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省实现国定贫困市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全覆盖
13.6万名学生吃上放心营养餐
开栏的话
截至2017年底,我省共投入财政资金32.8亿元,100%完成了省委、省政府2017年为民办实事事项。这些民生工程覆盖了新生儿、学生、老人、妇女、贫困户、农民工等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既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饮水安全、公办幼儿园、引进中小学优秀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危房改造等事项,也有为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村文体活动室、全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冷链系统更新等事项。本报今起开设“为民办实事 群众得实惠”专栏,展示这些民生工程的喜人成果,讲述其背后的故事。
1月2日上午11点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乌石学校的食堂很是热闹。
葱花炒鸡蛋、清炒葫芦瓜、木耳炖鸡肉,几份热气腾腾的菜品把九年级学生小林的饭盒堆得冒了尖儿。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顿午餐都在学校吃,“胃口好的时候会点两荤两素,每天都吃得又饱又好,还不用花爸妈挣的辛苦钱。”
能天天吃上这样丰盛的午餐,放在几年前,小林“想都不敢想”。他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由于父母都是残疾人,家庭条件十分拮据。刚上小学的时候,他要么在校门口买个面包对付,要么走十几分钟路回家吃几口清汤挂面。
2013年,省政府出台文件,在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3个国定贫困市县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工作。从此,小林看着每天准时发放到手的一个鸡蛋、一盒牛奶,懵懵懂懂地意识到,自己或将不再为中午如何填饱肚子犯愁。
而他不知道的是,这项工作还在不断推进。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卢刚介绍,到2016年,我省5个国定贫困市县全部被列为省级试点;到2017年,“国定贫困市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全覆盖”项目被正式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截至2017年年底,全覆盖工作任务圆满完成,项目实施学校共424所,受益学生近13.6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鸡蛋、一盒牛奶,只是营养餐的“标配”。部分市县早就让当地学生吃上了“高配”营养餐。
比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加大投入,将营养餐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天4元上调至4.5元。该县教育局将学校外包“食堂”全部收回,并在餐饮条件较好的学校推行食堂供餐模式,让该县78%以上的学生能在中午就近吃上免费饭菜。其他不具备食堂供餐条件的学校,也100%推行了“牛奶+鸡蛋”的企业供餐模式。
吃得饱,更要吃得安全、吃得营养。根据省疾控中心和海南医学院一年一次的监测工作结果,这几个市县学生的营养健康数据逐年向好。
卢刚告诉记者,在实施“国定贫困市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全覆盖”项目过程中,各级教育、食药监部门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食品采购方面,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供餐企业,并对大宗食品实行定点采购,把好食物源头关;在监督管理方面,各市县均研究制定了《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并与供餐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各市县教育局也与各校校长、食品管理员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并把该项工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之一,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在乌石学校食堂,记者体会到了何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二层楼高的小食堂里,不仅营养餐食谱、饭菜价格表、食品安全制度、供餐工作流程等全部上墙,农残检测仪、高温消毒柜、菜品留样封存柜等一应俱全,还采用隔断矮墙、玻璃幕墙、视频显示等方式,将营养餐的制作过程公开展示。校长邓士志说,学校正在探索将监控视频联网,好让家长用手机、电视就能实时看到食堂的每个角落。
“民生工程首先得是放心工程。”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傅永东介绍,琼中各校使用的营养餐食谱均由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设计,能够满足该年龄段青少年的营养素摄入需求。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接下来,我省将继续坚持以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为重点,力争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让这项民生工程惠及更多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