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3.1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9.6%。其中,出口7.21万亿元,增长15%;进口5.93万亿元,增长25.7%;贸易顺差1.28万亿元,收窄17.7%。 同期,广西外贸进出口1786亿元,增长30%,增幅较全国高1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92.5亿元,增长17.4%;进口993.5亿元,增长42.1%;贸易逆差201亿元,扩大7.3倍。6月当月进出口335.6亿元,增长31.4%。其中,出口169.7亿元,增长38.5%;进口165.9亿元,增长24.9%。 一、2017年上半年广西外贸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海关特殊监管方式均大幅增长,边境小额贸易降幅继续收窄。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618.8亿元,增长70.1%,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34.7%;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381.3亿元,下降5.4%,降幅较1-5月收窄4.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374.7亿元,增长38.1%;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304.6亿元,增长22.4%;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99.4亿元,增长18.1%。 (二)民营企业稳步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增势显著。上半年,广西民营企业进出口699.9亿元,增长16.4%,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39.2%;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进出口433.7亿元和347.8亿元,分别大幅增长54.2%和44%。 (三)对东盟、美国、中国香港等主要市场均呈增长态势。上半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890.7亿元,增长10.1%,增幅较1-5月扩大2.5个百分点,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的49.9%。其中对越南进出口759.5亿元,增长6.2%。对美国、中国香港、巴西和澳大利亚分别进出口122.2亿元、108.3亿元、101.8亿元和71.1亿元,分别增长71%、54.1%、80.7%和77.4%。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99.2亿元,增长11.9%。 (四)全区12市外贸实现增长。上半年,全区14个市中除河池、贺州外,12个市进出口均呈增长态势。其中,进出口值前三位崇左、防城港、南宁分别进出口612.7亿元、367.7亿元和281.3亿元,分别增长14%、32.1%和88%。此外,百色市和来宾市增幅均超5成。同期,北部湾经济区6市进出口1550.3亿元,增长29.1%;西江经济带7市(与北部湾经济区有重合)进出口1082.8亿元,增长32.2%。 (五)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收窄。上半年,广西机电产品出口330.1亿元,增长22.3%;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重合)出口132.6亿元,增长45.5%;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01.4亿元,微幅下降0.3%,降幅较1-5月收窄9.2%,其中纺织服装出口148.9亿元,下降9.6%;农产品出口59.9亿元,增长16.8%;成品油出口29.9亿元,下降7.9%。 (六)主要大宗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大幅增长。上半年,广西农产品进口206.3亿元,增长75.2%,其中进口大豆147.1亿元,增长1倍;机电产品进口171.5亿元,增长28.2%;铜矿砂、铁矿砂、原油分别进口83亿元、60.1亿元和51.8亿元,分别增长76.2%、1.3倍和15.6%;此外,煤及褐煤进口38亿元,增长1.1倍;锰矿砂进口16.5亿元,增长2.4倍(以上商品不含边民互市贸易商品)。 二、2017年上半年广西外贸增长的原因 (一)外部需求改善,出口逐步趋暖。2016年,广西外贸出口降幅明显,下降12.8%,拖累广西外贸整体发展。据世界银行预测,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将从2016年的2.5%回升至4%。随着国际市场的回暖,外部需求逐步改善,广西外贸出口自今年2月份转降为增,并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广西出口总值增幅达17.4%。其中,对占比6成以上的东盟出口规模震荡走高,有力支撑出口回暖。此外,对中国香港、美国和欧盟出口增势良好,分别出口106.9亿元、60.2亿元和30.8亿元,分别增长53.6%、57.9%、26.1%。 (二)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增,促一般贸易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广西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大幅增长70.1%,为增速最快的贸易方式。进口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激增91.7%。受产业利润提升对原材料需求增加以及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主要商品量价均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中,大豆、铜矿砂、铁矿砂、煤及褐煤和锰矿砂进口量分别增加1.1倍、16.6%、40.3%、27.9%和99%,进口平均价格分别上涨16.4%、32.1%、73.1%、79.3%和69.3%。 (三)加工贸易增量提质,高新技术产品引领出口。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转型工作力度,随着新一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的加快实施,广西加工贸易方式在规模和质量上均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广西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74.7亿元,增长38.1%。