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交通运输>  正文

发改委批复多条铁路轨交项目 投资额超2400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18/2015 12:37:06   来源:新京报

  5月1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徐淮盐、济青高铁等多条铁路项目,另外,还批复了成都、南宁两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这些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额合计超过2400亿。

  具体来看,新建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铁路,项目投资预估算总额为220.1亿元;新建徐州至淮安至盐城铁路项目,项目投资估算总额414.9亿元;新建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项目,项目投资预估算总额为204.4亿元;新建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项目投资估算总额599.8亿元。

  成都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方案调整后,将增加投资467.2亿元;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529.37亿元。(来源:中国证券网)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看稳增长的着力点

  由于中国经济一季度7%的不利开局以及4月经济数据压力犹存,稳增长的政策力度逐步加码。从今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到5月13日已经召开十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每次会议都聚焦经济话题,发力稳增长。

  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稳增长作出进一步部署。会议提出,要加大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 ,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此外,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的措施,助力创业创新和民生改善;决定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以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对部门和地方开展重点督查,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开工、重大政策和改革尽快落地、重大民生任务尽快见效。通过抓典型、严问责,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的同日,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经济、金融数据都不及预期。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在低速运行。投资增速加速回落是4月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5年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2.0%,增速比1-3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创2000年12月以来新低,不及预期的13.5%。从环比速度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89%。投资增速的回落与房地产行业的回调密不可分。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0%,增速比1-3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显然拖了后腿。从去年以来,为了拉动投资、刺激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投资的政策,并在基建、重大装备等领域加大投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加大对经济带来的利好作用,并不能与其他领域走弱带来的不利作用相抵消。工业生产虽然开始显现出筑底回升的态势,但目前增速仍处于很低的水平,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9%,环比加快0.3个百分点。消费数据同样延续了减速态势,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增速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此前已经公布的4月份外贸数据也低迷——今年4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滑10.9%。其中出口下降6.2%,进口下降16.1%,贸易顺差扩大85.2%。在进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国内外贸顺差增加是被动的,显示国内需求仍然很差。而4月份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4.6%,这是连续38个月出现负增长,反映了国内制造业需求低迷以及产能过剩等情况仍未有改善。

  金融数据同样表现疲软。数据显示,尽管央行连续放宽货币政策,但是M2同比增速依然跌至新低。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5个和3.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3.64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079亿元,同比多增1855亿元,但低于之前预期的9000亿元。此外,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5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881亿元和4488亿元,反映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减少,这与今年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创下12%新低是一致的。在今年2月降准、3月降息、4月再次降准、5月再次降息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速度反而有所下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经济下行的担忧。

  有鉴于一季度以及4月经济疲软,各项数据差于预期,二季度经济增速要想稳住,中央仍然需要出重招。接下来,中央可能会出台更多的工程包,进一步放松财政和货币政策。

  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由于今年仍是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在行业和微观经济上都会表现出不小的转型代价,经济转型的最终结果短期难以实现。因此,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投资拉动,尤其是在基建领域里,要依靠政府投资来撬动。不过与“4万亿”时期不同的是,当前经济环境与过去已经不一样,政府投资带动起的其他投资过热的可能性在下降。

  也就是说,加大公共产品的投入是当前稳增长的“稳定器”。此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推出七大工程包和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近期更公开表示,将推出新的一批重大工程包。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对投资作出部署,并明确指出要在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PPP模式,以竞争择优选择包括民营和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并依据绩效评价给予合理回报,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不过,需要注意,宏观经济下行之下导致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严重制约了政府可用财力,使得积极财政政策腾挪空间变得十分有限。加之各地债务总量不断增加,债务利息压力不断增大,也使得政府对加大财政力度变得十分谨慎,从而导致市场普遍抱怨财政政策相当不积极。同时,通过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难言乐观,在43号文出台前后,各省区地方政府虽然推出了总额约1.6万亿元的PPP项目,但是截至今年3月份,真正签约的大约为2100亿元。而且地方财力下降,使得财政资金对PPP项目的前期引导和财政补贴不足,也会降低财政资金对民间资本的带动效应。财力不足难以支撑“稳增长”的需要,因此,需要高度关注相关风险,提前做好政策储备。(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改委动作频频改革与稳增长齐头并进

