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财经动态>  正文

“银发潮”来临 养老成为必须迈过的坎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8-09-05 10:00:41  来源:中国网财经

  民众态度更加包容、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行业投资快速增长、服务供给日趋多元……

    “银发潮”来临,养老成为必须迈过的坎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来自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并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而得益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一个个新气象、新模式的出现,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心愿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养老压力加大,民众态度更开放

  老龄化加速到来,让如今的年轻一代面临越来越大的养老压力。

  “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一睁开眼,就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赚钱。”刚结婚三年的郑州市民李夏彤戏言自己是“全家吃饱一人不饿”。由于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俩不仅要养育两岁女儿,还要赡养家中四位老人,一旦父母有些头疼脑热,两人就分身乏力。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如今也成了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00多万,占总人口的14.5%。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250多万,空巢老人约600万,特困供养人员50万。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

  “以前一提到去养老院,很多老人心里就很难接受,感觉子女不尽孝道。”不少人对记者表示,因为养老方式的问题,身边有些老人甚至和子女产生了很深的矛盾。

  而如今情况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去年,郑州市民徐明的父母主动向他提出去养老院生活,理由是“不想给他添麻烦”。徐明心里清楚,由于自己常年工作在外,家里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要父母自己应付。“找一个称心的保姆太难,现在电子化程度高,就连修理家电、缴水电费这种小事,老人都觉得非常吃力,所以他们才要求去养老院生活”。

  综合比较了几家养老院之后,徐明为父母挑选了离家最近、设施最好、服务最细致的一家入住。“养老院统一管理,给老人省了很多麻烦,而且可选择空间越来越大,服务水平越来越高。”看着父母逐渐适应了养老院的生活,徐明才渐渐放下了心。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河南省正着力推动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3300多家,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3.2张,其中敬老院1966家,床位22万多张,2018年计划新增养老床位2万张。

   “互联网+养老”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天年

  虽然民众对养老院养老的态度更加包容,但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我国未来的养老模式将以居家养老为主,而且家庭规模小型化和“4-2-1”结构家庭日益增多,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发生变化,需要更多借助于社区服务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

  以河南省为例,近两年,该省出台了推进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加大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投入力度。目前,全省已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800多个、农村幸福院10000多个。

  而在居家、社区、机构的融合发展下,“旅游养老”“养生养老”“智慧养老”等“养老+”模式层出不穷。

  “智慧养老就是好,在家就能享受到各种便民服务,省事又省心。”洛阳涧西区的83岁老人王曼英介绍说,早上她拨打“12349”养老服务热线,预订了两斤小米和一瓶滴眼液,下午4点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把货物送到了家里。

  “在应对‘银发浪潮’带来的问题时,通过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加快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全面提高敬老院服务质量,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等措施,为老年人幸福生活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河南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冯庆林说。

  所谓“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就是依托养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推动城乡社区建立“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促进养老服务需求和线下服务实体有效衔接,以为老人提供更加多元、精准、智能的服务模式。

  “虽然现代人的寿命提高了,但是老年人的能力却下降了。”北京301医院院长范利说,当前老龄化最大的问题是共病患病率较高,以80岁老龄人为例,住院病人大多患有3~5种疾病,多种病存于一体,一个人需服用多种药物,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

  “医养结合是当前养老服务中呼声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能够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河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谢李广表示。目前,河南省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7%,76.6%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开展医疗服务。

  虽然我国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不断深入,但是重医疗救治轻养生养护、重体系建设轻服务质量、重顶层设计政策落地难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的缺口,使医养结合后备基础略显单薄。

  “越来越多的高龄、失能、失智和患病老人需要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但现在我国老龄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养老服务人员非常匮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莫丽霞认为。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总共约100万人,其中2/3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有30万人左右,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仅约10万人。

    资本不断涌入,“银发经济”方兴未艾

  “一日三餐加护理”的模式能否完全满足现代老年人的需求?答案明显是“不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养老服务供给侧方面,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长期照料、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老年护理服务存在巨大的社会需求。基于此,国内不少地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

  “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从传统的养老模式发展到庞大的养老产业,要满足群众养老的多种需求,既是必须跨过的一道大坎,也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难题。”冯庆林提出。

  除了突出居家社区、医养结合两个重点,要形成多层次、高水平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就要引入社会资本,创新养老建设运营管理模式,激发养老服务产业的巨大潜力。

  “健康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全省养老服务的领域,也将快速提升全省养老服务业的水平和档次。”河南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李本谦说。养老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逐步加快,不仅让越来越多老人享受到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而且使“银发经济”成为人们新的期望。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河南省近年来也明确把健康养老产业列为转型发展攻坚的重点产业,以推进健康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健康养老由重事业发展向事业和产业并重转变、由保障性兜底养老服务向普惠性社会化养老服务转变、由一般性无差异服务向个性化精准型服务转变。

  河南省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省将积极推动健康养老示范项目建设,强化土地、资金、政策等各类要素协调保障,力争2018年底前示范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