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行业资讯>  正文

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冲击波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7-12-18 15:01:03  来源:证券网

  12月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将于2018年3月1日起生效,对部分指标达标期限设置较长的过渡期(2018年年底或者2019年年底)。此文件在此前4月份银监会发布《弥补银行业监管制度短板工作项目》中有所提及,如今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政策终于落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根据新规,主要新增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流动性监管指标增加:新增流动性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匹配率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第二,适用范围扩大:将政策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的商业银行纳入监管范围中;第三,加强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对同业批发融资不同期限设定限额;第四,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融入比例,与央行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考核协同。

  毋庸置疑,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将对银行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银行对优质流动性资产(例如现金、可动用的央行准备金、符合一二级资产定义的债券等)配置比例或将提高;与此同时,新规重点聚焦于期限错配,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提出强化同业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管理,与此前央行禁止发行1年以上同业存单的规定一脉相承。

  此外,考虑到银行的达标压力,对不同指标合理设置不同的过渡期安排。其中,流动性匹配率应当在2019年年底前达到100%。过渡期内,应当在2018年年底前达到90%。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应当在2018年年底前达到100%。在过渡期内,应当在2018年6月底前达到70%。

  虽然这些新的监管指标对银行整体达标压力不大,仅对农商行的冲击相对较大,但监管的初衷在于巩固银行存贷款业务,化解流动性风险。

  引导回归存贷款业务

  具体来看,在25家上市银行中,农商行资产规模都在2000亿元以下,其中吴江银行资产规模最小,只有800亿元。按照流动性管理新规,除农商行外所有上市银行都需按照规模2000亿元的标准接受政策监管,即净稳定资金比率(2018年3月达到100%)和流动性匹配率(2019年年底达到100%);而农商行则需按照2000亿元以下的指标接受监管,即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2018年年底达到100%)和流动性匹配率(2019年年底达到100%)。

  很显然,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基本面的影响各不相同,总体来看短期影响小,流动性指标都达标,而新增指标也有较长的过渡期,银行有充分的时间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便达标。相对而言,农商行之前不在流动性监管的范围内,而今纳入监管体系略超市场预期,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

  虽然新规总体对银行股短期不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但是从政策面上依然会约束银行股估值的修复。11月以来,从“一委一行三会”混业监管框架的形成,到大资管监管新规的正式推出,再到现金贷加强监管,再到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强监管,从正规金融到非正规金融,从表外到表内,从互联网金融再到商业银行,监管政策连续出台,2017年以来,金融监管趋严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未来这一趋势仍会持续。

  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的出台再次表明监管层继续推进金融去杠杆的决心,虽然此前的监管重点是表外业务、理财业务、非标业务等,对它们的去杠杠有对应的监管政策,目前时点仍在持续推进,但是表内业务也存在借助期限错配加杠杆的行为。而此次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则新增三个指标,要求银行增加流动性获取和流动性使用的匹配,减少期限错配,就相当于对表内业务加杠杆展开约束。

  此外,此次监管新规还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之前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体系。首先,新规将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纳入监管范围。针对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的商业银行以前没有对应的监管指标,最新政策中有对应的监管指标;其次,完善了监管指标体系。之前只有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比率,新规中增加了净稳定资金比率(适用于2000亿元以上)、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适用于2000亿元以下)、流动性匹配率(适用于所有银行);这三个指标的监管红线都是不低于100%;最后,制定了明确的过渡期安排,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2018年年底和2019年年底实施,净稳定资金比例从2018年3月起实施。

  从流动性匹配率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负债端鼓励银行寻找存款为主的中长期负债,减少对同业拆入、同业存单、应付债券的依赖程度;资产端的优先排序为:贷款优于存放同业,存放同业优于买入返售,买入返售优于债券、股权等资产;政策上鼓励银行回归传统存贷业务,提高存款占比和贷款占比,减少对主动负债和非信贷资产的依赖;由于此次新规适用于所有的银行,因此对中小银行造成的冲击较大,其需要做出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部分更多。

  从不同项目的折算率来看,流动性匹配率指标会引导银行寻求长期限资金来源。对于1 年以上的资金来源,存款、金融债券、同业存单100%折算;对于1年以内的融资,存款明显优于其他资金来源,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融资,存款可按70%折算计入,但其他资产不可计入。因此,流动性匹配率鼓励银行寻求存款和长期限的资金来源。

  在负债端上,新规引导银行增加贷款业务,减少其他投资(指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外的表内投资)。对于贷款和同业业务,随着期限的增加,折算率上升,资金运用1年以上时,贷款折算率80%,同业业务折算率100%;对于其他投资,无论期限长短,折算率均为100%。因此,在资金运用中,银行需要增加贷款业务,并降低贷款、同业业务的期限。

  抑制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

  由于之前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相对较低,没有被作为主要的检测风险,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商业银行体系内部的流动性风险在增加,因为随着银行非信贷资产的增加,信贷资产的占比在下降,期限错配作为盈利的主要途径,期限错配程度不断加大,从而导致流动性风险在银行体系内不断累积。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是2013年出现的“钱荒”,近期,同业市场利率、国债收益率大幅飙升,也在增加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各类风险中发生风险概率最低的一种,但是一旦风险发生其破坏力是巨大的,关键问题在于流动性风险相对比较隐蔽,积累时间较长。

  根据新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原则是限额管理、并表管理、本外币分开检测、全面风险管理。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的银行需要4个指标均达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匹配率都要达标,而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的银行只需3个指标达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比例、流动性匹配率。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够满足监管指标要求,监管层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或将访谈高管经营决策层,或将限制其业务扩张活动,或现场检查,或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

  25家上市银行流动性匹配率的测算结果如下:四大行都在100%以上,符合监管的要求;而农商行中,吴江银行、无锡银行也在100%以上,符合监管要求;而其他类型的银行均低于100%,其中,兴业银行的占比为69%,全行业内最低,这些银行都存在较大的流动性达标的监管压力,但是由于该指标需要到2019年达标,从而各家银行都有充分整合的时间。

  相比较而言,由于流动性匹配率指标需要在2018年达到90%以上,从而除了上述6家银行以外,包括招行、平安、华夏、常熟、江阴、张家港行这6家银行的比例高于90%,从而资产负债调整的压力也相对较小。

  总体而言,由于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将会提高同业负债和投资成本,同业空转将会受到抑制,导致业务面临萎缩。负债端持续的资金短缺和委外回表等行为带来的交易性摩擦会在一定时间内抑制债市的表现。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将向传统的存贷款模式回归,在负债端增加一般负债减少同业负债,资产端的同业资产(包括各种资管产品)的投资会减少,传统的信贷和债券投资会增多。

  短期来看,由于同业存款不需要缴纳准备金,同业业务的抑制将使得银行货币的派生能力下降,负债端的短缺将是持续困扰债市的重要因素。中长期来看,随着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调整和完善,对于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等标准的债券资产配置需求会有所提升。

  目前来看,银行基本面保持平稳,监管尚未完全落地,配债资金短缺,债市可能走出一段高位震荡的行情。随着各种具体监管措施的落地,市场仍然会面临着金融机构业务调整带来的交易摩擦的冲击,推动收益率的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