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家电>  正文

拼价格 拼技术:高库存压顶 空调“混战”或悄然打响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09/2015 11:43:12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炎热的夏季马上就要来到,空调是人们应付炎热最好的技术手段。因而每年的此时也是空调销售的旺季,今年同样也不例外。

  为防止空调行业不正当竞争,今年4月30日,国家发改委在京召集包括格力、美的、国美、苏宁各大空调生产商和渠道经销商,告诫在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不要打价格战。

  即使发改委提前已有告诫,但是“五一”之际,不同的商家为了销售空调,不同程度地在在打着价格战,为了遮人耳目虽然避开了降价的字眼,但是用着不同方式的优惠和赠品变相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加大销售产品的力度。

  记者了解到,其实空调价格战在“五一”之前已经打响,有媒体称,早在去年9月,先是格力发起,美的应战,之后向海尔、TCL、长虹等品牌厂商悉数跟进。到了今年3月末,价格战役再次打响,多家空调厂商和经销商联手发起“空袭72小时”的大规模空调促销,更有甚者,有的企业推出不足千元的促销机型。

  中商产业研究院家电行业分析师覃思林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30日发改委召开本次会议,其实就是根据当前的市场状况,要求相关企业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不要触碰法律的底线。

  著名家电产业观察人士秋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发改委此次约谈相关空调企业,将会议性质界定为“规范价格竞争,繁荣空调市场” 的提醒告诫会性质。

  “政府主管部门不希望看到频繁的价格战,对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个别企业的不当行为给予告诫与警示,以引起全行业关注并遵守相关法律,以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秋实强调。

  中小企业“很受伤”

  那么频繁的价格战究竟会有何影响?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于价格战的影响分析。

  他表示,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时限内的价格战在短期内对产品销售、去库存化的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行业龙头企业依靠市场的力量整合空调行业生存状态,也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品牌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对形成集团化企业集团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有一定的好处。

  但从长期来看,另一方面,对空调行业格局会产生极大影响。对处于相对劣势的中小空调企业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因为频繁的价格战导致众多中小空调企业面临倒闭、破产,最终会形成大面积的失业,影响局部的社会稳定。

  “竞争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依靠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本来会使优秀的企业得到更多的优势资源;但同时容易导致寡头垄断,定价机制和行业话语权过于集中,又容易产生”店大欺客“的现象。”秋实说。

  其实,不仅价格战影响中小企业,即使对于大企业而言,价格战未必就能解决问题。

  有媒体称,从去年10月格力进行“20年首次发动价格战”宣言开始,格力空调已在国内空调市场发起多场价格促销行动,并引来空调制造企业和家电零售企业的集体响动。

  可是从2015年第一季度(1月-3月)的实际业绩看,格力空调的价格战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前三个月,格力电器的营收收入为245.03亿元,同比出现0.66%的负增长。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格力电器首季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同比大跌了10.31%至26.55亿元。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消费者理性消费观念加强,不会因为价钱低就盲目消费。当今对于空调而言,智能化和节能化已成消费主流,用户体验塑造成为智能家居时代企业新增长路径,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企业低价促销过时的产品不一定就能打动用户掏腰包。

  技术创新是法宝

  其实,各大空调商家之所以或明或暗地拼着价格,也是有着自己的苦衷。覃思林对记者说。“前些年空调行业高利润,进入门槛低、许多企业大量扩大产能造成了现在产能过剩的局面。而且近几年空调行业产能过剩,加上房地产市场低迷,空调又是季节性产品,造成大量库存,因此空调企业即便停产4个月,销往市场的产品也足够供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空调的库存量要超过5000万台套。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全国房间空调器实际产量为15716.9万台,年同比增幅为11.5%,2015年1月-3月空调实际产量为3855万台。

  “这样一来,2014年全年产量加上2015年前三个月的实际产量共计19571.9万台,再加上2013年末老库存结余数,扣除2014年至2015年3月底的实际出货量,现有5000万台空调库存比较靠谱。”秋实对记者说。

  为何留有这么大的库存量,秋实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一是,2008年前后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节能补贴等家电消费刺激政策,导致行业发展过快,众多空调企业盲目乐观,“跑马圈地”式的产能扩张埋下隐患。

  其二是,空调产品自身的盈利能力要高于其他品类,“赚钱效应”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是,产业升级换代催生又一波产能扩张,2013年家电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家电市场透支效应逐步显现,消费能力下降,但旧的产能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最后是,整个空调行业的经营理念发生扭曲,以前的追求“规模+低价”的经营模式遇到瓶颈。现在已得到行业主流企业关注,但短时间内还无法得到有效替换,是个逐步替换的过程,恐怕需要至少两三年时间周期。

  面对上述数据和分析,似乎可以看出,其实空调厂家搞价格促销也是无奈之举。但是价格战毕竟不是取胜的最终办法。

  事实上,也并不是所有的厂家全部靠价格取胜。据记者了解,美的就推出一款全新智能产品,如果人们匆忙上班,而忘记家中空调没有关,这时不用担心,可以直接在办公室里遥控关掉。可以说,美的智能产品又让我们看到了技术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另一面。

  价格与技术的博弈

  在价格战与技术创新的PK过程中,究竟未来是以价取胜,还是以技取胜呢?覃思林对记者说:“价格战不利于企业的产品研发升级。企业的价格战直接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势必影响到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投入的预算。”

  “另外,空调行业的技术门槛低,各个企业同一类产品开发时间上差不多,你推出一款产品,别的企业也马上也会推出,这样的技术战利于空调产业产品升级和发展。但最终还是演变成价格间的竞争。”覃思林认为。

  秋实则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出了价格和技术在空调企业的分量。他表示,从过去几年的实践来看,短期内技术和营销的博弈还将继续,以往注重营销的企业往往战胜技术领先的企业,但这不可能长久,这是国情决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领先、营销擅长的企业一定会战胜哪些缺乏技术创新的、单纯注重营销的企业。价格战不会终结,一定程度的价格策略是市场竞争所需要的,价格战不会消失。”秋实说。

  其实,不论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还是技术创新之间的竞争,对于消费者而言,总是想获取物美价廉的商品,既想获得完美的使用体验,又要相对便宜的价格。这种诉求也促使商家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究竟未来的空调行业,乃至整个家电行业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覃思林表示,国内空调企业产能过剩,大大超出了国内市场需求,因此未来的出路在国外市场。

  秋实则表示,“未来家电行业的发展道路一定是朝着技术创新,注重用户体验和参与的、全渠道销售方式发展。高端化、节能化、便捷化和智能化将是家电产业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