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迫切需要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然而,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困难始终制约着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此,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对和讯网表示,我国应亟待创建一个系统的金融机制,通过绿色金融手段,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能源投资领域。
实际上,绿色金融已不再是单纯的公益口号,我国的绿色金融潜力巨大。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根据测算,绿色产业在今后5年内每年需投入约3%的GDP,也就是年均两万亿元以上。在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出资占比约为10%至15%,社会资本比重将占到85%至90%。”
为了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绿色新能源产业,助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已印发《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并将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列入现阶段支持重点名录。《通知》提出,要推动绿色项目采取“债贷组合”增信方式,鼓励商业银行进行债券和贷款统筹管理。
不过,现有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以金融机构为主,在融资成本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此外,当前部分大型金融机构对光伏行业信贷政策还是采用一刀切的原则,对一线光伏等制造企业信用评级普遍较低, 融资成本较高。
对此,钱晶建议,应建立绿色企业或绿色项目评级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对具有成本、技术、规模等方面优势,且整体实力较强的一线光伏企业或绿色项目根据评级结果,择优集中支持,进一步降低他们的银行贷款、债券等融资成本。
“除了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应加速融资创新和尝试,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补贴金融化,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租金保理、信贷资产转让同业等业务。鼓励银行通过与经营状况良好的光伏上下游企业合作,探索供应链融资方式”,钱晶说。
同时,她建议建立机制,鼓励有资格的新能源企业通过IPO上市募集资本,敦促金融机构与海外新能源上市龙头企业合作,支持企业分拆回归A股,监管部门提供绿色通道,缩短再上市手续和流程。
对于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钱晶认为,未来五年,在制造、布局和应用、政策和配套措施方面光伏产业将呈现较大变化。光伏制造业和整个产业链两级分化将更严重,龙头一线品牌的产能利用率等优势将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呈现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