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资本市场>  正文

资本布局康复医疗机器人:市场太广阔 产业化不明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6-06-29 18:49:3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内康复机器人能真正进入应用环节、量产并产生效益的基本没有,即便是专业性较低的护理类康复机器人,也尚未实现产业化。

  获千万融资、天使轮估值上亿、成立仅十个月,总部在广州的广东礼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礼宾科技”)分别在北京、青岛等地开设分公司,其主打产品康复机器人也将在今年7月量产。

  礼宾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全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未必多么颠覆,但在后台系统做了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介入康复医疗方面用工很深。机器人作为一个载体,确保了我们的后台和服务落地,随着康复医疗市场释放,康复机器人也将走进更多家庭。”

  礼宾科技的机器人属于康复护理类,研发和生产周期不长,成本相对较低。从技术上看,这类机器人以系统集成为主,国内厂商在应用层面谋求创新,但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由于售价不高,此类机器人的盈利重心在延伸服务端,包括保险、药品等。

  而国内技术色彩浓厚的康复机器人大多来自实验室,其研发周期较长、生产成本更高,并在特定功能上形成了自身的核心技术。不过,此类机器人售价低则数十万,高则上千万,且大多处于临床验证阶段,尚未看到产业化的曙光。

  即便如此,中国老龄化、慢性病早已催生百亿级康复医疗市场。在资本眼中,康复医疗机器人无疑是下一个静待爆发的蓝海,提前布局有望分得一杯羹。

  睿德信投资集团总经理王家砚分析,国内康复机器人能真正进入应用环节、量产并产生效益的基本没有,即便是专业性较低的护理类康复机器人,也尚未实现产业化。此外,康复机器人也面临“机器”还是“机器人”之争,有待建立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厂商众多,皆未产业化

  有保险行业20年从业经历的周全胜,之所以萌生创业康复机器人的念头,是他觉察到保险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施展不开拳脚。

  周全胜发现,早期的慢病管理和康复治疗是通过血压计、血糖仪等手段了解病人的疾病风险。演变至今,可以逐步通过康复护理机器人与后台医院、护士连接,对病人进行健康管理。但国内至今还没有出现成功的模式。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分类,医用机器人归属于专业服务机器人,其自身可以分为四个类别:诊断机器人、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及其他。

  而康复机器人又可细分为几大类:第一类是与感觉功能有关的康复机器人,比如人工视网膜、人工耳蜗;第二类是与运动功能有关的康复机器人,据不完全统计,康复机器人市场中80%以上都集中在运动功能上;第三类与感知语言功能恢复有关。

  礼宾科技的康复护理机器人属于第四类。据悉,礼宾科技以居家康复、居家养老为重点,包含导医、整体康复、分时护理、健康托管服务,第一阶段主推脑卒中、恶性肿瘤、尿毒症等人群。

  周全胜透露,礼宾科技系列机器人名为Le pion,即乐宾。其中,乐宾一代和乐宾二代机器人是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礼宾科技也与韩国合作机器人技术研发。

  “国内康复护理机器人除了云计算、大数据是不断变动的,其他东西都是模块化的,比如定位、激光、导航、语音等,基本都是整合国内外的技术。难点在于把这些部件组合并与康复医疗实现对接。所谓的核心技术其实是有的,但不是体现在硬件方面,而是体现在整合、产业化转化方面。”周全胜说。

  记者了解,国内从事护理类康复机器人研发的厂商众多,但技术趋于同质化,研发和生产成本方面也不高。桑谷医疗市场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护理类机器人的出厂价往往只有终端价的一半。根据机型大小,护理类机器人的成本最低仅需400元,中大型机的成本也不高,最低不足千元,最高也仅需2000元。

  相比之下,其他种类的康复机器人对技术研发和生产成本要求很高。全球最早实现产业化的企业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ReWalk。ReWalk成立于2001年,主要产品是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用于协助下肢瘫痪的病人能够再次站立行走。

  虽然具备先发优势,但ReWalk的商业化探索至今艰难。直到2011年才开始出售ReWalk康复版,2012年开始在欧洲出售ReWalk个人版。拿到FDA认证后,ReWalk销售情况至今不甚理想,2014收入400万美元,全年亏损2200万美元,2015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也仅为240万美元。另外,ReWalk产品价格昂贵,单套售价在7万美元以上。

  在国内,目前尚未有企业实现康复机器人产业化转化。去年年底,宁波瑞泽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竞得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的神经康复机器人,价格高达1560万元。

  对此,王家砚认为,相比护理类的系统集成,其余种类的康复机器人技术更为密集,跟人体的接触程度更深,无论是技术研发难度还是生产成本都远高于护理类,因此终端售价不菲。

  “国内市场需求很大,但没有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产品。康复机器人可以用市场换技术,把国外的技术引进来,加上国内企业的应用端技术,共同推进产业化。”他说。

  市场广阔,资本扎堆

  礼宾科技在天使轮融资一千万,重点投入到机器人研发和网络铺设上。据悉,礼宾科技的机器人将从七月份开始小批量生产,计划生产100台,并以每月产量递增的方式逐步实现量产,预计今年12月份将生产3200台机器人。

  周全胜向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透露,今年年底礼宾科技还将进行一次更大金额的融资,这笔资金将用于康复医疗全产业链的开拓和布局。未来,礼宾科技将连接健康服务机构、中医诊所、医院康复中心和养老社区等,打造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链条。

  在他看来,仅靠销售护理类康复机器人并不足以带来可观收益,更大的营收空间在于延伸服务,主要是后端保险和药品服务。其中,药品主要是面向康复人群的客户教育和配送等。

  “我在保险公司的时候,跟很多公司合作可穿戴,接触了硬件、医疗、保险各个公司,”周全胜回忆,“但我发现患者参与慢病管理,依从性一直很差。所以我们的创业逻辑就在于,从需要康复医疗的患者端入手,他们有需求、愿意配合和支付,并使其家庭成员成为保险客户,未来串联和延伸空间很大。”

  对此,国内某大型保险公司旗下的养老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保险公司正发愁如何将保险产品和服务推送给康复人群,引入康复机器人能渗透进更多的家庭。但市场上还没成功模式,主要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不能满足康复护理和治疗的需要。”

  护理人才匮乏与老龄化、慢性病带来的庞大康复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给康复机器人带来施展空间。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需要养老护理人员1000万人,但全国养老机构拥有的护理人员不足100万人,全国养老机构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不足2万人。

  中投顾问在研报中指出,康复机器人在应用技术突破后的市场需求量巨大,未来几年增长速度将超过医用机器人市场增度,将从2015年的4300万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8亿美元。

  从2014年开始关注、寻找康复机器人标的的王家砚告诉记者,康复机器人要在七年内实现产业化是可能的,但要实现收益、资本成功退出,还没看到符合的标的。而护理类机器人由于技术研发门槛相对较低,成功退出的机会比较大。

  标的稀缺导致相对优质的标的价格水涨船高。目前,康复机器人标的估值整体偏高,但是因为是蓝海市场,资本都不愿意放弃。在资本市场,包括科远股份、金明精机、迪马股份在内的上市公司,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军康复机器人市场。

  “目前医疗机器人都面临产业化转化难题,手术机器人算是走得比较快,但是也没有出台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康复机器人离此就更远。未来形成标准肯定是一个趋势,产业化转化之后,参与者增多、资金持续涌入,一旦市场闭环形成,相关标准的建立就势在必行。”王家砚进一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