是铁岭市唯一一个以造纸为主导产业的重点工业园区,其污水处理厂早在2015年就已经建成,日可处理废水2万吨。明明有污水处理厂,还公然直排,是对环保工作极度不负责任。
马仲河沿岸水体污染这一个案,一再表明,政府作为仍是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是不是重视,相关政策是不是落实到产业链的末端,有没有坚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坚决整改,决定了环境治理的质量和成色。
事实上,去年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当地也曾表态坚决整改。据当地媒体报道,铁岭市相关领导明确表态,“要下大气力整改,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逐一对照反馈问题,从严从实推进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遗憾的是,一年多过去了,污染依旧,水质恶劣依旧,这算什么“从严从实整改”?
或许在某些地方官员看来,表态了就等于努力了,调门高一些,则问题就等于已经整改了。殊不知,当下环保督察的宗旨就是务求实效、踏石留痕,任何试图玩花活的侥幸心理,都是靠不住的,注定瞒不过公众的眼睛。
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向辽宁省反馈意见时措辞严厉,称辽宁一些地方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突出,使用了“乱作为”“纵容”“不严不实”等词12次。现在看,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环境污染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看似责任在企业,实际根源在政府。地方政府在环保方面不作为、干预执法及决策失误,已经到了必须清理的地步。
当今之计,必须严厉问责,彻底净化当地的政治生态,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环境约束,改变它们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错误政绩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