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各类众创空间已超过23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2500多家。而2015年上半年,我国较有规模的众创空间还不足70家。当前“北上广深”仍是创业者青睐的地方。
繁荣的背后却时常夹杂着难以为继的声音,开年以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多家众创空间因无法承受租金而倒闭。以北京为例,创业服务机构思达派和旗下创头条联合纳什空间日前发布的北京首个众创空间地图显示,北京众创空间主要集中在三大热点区域:中关村、望京、CBD。
不过,在入驻率上,中关村众创空间平均入驻率也就60%,望京区域约为50%。对此,报告认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众创空间头部效应明显,纳什空间、优客工场、无界空间等大型空间开始联合纵横,同行挑战加剧,下半年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厦门市众创空间产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15厦门市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显示,厦门众创空间处于井喷状态,出现了“创客不够用”的局面,工位使用率仅51%,且总体还处于亏损状态。事实上,厦门只是一个“缩影”。早在今年4月份,位于深圳南山科兴科学园的众创空间“孔雀机构”因拖欠物管连续三个月的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等相关费用遭遇强拆,60多个创业团队被临时要求撤场。这是继春节前后“地库”孵化器宣告转让之后又一创业平台的崩塌。
对此,孔雀机构创始人陈鹏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拖租事实,并将之归结于房租价格飞涨和孵化器资金周转危机。他坦言,孔雀机构孵化器的盈利模式和大多数孵化器相似,包括三个方面:以租金收益为保底占到总收入60%到65%;其次是创业增值服务,包括基础的法务财务税务等培训,核心的创业导师服务和融资顾问服务占到20%到30%。“其他业务从商业角度不方便透露”,陈鹏福称,“政府补贴太少占不到比例。”
艾瑞的数据显示,目前场地的提供仍然为众创空间、孵化器们的主流服务,占比为81.2%,同时有28.4%的孵化器为政府主导型,资金主要源于政府的扶持。从盈利点来看,租金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其次是提供办公服务收取费用以及未来潜在的物业增值。
“现在绝大部分众创空间只是解决了物理空间的问题,没有解决配套问题。”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他表示,“在一个几千平方米的众创空间里,几十个团队,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怎么响应他们服务需求。种种琐碎,需要一个很好的管理系统,而不是仅有‘卫生、上网、会议室、提供注册’等基础服务可以应对。”
据悉,美国的做法则不同。以YC为例,这家硅谷最著名的早期天使投资基金兼孵化器,由于孵化过Airbnb这样的项目而备受关注。YC每年公开征集项目,录取率不到3%,入选项目除了能够获得他们12万美元的投资外,还能得到他们3个月的创业培训。在培训结束后会有一个DemoDay,硅谷顶级的投资人都会来参加这个活动看项目——像集市或者是拍卖会。
其实,国内的众创平台也并非没有创新意识。优客工场近日发布的《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提出,很多众创空间没有做到平台资源共享的原因在于量散力薄,各自为营。绝大部分人并没有注重“包容”与“共享”理念,众创空间主体应该多多鼓励联盟、投资、并购,规模化布局。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的目标是尽快打造一个“空间+系统+生态+投资+后台”的加速器模式。而这些能够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的能力,显然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积累。
“真正有资源、有专业、有能力的联合办公产业的运营商并不是太多。未来这个市场会经历大浪淘沙,大的吃掉小的、精致的吃掉粗糙的,会出现几家大的品牌运营商,垄断五成以上的市场。”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说。
本文已收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