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经黄埔口岸进口乳制品5.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55%;价值8.5亿元人民币,增长3.1%;进口均价为每吨1.5万元,下跌33.5%。绝大部分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一、今年一季度经黄埔口岸乳制品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3月份进口同比、环比大幅增加。3月份,经黄埔口岸进口乳制品2.3万吨,同比增加74.4%,环比增加94.1%,为2015年1月以来峰值。进口均价每吨1.2万元,同比下跌45.2%,环比下跌36.1%(下图)。
(二)民营企业进口量快速增加。今年一季度,国有企业经黄埔口岸进口乳制品2万吨,增加84.7%,占同期经黄埔口岸乳制品进口总量的35.4%;外商投资企业进口1.9万吨,增加4%,占33.8%。此外,民营企业进口乳制品1.7万吨,增加1.4倍,占30.8%。
(三)主要自新西兰、美国和欧盟进口,自美国进口增速较快。今年一季度经黄埔口岸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2.1万吨,增加33.5%,占同期经黄埔口岸乳制品进口总量的37.3%;自美国进口1.7万吨,增加70.3%,占29.8%;自欧盟进口1.2万吨,增加59%,占20.9%。
二、今年一季度乳制品进口量增价跌的主要原因
(一)欧盟牛奶配额制放开,液态奶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继婴幼儿配方乳粉之后,国内液态奶市场也成为众多乳企争相抢夺的阵地,国内液态奶的进口量和价格在与日俱增;来源地主要涉及德国、波兰、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液态奶量价齐增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欧盟牛奶配额制度的放开,大量液态奶进入国内,欧盟目前已成为我国液态奶的最大输入地区。二是由于国内消费水平提高,进口液态奶受到广大消费者追捧。三是由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上大型商超大力助推,进口液态奶在国内销售渠道畅通。从终端渠道看,此前进口液态奶多来自日本、韩国等相邻国家,而如今超市货架上摆放的进口液态奶不仅品牌众多,进口国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值得一提的是,进口液态奶不只包含外资品牌,许多国内乳企也纷纷走出国门,在国外寻找奶源,后又向国内市场推出液态奶产品[1]。
(二)全球乳业前景依旧黯淡 乳制品价格走势疲软。全球乳制品贸易平台6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受供求关系影响,乳制品价格近期一直走势疲软,各类产品成交均价依旧下滑。全球乳业贸易平台由以新西兰恒天然企业为首的国际乳制品卖家组成,一般每两个星期组织一次乳制品拍卖,买家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其拍卖价格直接影响全球乳制品定价。此次拍卖过程中,各类产品成交均价依旧呈现下滑趋势,从上一次拍卖的每吨2190美元降至2188美元。新西兰产业分析机构AgriHQ表示,乳制品市场眼下并没有积极信号,加上欧洲乳制品产能受政府项目支撑仍在不断扩大,会进一步抑制乳制品国际市场价格反弹。不少国际市场分析师同样认为,欧洲生产商倾向于把乳制品加工成脱脂奶粉或黄油出售,导致此次拍卖中黄油及乳酪粉等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而全脂奶粉则受影响较小[2]。
三、当前乳制品行业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跨境电商税收新政致进口奶粉成本增加。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文,自4月8日起将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策并调整行邮税政策。新政实施后,通过保税仓渠道购买的奶粉,税收前保税仓500元以内免税,税改后征收11.9%税率;通过直邮渠道购买的奶粉,税改前收10%,税改后收15%[3]。
(二)进口液态奶以及黄油等乳制品被曝多批次不合格,质量问题堪忧。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16年1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共计50批次乳制品不合格。其中,澳大利亚、韩国、美国乳制品大肠菌群超标、霉菌超标;爱氏晨曦24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为牛奶,包括爱氏晨曦全脂牛奶和爱氏晨曦有机全脂牛奶,主要产地来自德国和丹麦,主要是包装不合格,货证不符。业内人士认为,排除加工过程杀菌不彻底的原因外,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存储不当可能是主因。此外,澳大利亚生产的一批草莓果味酸奶因霉菌超标被销毁,意大利生产的一批辣西西里干酪发生霉变[4]。
(三)奶粉企业转向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受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外资奶粉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速度放缓。同时,国产奶粉巨头也纷纷到海外建厂投资。美赞臣广州工厂减产,未来将逐步用国外奶源替代。除美赞臣外,外资企业在华投资都在放缓,达能将多美滋卖给雅士利后,已不在中国生产;恒天然与雅培合资建厂暂告一段落;菲仕兰与辉山的合作进展缓慢;有众多外资奶粉品牌设立在中国的加工厂出现了开工率下滑。而国产奶粉巨头伊利、蒙牛、光明、贝因美、圣元等纷纷到国外建厂,其中伊利和雅士利也关停了国内部分生产厂。很多外资企业纷纷转移到爱尔兰,东南亚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还有一些转移到澳洲,有一些在原产的地方扩大了投资,如新西兰的一些工厂。奶粉巨头纷纷减少中国投资背后,整个市场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尽管外资奶粉企业减少了在中国的生产量,但外资品牌奶粉在中国的销售额却大幅提高。预计2016年外资奶粉的销售额将达到60%,而国产奶粉品牌将占40%,而在国外进口的奶粉中有20%是来自跨境购,进口到中国市场的小包装产品约占市场份额的1/3[5]。
[1] 《进口液态奶量价齐增 欧盟牛奶配额制放开等成主因》,中国食品科技网,2016-04-05
[2] 《全球乳业前景依旧黯淡 乳制品价格走势疲软》,新华网,2016-04-07
[3] 《跨境电商税收新政4月8日施行 进口奶粉等面临涨价》,青年报,2016-04-01
[4] 《50批次进口乳制品被曝不合格》,红网,2016-04-07
[5] 《奶粉巨头减少中国市场投资转向海外建厂》,中国经营报,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