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市场分析>  正文

我国省级以上生物产业园超400个 催生万亿市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6-05-23 11:49:55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随着健康被公众越来越看重时,生物医药的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多地被激发出来,这也催生了产业“集散地”——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大批上马。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整个生物经济产业将达到9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有5万亿元的产业潜力。

  最有可能形成“美国硅谷态势工业园区”的浙江杭州药谷、号称“中华第一大药谷”的江苏无锡药谷、拥有“现代化高科技生物工程工业园”之称的新疆天山药谷以及拥有“南国药库”之称的海口药谷……目前省级以上的产业园加起来已超过400家。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轮”驱动下,“药谷”热潮已然来临。

  万亿产业撩人

  生物医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和经济整体实力的“指标”。

  十多年的发展,全球化的生物医药发展浪潮已基本形成。早在2010年,我国已将生物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监管、审批、市场准入机制及创新的支持等配套政策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扫清了政策障碍。

  2015年又把生物医药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的范畴之内,随着外资准入门槛的松动,困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钱荒”得以缓解,同时,产业市场化竞争的进程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得以提升。

  政策的松绑,刺激了各级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热情,使大量的资本投向了生物医药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

  据了解,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整个产业布局渐趋合理,竞争优势逐步显现。目前,全国已有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而且各地新开发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很多都将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引资对象。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立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46+1家国家高新区,其中,很多园区都涉及生物医药领域,而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数量则超过400个,万亿产业规模初显。

  二三线城市“接力”

  生物医药产业不仅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特征,同时其发展还需要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资源优势,这点在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

  有专家指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呈现出地理选择性,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水平发达、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人才聚集度高的地区。这反馈到区域上,就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其中,以沪、浙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京津鲁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广深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正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其凭借经济水平、研发创新能力、投融资环境等“硬件”,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聚集形成产业园区。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竞争以及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一些企业也选择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因为一线城市用人成本、技术成本过高,倒逼企业退至一线城市的周边地区。相反,二三线城市大力鼓励医药产业,招商政策甚至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因此,石家庄、长沙、成都等内地省会城市以及东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则步入了快速成长期。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核心,以珠三角、东北地区为重点,中西部地区点状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空间布局渐趋合理。

  “药谷热”的冷思考

  “药谷”的崛起,标志着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从起步迈向繁荣。从另一方面讲,众多“药谷”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构建方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释放出巨大产业空间的同时,对于自身特色建设,同样也提出要求。

  有报告指出,由于园区“各自为战”,导致在各个层面上出现缺乏统筹规划的现象。而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虽然园区数量众多,但普遍存在产业领域重叠,缺乏明确或特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缺少园区的特色和拳头产品等现象,导致了低水平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状况。目前,除了几个个别园区,其之间的不平衡矛盾正在显现,整体质量普遍偏低。

  除此之外,园区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

  有专家表示,美国东海岸“药谷”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经营管理知识与实践、资金和融资渠道、高校等智力资源和专业化的服务设施才是“王道”。

  显然,我国“药谷”建设的思路有简单之嫌,水、电、气、路只是基础设施建设,离真正的配套服务还相距很远。

  同时,大多数进入“药谷”的生物医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面临着产品向产业化转移时资金不足的难题。而目前,产业园区大多数都没有建立一套有利于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这与企业规模偏小、大型企业不多的现状,形成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