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科技创新>  正文

“十二五”期间我国化纤行业整体技术进步显著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6-06-23 15:04:04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十二五’期间,我国化纤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包括相应的科研、人才培养和装备制造部门,在常规纤维生产领域拥有领先的设备和技术。同时,我国生产的产品涵盖了常规化学纤维、高性能化学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成为产品覆盖面及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这不仅为行业科技进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6月15日~17日于江苏连云港举办的“纤维新材料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工程前沿技术论坛暨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这样表示。

  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俞建勇、张全兴,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卢卫生,工信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项雪龙,来自纺织化纤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骨干、企业代表,以及关心和关注纺织化纤及相关领域的业界人士共320余人参加会议。

  端小平回顾了“十二五”期间化纤工业的科技发展情况,指出了“十三五”时期化纤行业科技发展重点任务,并对重大专项提出发展建议、政策建议及保障措施。“十二五”期间,我国化纤行业整体技术进步显著,其中,6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包括“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开发”等;结构进一步优化,化纤产品差别化率达到58%,比2010年提高12%,化纤三大应用领域中产业用比例为27%,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13项技术获“纺织之光”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包括“年产20万吨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生产技术”、“千吨级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等;纤维原料格局得到优化,PTA自给率由2010年的68.0%提高到97.6%,己内酰胺(CPL)突破了发展瓶颈,自给率由2010年的43.7%大幅提高到89.2%;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15年,年产能100万吨以上的化纤企业8家,占化纤总产能的27.63%,年产能20万吨以上的化纤企业达到59家,比2010年增加26家,产能占全行业的66.9%。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高性能纤维产业化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015年,国内高性能纤维总产能达到15万吨,实现出口3.8万吨,高性能纤维行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我国在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核心技术上也取得了新进展,2015年,新型生物基纤维总产能达40万吨,充分利用农产品、农作物废弃物和竹、麻、速生林等资源,实现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我国在绿色制造技术推广和再生循环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绿色转化———面向过程———面向产品———面向原料的循环转化;同时,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也取得明显进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化纤产业总体发展方向是建立五个先进模式和体系:基础理论创新体系,产学研用创新体系,“绿色纤维”认证、清洁生产认证、行业准入认证体系,国标、行标、协标三位一体及标准国际化的标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十三五”期间,我国化纤行业科技发展包括十大重点任务。分别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攻克行业重大关键共性问题;推动通用纤维智能融合;提升高性能纤维品质;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强化循环再生纤维自主创新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健全标准体系和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十三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升化纤工业科技水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体系协同创新,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研发设计、工艺技术、生产装备、产品开发水平和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为建设化纤强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端小平表示。

本文已收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