  改革与稳增长是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主要任务。作为国务院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发改委自然在履行两大任务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的动作越来越多,既有稳增长的有效投资布局“暗示”,又有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入市投资的改革,这将为二、三季度的全国经济稳定增长埋下一颗“金种子”。

  改革与稳增长齐头并进

  “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陆续召开了三次新闻发布会,既有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又有探讨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安排;还有推进特许经营立法和药品价格改革等具体领域的改革措施,这些都正对宏观经济起到积极影响。”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一位专家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改革与稳增长齐头并进,有望在接下来表现出积极的信号。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针对经济平稳运行、发生波动和出现趋势性下滑的三种情况,发改委相应制订了三个政策工具箱。

  对此,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局长李仰哲曾向记者透露说,发改委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充实和完善政策工具箱。政策预研和储备都比较充分,还有较大的政策空间。只要应对得当,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与此同时,向改革要红利的动作近期也一招接一招。5月初,备受市场瞩目的药品价格改革意见正式出台,决定自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同步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强化医疗行为和价格行为监管,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一些拥有独家中药品种及血液制品的上市公司将受益此次改革。

  而就在13日,发改委召开的深入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重点工作会议,确定今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重点实施“一融双新”工程,即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会上说,新型城镇化既是消费需求的“倍增器”,也是投资需求的“加速器”,是促进创新创业、深化改革的综合平台。他要求,今年要突出用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这个抓手,将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向试点地区倾斜,并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经济结构调整孕育“金种子”

  “在一系列政策之下,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亮点纷呈,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加快孕育。他特别指出,今年初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持续活跃,股市债市双双走强,期货、基金、创投、私募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经济中新增长极和增长带加快成长。”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丛亮说。

  他向记者表示,“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由顶层设计转向专项规划与具体实施并进,一批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以及重大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实施。

  记者了解到,近期发改委已经在逐步推出新的一批重大工程包。其中,本月7日,发改委召开发布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国土部、林业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

  就在13日发改委等9个部门又出台意见提出2020年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全域覆盖和全网共享。

  根据该意见,到2020年,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资源联网率达到100%。

  “缺钱、缺好项目,是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目前存款准备金率还在18%左右,导致整个市场很缺钱。”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曾向上证报记者透露,决策层在今年就要求各方收集有效投资项目,既要调整结构,又要稳增长。

  据他分析,国家发改委从去年开始提出七大投资工程包,也投入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还有陆续的降息降准措施,政策叠加之后,预计到三季度初政策的效果会更明显些。(来源:上海证券报)

  基建投资成稳增长压箱大招 专家称与4万亿不同

  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7%。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分别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成为两位新闻发言人的共识。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看来,正是投资拖累了中国经济。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3.5%,增速已连续8个月回落。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局长李仰哲在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揭秘”了发改委的三个政策工具箱,当经济出现下滑的情况,就会采取力度更大的稳增长措施。

  在当前地方债承压、财政有限的条件下,政府在稳增长方面还有哪些“压箱底的大招”?徐洪才表示,鼓励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三大支撑带”、基建装备“走出去”等宏观政策已经出台并进入到具体落实阶段。随着这些政策落实,新一轮投资盛宴将上演。

  工具1

  七大工程包:释放巨大能量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今后将推出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包,七大工程包有望扩容。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一季度数据表明,出口和消费近期难有大的起色。

  一季度进出口总额5.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其中,出口3.1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4.9%。3月份还出现进出口双双下降的情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认为,出口受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汇率等多种因素影响,靠中国一国之力难有改观。

  消费方面,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徐洪才表示,消费增长势头不错,但消费需求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提升。因此,稳增长的重任现在放到了保投资的肩上。

  今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中国战略思想库秘书长田云称,为了保持经济合理区间内的增长,那么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一定要保持高于2014年15.7%的增速,基础设施投资要高于2014年21.5%的增速。

  去年9月份以来,国家推进了七大类投资工程包,今年将加快重大工程建设的推进。“七大工程包”分别为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据此来看,基建投资未来还将释放巨大能量。在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陈冬红看来,七大工程包、六大消费领域等政策导向指明了资金往哪儿投的问题,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PPP模式解决了谁来投、怎么投的问题。

  业内普遍认为,6月1日即将公布实施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将为PPP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规范与保障。

