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经济贸易>投资>  正文

我国10大行业投资 9大领域将逆境生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10/2015 14:09:41   来源:机经网

10大行业投资 9大领域将逆境生长

  “中国制造2025”将明确大力发展10大行业。另外,除了这10大行业,大约有9大领域是仍有机会崛起。

  4月28日,工信部总工程师王黎明在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上透露称,“中国制造2025”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将会很快发布。这是中国制造登上国家战略的标志。对于绝大多数传统制造业而言,这会是一次充满阵痛和艰难挑战。

  10大行业的投资机会

  据了解,王黎明所指的“中国制造2025”总体方案,暂定名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被写进其中的10大行业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设备、农业机械装备。

  工信部相关司局官员对经济观察报称,上述10大行业已经确认被写进“中国制造2025”,它们是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着力推动、并力争取得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这些行业的企业,尤其是那些领头企业将会获得包括工信部技改资金、专项发展资金在内,以及相关部委的一揽子财政支持,同时,这些领域的项目还有在立项、审批、推广等方面扶持政策。

  农业机械装备原本并不在“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重点推动的行业之列,但是在2015年3月25日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领导提出农业机械装备也很重要。于是,工信部的起草组便把农业机械装备加了进去。这样,“中国制造2025”便聚齐了“十大重点领域”。按照工信部的设想,至少在政策层面上讲,它们将会是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出第一步时,首先踏上的台阶。

  据工信部官员介绍,《“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制定前后历时近3年。先是由中国工程院150多名院士、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后由工信部花了一年多时间最终成型。而最终实施将会历时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对于涉及其中的具体行业而言,这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长期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2025”的整体政策架构将是“1+10”,即一个综合的整体战略中长期规划,外加10大重点行业领域的具体推动计划。这10大行业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产业投资、政策扶持的重点领域。

  工信部官员对经济观察报称,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和切入点。工信部有计划从今年开始花大约三年时间,选择重点领域,选择一些地区、行业做一些试点和示范探索,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早在2013年底,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至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机器人方面国产机器人占到45%左右市场份额等目标。

  地方政府和资本方纷纷开始布局。目前,不少省份都把机器人、工业智能等产业概念,纳入到其优先招商引资的行业中,并且给出了条件优厚的政策优惠条件。

  政策与资本联合,共同将包括机器人在内的10大重点行业推向了炙手可热的地步。可以预计,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近期发布,这些已经提前爆发的行业概念,还会继续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热宠;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会随着10大行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爆发。

  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投资场景。它像极了中国在2010年爆发的那一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投资热潮,也与近几年的煤化工、小微金融等概念崛起的一幕类似——很快遍地开花,但投资风险和政府担忧也随之而来。

  按照工信部官员的设想,他们希望这10大行业能够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遣部队。短期看,这些领域的投资,对于出现放缓迹象的中国经济来说,也将起到一定的稳增长作用。

  从过去十多年行业周期看,不少新兴产业很容易在一段疯狂的投资热潮过后,成为产能过剩、低端竞争的行业。这一次,中国制造2025提出10大重点行业,能否摆脱这一怪圈,将成为衡量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色的关键。

  9大领域的逆境生机

  “中国制造2025”战略开始实施之时,恰逢中国经济三期叠加、增速放缓的困难之际。在这一转折期,中国制造业的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中国早在5年前便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竞争力不强,产能过剩,重复投资几乎伴随大部分行业。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4年,粗钢、汽车、水泥、发电设备、化纤、手机、计算机、彩电产量,均占全球产量50%以上。

  工信部官员总结称,“产品过剩将是普遍现象,未来中国工业增加值在7%—8%将成为常态”。而在2003-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是15.4%。几近腰斩的数据,既是中国制造业的现实,亦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环境。

  而2015年一季度,中国GDP创下了7年的新低,PPI连续37个月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仅6.4%,是自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点,工业企业利润更是下降了2.7%。

  王黎明在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上说,确确实实,工业生产的增速在放缓,部分地区、行业和企业下行压力加大。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一些原材料制造行业,部分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了我们生产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从区域看,像东北、西部地区的一些产业结构偏重的省市,生产增速回落较大,企业层面生产经营的困难还是很多的。工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仍需要付出艰巨努力。

  工业增速下滑、产能过剩,这是“中国制造2025”必须要面临的局面。据悉,《“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将提出9大战略重点和任务,分别包括: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动绿色制造、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水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

  这9大重点战略和任务,将是连接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制造业突破发展之间的纽带,它们也是中国制造业从2.0向3.0甚至4.0跨越时,必须经历的过渡。这其中,投资机会颇多,但也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