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权威机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同时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目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30%,未来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还将增加。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油气需求,中国目前正在筹划和建设多条以油气为主的能源通道,其中包括中亚四条能源管线、海上丝路能源枢纽、中俄油气管线合作、中巴能源走廊和中缅能源通道等。
在国际上,欧美专家纷纷预测评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举措之时,中国的油气产业将会利用资金、技术和装备的优势基础,助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实现量子化巨变。
那么,“一带一路”油气投资和装备需求机会会有多庞大?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中国油气企业乘势加大油气产业投资和油气装备输出,能否打造油气产业全球的新格局?
影响必定加大
油气是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方面。中东、中亚国家有油气资源和出口的需求,我们有广阔的市场和进口的需求,双方不仅可以进行油气贸易,还可以在技术上和人才交流上进行合作,并且带动我国西部油气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已经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未来油气合作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
对于目前中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影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飞彪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虽然是油气进口大国,但是我们在国际能源格局中话语权还是比较小的。虽然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目前,中国还不是国际能源署(IEA)的成员国之一。总体来说,中国在国际能源格局方面的力量与我们国家的实力和地位还是有些不太相称。
“全球的油气产业,中国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是领头的。”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乾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虽然中国在原油消费和炼油产业上体量很大,但是油气无论从上游的勘探开发还是到社会制造的产能建设,技术的领先程度包括投资的能力,以及一些全球性战略项目的开发,中国并不能排在非常强的行列之中。所以他认为,打造国际油气产业新格局中国暂时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在塑造全球能源新格局方面,我国目前还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在一些局部方面,我们可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影响力会逐步加大。”徐飞彪认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石油天然气整个产业随着“一带一路”利好政策的推动,中国的石油产业海外投资、中层服务、设施建设包括设备工艺,都会有非常大的发展机遇。刘乾表示,目前我国无论从政府国家层面,还是石油公司层面,都在非常认真的研究石油天然气在整个“一带一路”战略的地位,以及如何利用好国家给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利好政策,可以说发展前景很好。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互联互通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徐飞彪认为,如果这个项目推广顺利的话,首先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使得能源结构更加的多元化;其次有助于降低我国能源进口的风险。中国油气基础越来越强,如果“一带一路”的工作做好,更有利于推进我们与原油出口国的关系,会使中国在定价权方面影响力增加。
目前原油价格比较平稳,相对低价态势能够维持一段时间,这对能源结构的改进是有帮助的。“目前煤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重,随着油气价格的巩固,尤其是天然气这一块,比例肯定会上升,但如果说从根本上改变,还是需要时间的。”徐飞彪表示。
民营油企加紧布局
中国油气产业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布局海外,中海油收购北美Nexen(尼克森)油气公司和中石油参股世界第二大油田哈萨克卡萨甘油田成为经典佳话。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的民营油气公司纷纷进军国外油气的捷报。
前些年,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大军中,大型国企为主。这两年,民营企业走出去增多,“一带一路”战略之后,民营企业走出去现象更是越来越多,民营油气公司热衷于配合海外战略布局。
刘乾介绍,中国国内市场开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竞争优势发挥的不是特别明显,从三大石油公司来讲,自身都具有一些装备制造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内部招标、内部消化,保证集团利益的方式,来满足企业对设备工艺的需求。
从上游开发的角度来讲,中国整个油气产业里存在的固有矛盾在这一方面有所体现。大部分市场份额都是由三大石油公司掌握的,导致的结果就是,民营企业在国内的市场比较小。相比之下,国际市场上的市场空间相对较大,再加上国际上对于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政策方面有诸多优惠,形成优势。
民营油企为何对于进军海外兴趣如此之大,徐飞彪认为原因不止在此。他认为,原因有几个:第一,整体民营企业在迅速壮大,这也是主要原因,实力的增强,使得民营企业“走出去”更加有底气;第二,我国对外开放“走出去”的格局在扩宽,“一带一路”迎来了“走出去”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民营企业开始与大型国企相配合的往出走。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经验更为丰富,实力强大。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更加灵活。国家的金融改革,进一步释放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力,使得投融资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民营企业与大型国企之间的这种重组配合,为企业“走出去”扫清了资金上的障碍;第三,也与我们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一带一路”更加重视市场导向。如果像以前那样,主要靠国企,这条路会越走越窄,中国的大型国企进军海外,引发了发达国家的很多猜忌,所以我们也需要一个更加灵活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走出去”方式。在油气领域,民营企业的加入,会使得我们在对外能源投资方面的效率更高,效益更好,是一件好事。
带动油气装备走出去
在中国油气产业积极海外布局的同时,中国的油气装备也越来越多地输出到国外,既有陆地油气装备,也有海洋油气装备。有专家总结,中国油气产业已从单纯的购买油气,正转型过渡到收购油气资产、引进油气技术、输出油气装备、升级产业发展和合作开发油气产业。
目前来看,中国油气装备制造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但从目前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看,中国油气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同类产业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中国油气装备制造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
“与我们自身比较,会发现进步是巨大的,总的来说是利好的,聚合型的效应已经开始在显现。”徐飞彪表示,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很快,这一点从我国目前拥有的专利权、论文发表数、理工科毕业学生数、科学家数量等各个指标的快速增长有所体现。随着资源进一步整合,在产业的带动下,我国的大众创新工程也在加紧落实,教育和科研方面投入增长快,势头猛,甚至一度引发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担心。他认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地域和成本优势,只要我国继续保持这个态势,在产业和政策的带动之下,这种聚合效应会进一步增强。
“油气装备竞争力的提升,与其他装备产业的提升方式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太一样的地方。”刘乾指出,相同点在于,都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控制好成本,做好售后服务的工作。不同点在于,中国的油气装备产业可以随着中国在海外勘探开发上游投资同时进行功能建设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甲方带动乙方,即上游带动装备制造工程建设一起“走出去”,这也就需要中国油气产业在上游开发上的进一步投资。
在“油气+金融”的合作方面,刘乾认为,中国的石油产业走出去,可以利用国际的投融资机构来进行贷款、担保、融资性服务。与此同时,在能源定价机制方面,中国的石油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做更多的努力。目前天然气的国际定价还是在变化和形成的过程当中,可以成立交易所,然后赋予它定量的职能,使得中国在国际油气定价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