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天津口岸出口成品油33.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25.1%;价值11亿元人民币,增长39.7%;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292元人民币,上涨11.7%。同期,进口成品油38.1万吨,增加13.6%;价值15.8亿元,增长16.1%;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4150元,上涨2.2%。
一、今年1-2月天津口岸成品油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出口量连续两个月下降,进口量同环比减少;出口价格由涨转跌,进口价格上涨。自去年12月份起,天津口岸成品油出口量连续两个月下降,今年2月份,成品油出口6万吨,同比减少59.6%,环比减少78.1%;进口13.7万吨,同比减少10.9%,环比减少44%。价格方面,2月份天津口岸成品油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2989元,同比上涨1.5%,环比下跌11%;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4405元,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9.9%(下图)。
(二)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进口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为主。今年1-2月,天津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21万吨,激增198倍,占同期天津口岸成品油出口总量的62.9%。同期,天津口岸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口成品油26.5万吨,增加28.4%,占同期天津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69.5%。
(三)国有企业为进出口主体。今年1-2月,天津口岸国有企业出口成品油33.3万吨,增加25.1%,几乎全部为国有企业出口。同期,国有企业进口成品油24.5万吨,增加37.9%,占同期天津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64.4%。
(四)主要出口至东盟和欧盟,进口主要来自东盟和韩国。今年1-2月,天津口岸对东盟出口成品油9.5万吨,增加12.2%;出口至欧盟成品油9.3万吨,增加10.3倍,2者合计占同期天津口岸成品油出口总量的56.3%。同期,天津口岸自东盟进口成品油18.1万吨,减少6.2%;自韩国进口11万吨,增加17.7%,2者合计占同期天津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76.4%。
(五)出口主要为柴油和5~7号燃料油,进口主要为5~7号燃料油和润滑油基础油。今年1-2月,天津口岸出口柴油21.4万吨,增加73.4%;5~7号燃料油11.1万吨,减少17.4%,2者合计占同期天津口岸成品油出口总量的97.3%。同期,天津口岸进口5~7号燃料油21.7万吨,增加40.6%,占同期天津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57%;此外进口润滑油基础油12.9万吨,减少13%,占同期天津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33.9%。
二、今年1-2月天津口岸成品油呈现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一)成品油出口运输方式改革,大幅降低成品油出口成本。随着成品油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解决成品油出口运输费用高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出口运输成本,增加企业盈利,成品油“拼船”出口方式浮出水面。成品油“拼船”出海灵活性大,既可以自家炼厂产品互拼,也可以两家炼厂产品互拼,已成为国际成品油海上运输的潮流。2018年1月9日,搭载着锦州石化生产的3.5万吨汽油和锦西石化生产的3.4万吨汽油,SFL TRINITY号船缓缓驶入新加坡港。这是锦州石化、锦西石化实行成品油出口大船拼装以来的第13航次拼装船。据统计,两锦2017年共“拼船”出口成品油约85万吨,节省运费约1700万元,显著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成品油出口效率[1]。除锦州石化、锦西石化外,大连石化、辽阳石化也积极采用成品油“拼船”出海的方式,降本增效,扩大了成品油出口规模。
(二)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成品油受其影响价格上涨。受OPEC重要产油国延长减产的态度明确,中东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市场供需继续趋于平衡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支持下,国际原油出现了震荡上升的走势。原油价格已从去年6月的43美元/桶上涨了近乎60%,WTI三年多来首次突破每桶66美元。总体来说,国际油价在多重因素的博弈下震荡上升,原油期货价格走高,对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带来有利的支撑。
三、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成品油税费新政对进出口市场影响值得关注。2018年3月1日起,成品油消费税新政施行,新政将成品油消费税的申报与增值税发票的开具绑定,通过增值税的跟踪,测算出企业应该缴纳的消费税税额,使评估企业缴纳成品油消费税不规范行为的依据显性化,以方便后续税务政策的完善和实际收缴。新规实行后将一定程度上净化行业环境,有利于守法经营企业可以享受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外,短期内,全社会的低价调和汽油资源会减少,成品油尤其是汽油的供需形势可能会收紧,销售成本有所增加,且对于税收新政,地方炼厂、贸易商需要一个适应期,很多小规模、不规范的“地炼”油企将被市场淘汰。总之,新税费规定的出台实施将对成品油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生深远影响,对进出口市场走势也值得进一步加强关注。
(二)“一带一路”倡议将助推成品油出口发展。2018年2月1日在北京发布的《石油蓝皮书: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在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将帮助中国成品油出口渠道实现多元化。蓝皮书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成品油出口渠道进一步多元化提供了契机。当前中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成品油出口呈增长态势,尤其菲律宾、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已成为出口增长新亮点。与此同时,中方拥有良好石油工业基础,在沿线国家成品油需求增速较快的背景下,双方投资合作空间广阔。中长期看,考虑到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以及2020年前后多个大型炼油厂相继投产等因素,我国成品油出口将维持逐年攀升态势,并对亚太乃至全球成品油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三)成品油出口格局有所转变,一般贸易占比突出。2016年,成品油出口尚未采取一般贸易方式;而在2017年,一般贸易出口量迅速上升。据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汽油有378万吨通过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出口总量的35.8%,仅次于来料加工装配贸易的49.8%;柴油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量高达650.5万吨,占出口总量的37.7%,位列第二。这主要得益于2016年年底,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提高机电、成品油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自2016年11月1日起,提高成品油(汽油、柴油、航煤)等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至17%,一般贸易出口的成品油恢复了全额退税[2]。
随着宁波大榭、华北石化的常减压改扩建工程以及恒力石化的投产,2018年整体炼油产能将进一步增加,国内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或依旧难有实质性改观,成品油出口总量将继续增加。目前,2018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贸易配额已下放到位,共计2000万吨,其中一般贸易出口配额1624万吨,而加工贸易出口配额376万吨[3]。由此可以见,2018年,一般贸易出口或替代加工贸易出口,成为未来我国成品油市场主要出口方式。
为此,建议:一是通过税制改革填补当前成品油市场严重的偷逃税漏洞;二是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消化国内产能,助推成品油出口增长;三是国家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抑制炼油产能过剩,防范行业风险,做到从源头上整体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