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清单可以发现:百姓的呼声,一直都是政府努力的方向。
今年,上海的“爱心暑托班”将扩容到500个;养老床位新增7000张;计划综合改造旧住房30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6万户;还要建成2000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在今年“落地生根”,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幼有所育,老有所养
“爱心暑托班”已走到第五个年头,如今基本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办班时间对暑假时段的全覆盖,办班点对全市所有街道、乡镇的全覆盖。团市委副书记刘刚坦言,暑托班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有人喜欢”,但相比当前巨大的社会需求,办班规模暂时还做不到“皆大欢喜”,接下来要在有序扩大受益面上狠下功夫,探索和推进将暑托班工作纳入街镇工作职能,根据需求适当扩大街镇办班点容量。
2018年的“爱心暑托班”将发生两个新变化。首先,办班规模从原来的400个扩展到500个。刘刚说:“办班要更规范、更安全、更普惠,因此要制订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制度,推进规范运营,形成一套基本服务标准,在确保暑托班基础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鼓励区和街镇探索‘自选动作’。”另一个变化则是暑托班将由团市委、市教委共同牵头,这无疑会吸引到更多的学校场地资源和教师资源。
今年的养老服务项目方面,除新增养老床位、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外,改建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和改造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是“新面孔”。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陶继民介绍,目前养老床位供给存在结构和功能的不平衡,难以很好满足失智老人的照护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实事项目完成对失智老人照护床位的改造,并抓紧研究制定失智老人照护标准”。
市民政局还计划出台针对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的三年改造行动,2018年是开头年,预计完成40家改造任务。陶继民说,上海将继续以需求导向、实践导向为原则,探索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养老服务供给新模式:在中心城区,重点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长者照护之家”,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综合的养老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在郊区农村地区,主要发展睦邻互助点,推动农村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互助式养老,预计到2020年睦邻互助点可增至2000个。
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在提升为老、为幼服务等软环境建设的同时,今年的实事项目还聚焦居民居住环境等硬件环境———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硬件改造将更趋精细化。
黄浦区马当路的西成里始建于1926年,是典型的老式石库门里弄,共有1680户居民。两年前,黄浦区将这里纳入厨卫设施改造实事项目,为居民安装独立的抽水马桶、改造公用厨房,截至目前已完成1000多户厨卫设施改造。黄浦区房管局局长李舜说,今年黄浦区旧区改造的体量定为30万平方米,对各类不同的建筑采取分类施策的修缮方式,其中厨卫改造涉及3500户家庭。
从全市层面上看,今年旧住房房屋综合改造项目计划实施30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将达6万户。市房屋管理局城市更新和房屋安全监督处 (历史建筑保护处) 副处长陈伟东表示,“十三五”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重点推进的是成套改造、厨卫综合改造、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等三类旧住房综合改造,计划实施1500余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0万户。房管部门将继续积极创新改造机制和方式,推进历史风貌保护街坊内部整体改造、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等试点工程和政策研究完善。
在绿色生活方面,2018年全市要建成2000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其中每个街镇建成1个具有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兑换、再生资源回收、环保宣传复合功能的社区服务点。同时,各区要统筹空间布局,在街镇建成再生资源分拣转运站,在区层面建成再生资源集散场,初步形成再生资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