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是国家作为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力成本等孕育“土壤”日渐成熟,近一两年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进入了“机遇期”。建筑业转型升级走工业化道路获得了广泛的共识,但是寥寥无几的建筑工业化制造企业成为中国发展工业化建筑的短板。
在甘肃,近年来建筑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加值占到全省GDP的10%以上。甘肃装配式建筑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7年8月出台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累计完成100万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作为中国企业500强的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是全省惟一一家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同时也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科技示范工程”企业。2012年,公司投资建设了年产20万吨的西北最大钢结构生产线,被形象的称为“全省首个敢吃螃蟹的企业”。通过以试点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着力打造集投资、设计、生产、施工、装修于一体的全产业体系,率先在西北地区拉开了工业化建筑的帷幕,对促进甘肃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基础,填补了甘肃发展建筑工业化制造企业的空白。
自2015年以来,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出台,不仅加速了中国发展工业化建筑的进程,而且为解决中国工业化建筑的制造业短板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甘肃建投党委书记、董事长苏海明表示,甘肃建投将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加速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利用现有优势,发挥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全力打造建筑产业转型发展新引擎,持续提升公司作为中国500强企业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说到“装配式建筑”,业内人士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像“搭积木”一样盖出的房子。先将楼房的柱、梁、楼板、墙体、楼梯等建筑构件,通过标准模具在工厂里成批用机器浇筑成型,再将预制好的“零件”运送到施工现场拼装。百尺高楼也能以这种方式拼装好,而且安全、抗震。
这种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随着行业的发展,诸多瓶颈仍待破解,人才和技术成为建筑工业化制造企业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
2015年,甘肃建投与西安科技大学技术合作成立了“西北住宅产业化设计研究中心”和“西北钢结构设计研发中心”,将科研前移至上海,设立了甘肃建投钢结构科研中心。在此基础上,还与天津大学、上海宝钢集成设计院、兰州理工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所进行科研对接,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较有实力的研发团队和专业的人才队伍,从根本上破除了因技术和人才带来的发展瓶颈。
甘肃建投副总工程师罗崇德告诉 据了解,建筑工业化不是新课题,自20世纪50年代国家就开始推行建筑工业化。工业化建筑为建筑业的升级发展提供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它从建筑材料,经过部件预制,再到现场装配施工,在施工质量、施工效率、节能环保等方面实现了显著的改善。资料显示,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可减少建筑垃圾80%以上,如果全国10%的商品住宅按照装配式方式建造,节水量就相当于10个西湖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