  工具2

  基建走出去:过剩产能找出口

  徐洪才分析称,基建作为重要抓手拉动投资,但同时面临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重大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则考虑到了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为国内过剩产能找到出口。

  4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在1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这个议题被讨论了两个小时。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将被打造成国家新“名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优先发展领域,建设行业将大有可为”,这是湖南建工集团的副总经理刘跃龙对“一带一路”商机的理解,他预计未来5-10年,公司海外业务占比将提高到50%-60%。

  最近刘跃龙将公司办到了越南,同时,刘跃龙还在筹划如何对接中亚的铁路修建项目。

  刘跃龙只是近来见诸报端的一个例子,但却是当下经济政策对普通人影响的一个缩影。

  据官方统计,在基础建设等重大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共同促进下,我国境外直接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在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境外直接投资额25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工具3

  三大支撑带:投资盛宴开启

  国家发改委李朴民秘书长称,“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由顶层设计转向专项规划与具体实施并进。

  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为“三大支撑带”。

  目前,“三大支撑带”的具体规划正在编制中,但有关工作已在推进。国家发改委李朴民秘书长称,一批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以及重大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实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4月16日,发改委下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意在疏通长江经济带“中梗阻”,拉开长江经济带规划序幕。

  4月2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湖南湘江新区,这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落实长江经济带出现大手笔动作。

  4月28日,商务部交出了一季度“一带一路”成绩单。我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236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6%,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445亿美元,增长10%,占出口总额的28%,大幅领先于整体出口增速。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尚未公布,但却为市场带来了42万亿投资盛宴的猜想。

  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机构认为,这将给房地产、建材、环保等板块带来投资机会。

  - 对话

  “政府力不从心应鼓励民间投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认为,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并消除投资顾虑

  “与民间资本利益共享”

  新京报:你认为投资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那么现在投资增长的障碍在哪里?

  徐洪才:制造业产能过剩,工业投资热情不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处于中低端位置,转型升级迫切。房地产行业出现分化,尽管330新政等政策在加码,但仍处于去库存过程,房地产新增投资在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对肩负保投资重任的基础设施投资力不从心。土地出让金下滑,加上新预算法实施,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有限,政府想要投资却没钱。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PPP模式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民间资本还在犹豫、观望,资金到位率很低。

  新京报:关于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将如何加码?

  徐洪才:发改委七大工程包指明了投资方向,下一步将要集中解决资金问题。基建领域的投资规模大、收益低、周期长,因此社会资本进入时会有顾虑。因此,预计政府将在PPP模式中建立贡献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并建立补偿机制,让民间资本消除顾虑。比如修一条铁路,火车站周边商业开发是否可以优先考虑铁路修建方。

  “自贸区应扩展到三大支撑带”

  新京报:围绕三大支撑带,政府将运用哪些新政策工具?

  徐洪才: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果,自贸区现在增至四个,我觉得还远远不够,要沿着三大支撑带推进。要推广上海经验,自贸区作为改革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限制外商进入的负面清单正在缩短,上海经验要尽快推广,同时结合本地特色,避免产业雷同,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效率。4个自贸区远远不够,二三十个都不算多,再与四化目标协同发展,经济就会红红火火。

  “新投资与4万亿有所不同”

  新京报:近期推出的基建投资与2008年4万亿有何不同?如何避免以往铁公基强刺激带来的弊端?

  徐洪才:从项目类型上看,这轮投资与2008年投资的确有相似之处,但有所区别。七大工程包更注重弥补经济短板,同时配合六大消费领域,注重对结构的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新一轮投资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以及低端制造业,格外支持利于结构升级的新兴产业。另外,本轮投资更多结合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新一轮投资的另一个特点是抓住国内、国外两条线。比起2008年,我国国内基建投资相对饱和,但建设能力却增强,因此新一轮投资要很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围绕一带一路展开。

  新京报:新一轮投资应该如何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

  徐洪才:投资要与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工业2025等新战略,针对短板领域有的放矢,否则,盲目扩大投资、放松货币只能解决燃眉之急。着眼于长远,政策还会在改革上加码。三中全会提到的300多项改革尚未完成,很多领域改革有待深化,国企混改、中央与地方财税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资本账户对外开放,与农村城镇化相关的土地、户籍制度改革要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