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滴滴上线、Uber进入中国以来,中国的专车市场便开启了补贴抢用户、抢司机的烧钱大战。然而,烧钱模式并非长远之计,任何一种产业终究会回归到正常的商业轨迹中去。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整个专车市场因打补贴战而“烧掉”约200亿元人民币。今年,滴滴、Uber竞相宣布的巨额融资让外界推测,补贴之战仍将持续。有机构预计,今年整个打车平台市场的补贴规模将比去年涨两到三倍,消耗金额将达百亿美元。
“资本市场毕竟耐心有限,所有打车平台都在思考烧钱之后的出路。”日前,易到用车创始人、CEO周航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打车平台企业融再多的钱,也要思考如何回归正常商业,“毕竟没有人愿意一直把钱扔到马路上。”
6月上旬,Uber、滴滴先后宣布获得35亿美元和73亿美元的巨额融资,针对外界对两家企业是否意图借巨额融资再度展开补贴战的疑问,Uber和滴滴均给出了否定回答。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滴滴未来的重点并不在于用户补贴,而在于如何让打车体验变得更加智能和人性化。Uber方面则表示,正在加快海外扩张,下一步主攻的海外市场或是中东地区。
事实上,从各大打车平台近期布局来看,拓展生态产业链正在成为继补贴竞赛之后的一大热点战略。艾瑞咨询集团联合总裁阮京文表示,早期疯狂的烧钱补贴模式留存客户、留存司机的难度加大,专车市场具有多种附加值,综合性出行方式拓展、汽车电商、汽车后市场服务、汽车金融、广告营销及其他更多的行业结合可能,打造出行生活综合服务将更大地改造、提升行业价值。
本周,“易到用车”对外宣布正式更名为“易到”,去掉“用车”二字,尝试建立完整汽车生态产业链的布局。此前,滴滴也早早展开了全产业链的探索,有媒体曝光的一份滴滴融资文件透露,滴滴正在开辟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等方式。去年6月,滴滴还与北汽集团签署协议,加深双方在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车联网、企业用车等四大领域的合作。Uber除了提供基本专车服务以外,也开始在海外提供送外卖等生活服务,近日在中国开展了“Uber+Travel”战略。
除了拓展专车产业链,差异化竞争也正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之一。据艾瑞咨询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专车市场正从补贴大战逐渐走向差异定位的全面竞争。
分析人士认为,滴滴和Uber将开展全方位出行服务,包括专车在内的快车、拼车、出租车、代驾、定制巴士、试驾等业务模式,在用户体验上更加注重便利和快捷。易到方面则表示将持续专注高品质和个性化的专车服务。
事实上,无论中国专车行业如何变,最终都要经历新政出台的“大考”。“专车新政或是最大变数,若遵循征求意见稿基本原则推行,或将改变现有出行领域竞争格局。”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表示。
去年10月公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核心内容当属专车使用性质登记为“出租客运”,私家车不得做专车。业内人士认为,若这一规定在正式文件中通过,将给当前的专车平台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有消息称,中国专车管理新政预计将于7月份正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