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8年1季度安徽省进出口总值968.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7.2%。其中,出口496.4亿元,增长14.7%;进口471.7亿元,增长43.8%。
3月当月,进出口318.5亿元,增长4.7%。其中,出口165.3亿元,下降0.5%;进口153.2亿元,增长11%。
以美元计价,1季度进出口149.3亿美元,增长35.2%。其中,出口76.5亿美元,增长21.8%;进口72.8亿美元,增长52.7%。
一、整体情况
(一)增速快于全国
1季度,安徽省外贸进出口增速居全国第7位,快于全国17.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快32.1个百分点,出口快7.3个百分点。
(二)横向差距缩小
1季度,安徽省外贸值排名全国第13位,中西部第4位,均比2017年提高1位。
其中,与四川差距214.5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与河南、重庆的差距分别为125.4亿元和110亿元,分别收窄271.7亿元和102.6亿元。
(三)进口好于出口
1季度,进口增速高居全国第4位,进口值排名全国第11位;出口增速排名全国第11位,出口值排名第15位。
1季度安徽外贸增势较好主要靠进口拉动,贡献率达69.4%。
二、主要亮点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对全省贡献率近3成
1季度,安徽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合计进出口128.3亿元,增长90.3%,增速高于全省63.1个百分点,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29.3%,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在合肥综保区和合肥出口加工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合肥海关积极向海关总署申请促成为安徽省增加了1个保税物流中心指标。截至目前,安徽省共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及保税物流场所8个。其中,2016年9月以来,获批新增4个。
(二)3家高新技术企业贡献率近7成
1季度,合肥联宝公司(含2家配套物流企业)进出口97.8亿元,增长1.1倍;睿力集成电路公司进口54.8亿元(尚无出口),外贸值跃居全省第2位;京东方显示公司进出口36亿元,增长12.3倍,外贸值跃居全省第5位。
3家公司合计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高达67.3%。
(三)商品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1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3.5亿元,增长48.4%,占出口值比重达28.9%,比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出口70.3亿元,增长1.8倍;太阳能电池出口17.9亿元,增长31.8%。
进口方面,机械设备进口123.8亿元,增长2.3倍,占进口值比重达26.2%,比去年同期提高14.5个百分点。
(四)航空运输成为新兴物流“动脉”
1季度,安徽省以航空运输方式进出口184.4亿元,增长76.4%,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8.6%,占全省外贸比重接近2成。
其中,航空运输进口122.4亿元,增长1.2倍,对进口增长贡献率达46.3%。
(五)合肥市“火车头”效应持续显现
1季度,合肥市进出口502.3亿元,增长51.6%,占全省51.9%,比上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高达83%。
近年来,合肥市引进的联宝、京东方项目取得了高速发展,2017年引进落地睿力项目,进一步带动合肥乃至全省外贸实现飞跃,显示合肥市开放发展成效显著。
三、形势问题
1季度,安徽外贸稳增向好,呈现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显著特征。据安徽省入选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的43家样本企业问卷调查显示,3月份我省外贸企业出口订单指数、信心指数、综合成本指数均出现改善。未来2-3月我省企业出口形势趋于乐观。但从全年及长远看,我省外贸发展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中美贸易摩擦带来冲击
目前,美国是我省第1大贸易伙伴。3月23日以来,美国正式生效针对我国的“232调查”,并开启“301调查”,我国也采取了必要的应对措施。
据合肥海关根据1季度数据测算,目前美国单方面贸易壁垒已经对我省0.44亿元的钢铝产品出口产生影响,对6.5亿元的水果、猪肉等进口产生影响。若“301调查”及我国应对措施生效,将对我省对美出口值占比12.2%的商品产生影响,对我省自美进口值占比26.6%的商品产生影响。对全省总体进出口值的影响也将达到2.7%。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301调查”主要针对高新技术产品,占我省对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高达16%,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也达3.1%,将对我省出口商品的高端化产生不利影响。
(二)下半年外贸增长可能出现波动
1季度,我省与河南、重庆等省市横向差距缩小,并反超广西、江西,主要得益于机械设备大量进口。但自1月以来,我省机械设备进口累计增幅呈逐月回落态势,睿力集成电路、京东方显示公司进口主体设备预计将于年内结束,一些主力项目2019年以后才能陆续进口设备,将可能造成下半年外贸值出现较大波动。
从横向走势看,伴随富士康等企业订单周期变化,河南、重庆、四川往往在下半年发力,大幅反超我省。值得关注的是,1季度陕西省外贸增长45.7%,已逼近广西、江西,我省年底继续保持全国第14位的传统位次仍存在压力。
(三)结构不均衡状况较为突出
