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水利部将稳定水利命脉地位,激发水利发展活力,补齐补强水利短板,更好促进“三农”工作新发展。陈雷提出,探索建立农业水权制度,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据新华社2日消息,陈雷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的命脉,是美丽乡村的根基,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领域。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十二五”快速发展,我国农村水利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分别达到9.97亿亩和2.71亿亩,累计解决5.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大幅降低,在农业用水连续零增长的条件下,保障了粮食产量“十二连增”。
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农村水利还存在许多突出的薄弱环节。一是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束缚和资源条件制约趋紧,传统用水方式和灌溉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相对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田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和节水增效能力亟待提高;三是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日益加重,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等问题更为凸显。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稳”“改”“进”上狠下功夫。立足“稳”是基础,巩固水利在“三农”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柱,持之以恒抓好兴水强农惠民政策落实;坚持“改”是动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水治理体系,为农村水利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着眼“进”是目的,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
在被问及如何解决当前农田水利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问题时,陈雷表示,围绕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加快建立与“三农”发展要求相协调的农村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农业水权制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逐步建立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稳步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积极培育水权交易市场。
二是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稳定和增加各级公共财政投入,用好各项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实行农业用水分类定价,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四是深化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农村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因地制宜采取专业化集中管理及社会化管理等多种管护方式。
五是进一步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完善乡镇或流域水利站服务网络,支持和规范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培育防汛抗旱、灌排服务等专业化服务队伍,积极推广“河长制”。
六是大力推进水法治建设和科技创新。落实好《农田水利条例》,加强农田水利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开展“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
陈雷在回答水利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补短板时表示,我们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导向,以解决民生水利问题为重点,坚持不懈补短板、打基础、兴水利、保命脉:
——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现代骨干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增强水利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围绕增进农民群众福祉,聚焦中西部贫困地区,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紧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
——围绕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和农业用水效率提高。
——围绕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为重点,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继续抓好江河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加强重点易涝区治理,积极开展重点蓄滞洪区建设。
——围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大农村河湖水系连通、河道堰塘整治、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力度,推进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对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支持力度,夯实贫困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水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