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县科技创新喜报不断:大唐恩智浦半导体有限公司自主完成国内第一个门驱动、第一个电池管理系统检测两款汽车芯片的研发设计,正在进行投片验证;恒辉(南通)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依靠创新开发,大做“智”造文章,今年已研发出20多款新型手套,目前正在攻关五级防切割手套。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如东的综合竞争力。今年以来,我县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为目标,不断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积极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全县经济转型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最新数据显示,前4个月,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80.41亿元,增长14.06%,快于规模工业产值2.26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总量的41.16%,同比提高0.82个百分点。
创新搭台,促成果落地生“金”。一方面,我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成果发布会、产学研合作等活动,通过政府搭建平台,鼓励企业与相关高校院所、企业合作,促进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实施。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与我县部分企业在前期对接的基础上,推介了符合我县产业特色的重大科技成果30多个,涉及钢厂、电厂“超净排放”综合治理技术与装备推广等方面。另一方面,各载体平台加大创新研发中心建设,激活“内生动力”。由高新区投资建设的生命健康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约10万平方米,目前已有20家生物医药类企业入驻,重点围绕诊断试剂、保健食品、生命安全防护等领域开展研发、试制推广。
全力营造温暖的科创小环境,加快打造产业集聚、技术领先、高端人才汇聚的“高地”。县委、县政府一直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引进,为此专门设立“扶海英才”计划。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及创业创新团队,给予30至100万元、30至500万元、500至1000万元不同程度的启动资金扶持。据统计,我县先后引进顶尖人才20名,其中院士9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人;引进入选省级引才计划35人,其中省“双创计划”13人、省“博士计划”17人;引进其他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34人。
伴随着科创环境的不断优化,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不断被激发。南通鸿鑫纤维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年应税销售不过2000万元的小企业,专门生产人造毛皮,科研力量几乎为零,通过与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张飞合作,企业不仅建成了市工程技术中心,还成功研发出生态纤维球、溴气系列阻燃纤维,全部投产后应税销售将突破7000万元。江苏寰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落户高新区科技城的第一家智能机器人装备制造企业,投产不到一年,成功开发出精度高、灵活性强的减速机,形成批量化生产。江苏必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纤维和纳米新产品,带动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因子”的不断激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质态的优化,保障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全县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家;建成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7家。数据显示,1至4月份,全县累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81.26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工业应税销售318.99亿元,同比增长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