1季度,安徽省加工贸易进出口194.9亿元,增长13.9%,增速低于全省13.3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20.1%,比2017年下降2.4个百分点。
外贸主体方面,虽然民营企业增长34.5%,但剔除睿力公司后增速仅为16%,远低于全省增速,显示中小微企业活力不强。全省除3家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外,其他5355家企业合计贡献率仅3成。
重点地市方面,芜湖、马鞍山分别下降5.9%和2.1%,皖北6市增速低于全省12.2个百分点,地区不平衡状况有所加剧。
(四)融入国家战略步伐偏慢
1季度,安徽省对“一带一路”国家(地区)进出口228.5亿元,增长8.3%,增速低于全省整体18.9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对“一带一路”增长12.9%,高出整体3.5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3月当月我省对“一带一路”进出口逆势下降13.8%。
四、对策建议
为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增强开放发展后劲,促进安徽外贸健康平衡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强化技术性规避贸易制裁
一方面,合理运用原产地规则,通过企业“走出去”、转口贸易、中性包装等方式,改变货物原产地,规避贸易制裁。例如:我省某光伏企业在越南设有分厂,可以通过产能转移,有效规避针对中国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归类总规则,对国内货物实质加工、化整为零使商品编码发生变化,避免被认定加入制裁商品目录。最后,做好中美贸易争端常态化的准备,加快建立预警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通过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等多种渠道分散对美贸易的风险。(有关中美贸易摩擦对安徽省外贸影响的详细情况,我关正在抓紧组织开展专题分析和企业调研,将于近日另行专报省委、省政府。)
(二)用足开放大平台促进均衡发展
目前,我省的国家级园区数量在中西部地区领先,但一些园区发展质量不高,缺少大型企业支撑,区域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建议继续优化复制推广国家级园区及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促进区内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逐步向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多元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与此同时,完善各类园区绩效评估体系,对总量规模、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单位产出、研发创新等进行综合评估,促进有条件的特殊监管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向自由贸易区演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模式创新,扩大制度改革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
(三)着力创新驱动,增强外贸发展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国制造业出口已经逐渐从“一般品贸易”向“资本品贸易”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大型装备、机械设备、电子、半导体芯片等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等产业链高端迈进。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商品,并非“逆差”来源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恰恰是其当前高端领域的“顺差”产品,未来美还将对其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中心和技术转让进行限制。可以看出,新型贸易壁垒的核心是技术,背后是产业竞争力。建议安徽省提早应对外贸发展的新形势、新常态,抓住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优势,着力外贸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换动力,加快打造“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力争在新一轮的外贸竞争中抢占上游。
(四)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带动企业“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指出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使“一带一路”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近年来,安徽省对外承包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出口值17.8亿元,增长45.8%。今年1季度,出口值3.9亿元,增长35.2%。其中,海螺水泥、中铁四局、东华工程等3企业占比较高,但总量仍显不足,参与企业较少。为此建议,安徽省在大力推进产业链向高端迈进、优质商品打入高端市场的同时,重视建材、钢铁、汽车、家电、光伏等优势产业向“一带一路”沿线转移,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发挥合肥市节点作用和对沿线地市辐射作用,促进安徽经济在更加开放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合肥海关统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