其中,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十分显著,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值增幅高达66.8%,对同期广西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总值增长贡献率为47.4%。此外,广西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加工产业,上半年,广西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03.5亿元,增长70%,占同期广西加工贸易出口总值55%。 三、影响广西外贸发展的利好因素 (一)南向通道进一步畅通,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5月12号,“渝桂新”国际联运通道首趟试运行班列抵达广西钦州港。“渝桂新”通道与“渝新欧”通道相连,形成一条连接东南亚、经广西至重庆到欧洲的亚欧海陆相连的新通道,即缩短了物流时间,也大幅降低运输成本,广西外贸发展将受益于这一通道的贯通与繁荣。此外,7月1日起,《广西沿海铁路货运价格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该方案对广西沿海铁路货物运价进行调整,总运量90%以上的货物运费都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集装箱等高附加值货物运价降幅较大,每吨公里降价0.04元,降幅达20%。综合物流成本降低,将促进广西海铁联运发展,加快南向通道建设。 (二)减税力度加大,利好进口增长。今年4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六项减税政策,减税力度较大且针对性较强。其中,为深化营改增试点改革,从7月1日起,原销售或进口货物适用13%税率的全部降至11%,涉及农产品(含粮食)、石油液化气、天然气、食用植物油等23类产品,广西多项主要进口商品包括在内。简并增值税税率不仅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正面的影响,有利于外向经济的发展。 (三)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正式实施,企业享多项红利。7月1日起,海关通关一体化在全国实施。本次改革将使企业享受多项红利:一是可以选择任意点报关,消除了申报的关区限制;二是海关执法更加统一、协同和高效,企业可充分享受稳定、透明、可预期的通关便利待遇;三是简化了口岸通关环节的手续,压缩了货物通关时间,减少企业通关成本,提升通关效率。 四、广西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进口增长的支撑恐难持续。在工业金属和原油的带动下,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受益于此,今年上半年广西进口增长对同期广西进出口总值增长贡献率高达71.5%。近期,受国际原油价格回落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持续走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未来进口价格上涨因素对贸易增长的抬升作用或将有所减弱。 (二)基数抬高,影响下半年总体增速。2016年上半年,广西外贸形势较为低迷,进出口值同比下降4.5%,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凸显今年上半年进出口的快速增长。2016年下半年,广西外贸明显回暖,进出口规模逐季扩大,进出口基数较上半年抬高了29.5%,进一步增加了今年下半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难度。 (三)国际竞争加剧,出口压力不减。当前,我国出口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美欧等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利用低成本优势,中低端制造业快速崛起,今年1-4月,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增速高于我国。今年上半年,广西外贸出口回暖迹象虽较为明显,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出口压力不减。 (四)外贸发展基础不够牢固,虚假贸易风险仍需防范。当前,“加工贸易倍增计划”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广西加工贸易仍存在生产链条短、货值高、加工贸易增值率较低的问题。2017年上半年,广西加工贸易增值率为23.6%,远低于同期全国70%的平均增值率。同时,近年来广西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然而由于其大部分物流商品不进入国内生产环节,不符合贸易统计规则,在被暂缓列入海关统计的进出口数据中占比最大。此外,自2015年边民互市贸易正式纳入海关贸易统计以来,广西边民互市增长速度较快已引起国家审计署的关注。上述情况与虚假贸易部分特征吻合,存在风险仍需防范。 五、相关建议 (一)释放“海”的潜力,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立健全海洋产业链,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海洋仪器设备制造和高技术船舶制造等高端产业,提高海洋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园区对接港口发展,完善外向型港口经济体系;着力建设跨区域港口合作网络,探索东盟国家、珠江三角洲以及北部湾地区港口经济跨境、跨省合作新模式。 (二)激发“江”的活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西江经济带的通道和纽带作用,加强与珠三角的产业对接,深度参与区域产业分工;逐步完善沿江通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依托内河航道,实现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推动要素有效聚集和资源优化组合的发展,加快推动西江装备制造加工贸易沿江产业带建设,提高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 (三)做足“边”的文章,加快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边境加工产业,着重引进海产品、农副产品等加工企业,促进边境贸易货物落地加工实现增值,加快形成口岸经济;依托边境地区资源、区位优势以及周边国家的互补性,加大对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支持力度,加强与周边国家产能合作。 (供稿:统计处 粟端、杨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