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7年1-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8.4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0.3%。其中,出口4.57万亿元,增长14.7%;进口3.85万亿元,增长27.8%;贸易顺差7150亿元,收窄26.2%。 同期,广西外贸进出口1108.7亿元,增长26.1%。其中,出口467.9亿元,增长6.5%;进口640.8亿元,增长45.6%;贸易逆差172.9亿元,扩大227.6倍。4月当月进出口300.1亿元,增长32%。其中,出口127.4亿元,增长12.9%;进口172.7亿元,增长50.8%。 一、1-4月广西外贸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海关特殊监管方式均大幅增长,边境小额贸易降幅收窄。1-4月,一般贸易进出口367.8亿元,增长63.6%,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33.2%;加工贸易进出口233.7亿元,增长48.6%;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230.2亿元,下降15.6%,降幅较1-3月收窄5.7个百分点;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198.4亿元,增长16.6%;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72.7亿元,增长38.9%。 (二)民营企业稳步增长,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增速显著。1-4月,广西民营企业进出口418.9亿元,增长5.9%,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37.8%;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进出口261亿元和230.3亿元,分别大幅增长53.6%和61.2%。 (三)对东盟进出口转降为增,对美国、澳大利亚等市场大幅增长。1-4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555.7亿元,由1-3月的下降1.2% 转为增长3.5%,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的50.1%。其中对越南进出口480.7亿元,微降0.7%。对美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和巴西分别进出口91.6亿元、66.3亿元、46.6亿元和38.6亿元,分别增长80.2%、51.3%、92.1%和72.4%。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622.4亿元,增长6%。 (四)全区12市外贸实现增长。1-4月,全区14个市中除河池、贺州外,12个市进出口均增长。其中,进出口值前三位崇左、防城港、南宁分别进出口379.3亿元、219.9亿元和179.6亿元,分别增长7.6%、19.2%和96.4%。此外,百色和来宾均实现倍增。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954.2亿元,增长23.4%;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有重合)进出口682亿元,增长30%。 (五)机电产品、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1-4月,广西机电产品出口195.9亿元,增长18.6%;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重合)出口81.2亿元,增长57.8%;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13.2亿元,下降21.8%,其中纺织服装出口87亿元,下降26.6%;农产品出口35.6亿元,增长13.9%;成品油出口11.6亿元,下降43.3%。 (六)机电产品、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大幅增长。1-4月,广西农产品进口126.5亿元,增长86.9%;机电产品进口117.7亿元,增长45.3%;铜矿砂、铁矿砂、原油分别进口57亿元、38.6亿元和37.4亿元,分别增长98.3%、1.5倍和54.7%;此外,煤及褐煤进口28亿元,增长1.5倍;锰矿砂进口12.5亿元,增长5.2倍。(以上商品不含边民互市贸易商品。) 二、1-4月广西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外需形势改善出口增速加快。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经济整体向好,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也有所改善,外部需求明显提高,带动广西出口增速不断加快。1-4月份,广西出口总值增长6.5%,增幅较1-3月扩大2.2个百分点。其中,对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和日本出口增势良好,分别出口65.4亿元、34.1亿元、17.1亿元和7.4亿元,分别增长50.7%、54.9%、14.8%和16.2%。 (二)大宗商品进口态势持续向好。受益于区内企业对原材料的强劲需求以及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1-4月,广西主要进口商品量价仍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中,大豆、铜矿砂、铁矿砂、煤及褐煤和锰矿砂进口量分别增加68.6%、57%、33.8%、25.5%和1.9倍,进口平均价格分别上涨21%、26.3%、87.7%、96.7%和1.1倍,上述五者合计进口222.2亿元, 增长1.2倍,对广西进口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2%。 (三)内资企业发展快速促进增长。随着广西内资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1-4月,国有企业进出口值增幅高达61.2%,较同期广西外贸整体增速高35.1个百分点;同期,民营企业作为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主体,其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增幅较1-3月扩大4.7个百分点。区内企业自主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成为促进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 为此建议:一是继续提升外贸出口水平,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坚持进出口并重,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二是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有效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三是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发挥优势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开拓新兴市场,营造外贸发展新局面。 (供稿:统计处 粟端 杨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