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仪器机械>  正文

广东试点“机器人换人”:从人海战术转向技术装备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4/19/2015 18:37:17   来源:央广网

  佛山某企业生产线 机器人在冲压线搬运零件

  央广网佛山4月18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和前几年一样,春节过后,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又招工难了。以前工人想入职得给企业交钱,现在企业免费住宿、免费培训,不一定招得到人。据媒体报道,今年有企业到一线“抢人”,将招工阵地前移到火车站、汽车站。

  而在有一些企业,厂房里的工人没有以前多了,但却照常开工,更重要的是活儿也没少干。因为他们请外援了。

  这里说的外援不是从其他地方找了工人,而是,用机器人援助了人类。日前,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介绍,在广东珠三角,特别是佛山、东莞这些城市,已经开始机器换人的计划,机器人开始运用到生产线当中。

  广东经历过“来料加工”年代,也靠着廉价劳动力支撑了当地制造业的发展。现在,要从人海战术转向技术装备战,机器人真能换人吗?机器人听起来高大上且科技感十足,用起来真划算吗?机器人来了,人又要怎么办呢?让我们跟随记者到广东佛山的企业车间,考核一下机器人员工的表现:

  ·人不想干的活儿,都能推给机器人吗?

  在广东佛山新宝电器公司的一个传统抛光车间里,抛光师傅要拿下口罩和耳塞,才能和我们喊话。传统抛光工的工资能比普通工人高上几千块,但师傅说,越来越没人愿意干了:

  传统抛光工人:带着个口罩,每天都要洗,下班回去就洗。要戴耳塞,戴口罩,戴手套。不戴口罩肯定不行,我们这个灰尘很大。结了婚,有老婆,有孩子,有老人,肯定要工资高一点(的岗位)。那些普工,他们年轻的小孩子肯定不会做(抛光)。

  小张师傅就是这个不愿再做传统抛光工的人。在距离这里不到200米的另一间厂房里,他做的还是抛光的活,可同事换成了机器人,远离了砂轮,他只要动动按钮:

  张师傅:安全。不用戴那种防毒口罩那种猪鼻子那种大的都不用的,重金属灰尘真的对人身体伤害非常大。有口罩也防不住,用人工来做的话起码要五个人,现在一个人就搞定了。

  更安全、卫生、工作强度降低,这些是机器人同事给张师傅的工作带来的福利。如果机器人能聊天,可能和人类同事说的最多的会是“放着,我来!”

  可标准划一的机器人员工并不是多面手,就像一个工人可以同时参与加工两款水壶,但要是用机器人,恐怕就得用两款不同的机器人了。所以现在,机器人的工作岗位还有局限,主要是用在抛光、打磨、搬运等基础工种上。

  佛山某企业生产线 工人在冲压线搬运零件

  ·还挑活儿,那还能缓解用工压力吗?用户给好评吗?

  佛山利迅达公司谢其峰继续用“抛光工”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谢其峰:一台机器人顶六个工人。现在一个抛光打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在8000元到一万。六个工人我按一万算,因为还要包括伙食社保等等,那么一个月就是六万。一年72万。我一套设备50万到100万。一年就能回本。而且,我可以说,好的设备可以用十年以上。

  但这只能算是机器人生产企业的产品介绍,万一是卖家自卖自夸呢。

  还得看看买家的评价。新宝电器公司运营副总裁王伟介绍,他们用了机器人,干活效率是高了:

  王伟:机器不会跟我罢工,不会跟我生气,这对管理的冲击也是很大的。自动化改造,我们大概是每年五千万人民币的投入。我们的劳动效率,每年是在以8%到10%的速度在提升。在2014年提升幅度达到了26%。也就是说,过去126个人干的活,现在100个人干了。把员工工资上涨的压力消化掉了。

  ·付薪水是花钱,买机器人也是花钱呀,赚回来了吗?

  买机器人的投入不算小数目,一台就要50到100万,这也算是招聘机器人的工资了,而且还得一次性付清。

  广东顺德焊高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只试着招聘了2个机器人员工,现在成本还完全收回来,但该公司袁经理介绍,他们还是打算继续扩招机器人:

  袁经理:这两台,把它完全做起来,花了差不多两百万。

  记者:这个钱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的能收回来吧?

  袁经理:没有,没有完全收回来。但是在之前我们也进行过一个评估,帮我们降低的成本可能会达到十倍。我们已经看到它所带来的效益了。客人过来看到,对我们品牌的推广还是有很大帮助的。现在和以往不同,大家可能更信赖的是这种标准化作业。

  ·机器人你这么棒,还给人活路吗?

  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相关计划显示,今年到2017年间,广东要累计推动195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虽然,现在和机器人同事相处融洽,但企业对机器人扩招,小张师傅怕不怕自己被机器人抢了饭碗呢?

  张师傅:机器还是要我们管。

  江师傅:没有我们的话他也不会动。

  车间领导:他们的价值就更大了。

  机器人来了,两家已经开始用机器人换人的企业表示,传统工人可能会面临转岗,比如带着耳塞和猪嘴口罩工作的传统抛光师傅,培训之后,凭借抛光经验,可以成为抛光质量检测员,或者和小张师傅一样,成为操作机器人的人,向产业工人转型:

  袁经理:迎来了九零后,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我们进行一些技术改良,把一线工人的生产环境提高上来。用一些机器人,做一些驾驶舱似的工位,就更好招他们来了。他们就愿意进来。

  王伟:慢慢就要向产业工人发展。劳动力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逼迫他提升。高技能的和复合型的产业工人的需求就会增加。

  介绍了上面这几项指标,不知道您给机器人员工打几分呢?如今,用在制造业生产当中的工业机器人并不是很多影视作品当中,那些好像能“思考”的智能化机器人。更多时候,它们只是机械重复某一工序的生产动作。那么,工业机器人能成为生产中的多面手吗?它们能否帮助中国制造留住企业?明天,我们听听,要让雇主企业留在珠三角、留在中国,他们对机器人还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