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是我国近年来的高频词汇,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系列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15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此次“工作要点”的核心主要着力解决制约原材料工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和军民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
“制造”转型“智造”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工作要点》中提到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问题。其中提出,在机器人产业方面,扩大关键岗位机器人应用。尤其是在健康危害和危险作业环境、重复繁重劳动、智能采样分析等岗位推广一批专业机器人。
那么,为何机器人产业成为了工信部助推的产业之一呢?博隆咨询分析朱翔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美欧、日韩等国家大力推动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等发展战略,将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而我国制造业当前的形势是,外部面临制造业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压力,内部则存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供给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朱翔分析。
朱翔进一步分析,我国目前仍然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但要保持这一地位,必须紧跟美、德、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尽快完成高新技术引领下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近年来,随着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相继掀起了机器人研发热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机器人技术、产业起步较晚,必须加快推进。
从政府层面传出的声音足以看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从最初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向“智造业强国”转型相契合。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为14980台,2011年达到22577台,同比增长50.7%。
而据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6902台,同比增长19.2%,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预计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5000台。
如果从工业机器人装机量的数据,呈现我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到2.7万台,同比增长19.5%,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机量的14.8%,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存量已突破10万台,占世界存量的8%,仅次于日、美、德、韩。2013年我国市场销售3.66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1/5,同比增幅达60%,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但是,如果从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情况来看,我国平均每万人保有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23台,不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8台,更远低于韩国的396台和日本的339台。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我国的比例为6.4%,日本26.6%,美国13.8%,德国13.6%,韩国10.8%。由此来看,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意味着我国工业机器人未来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因而,目前我国市场规模尽管已是全球最大,但相比日本、韩国国产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仍很滞后,在汽车制造等高端行业领域,外资机器人的市场份额达96%,几乎成垄断地位。国内机器人的制造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并且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较弱。在如此客观境遇下,助推机器人产业也成为必然的选择。
有业内人士称,在工信部的推动下,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高速发展期,2015年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年,中国产机器人即将进入国际市场接受检验。如果中国机器人企业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我国在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就能立足。
事实上,就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过程而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推进意味着中国智能高端产业将在未来占据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不论是过剩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影响力的企业,还是助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等,还需要进一步规划和实施。两会期间也有一些人士认为,机器人产业还面临着一些短板。
朱翔建议,对关键新材料的发展应从以下四大领域入手。一是特种金属功能材料方面;二是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方面;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四是高性能复合材料方面,包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中商产业研究院行业分析师张智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加快各工业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在计划实施中,加强对计划执行力的监督。而且需要加大对于新材料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更多新材料研发成功率,形成更多的研发成果。在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中,加大第三方的引入力度,推动行业信息综合平台的建设。
中研普华研究员李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则提出了一系列系统化的期待。他说,首先是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产城互动建设,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投资规模的扩大,增加对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品的需求。
其次是刺激下游行业的需求,推动交通运输、建筑、家电、汽车等主要原材料下游行业的平稳增长,以此扩大对原材料产品的需求,缓解部分产品的高库存压力。
再次是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和支持优势钢铁、石化、有色等大企业积极走出去,把缓解供需矛盾与对外开放战略结合起来,参与国际竞争,开发国际资源,扩大国际需求,缓解国内供给过剩压力。
最后是加强政府的引导,逐步建立完善行业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原材料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制定有效政策,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维护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环境。
五个领域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此次的“工作要点”核心,主要体现在钢铁行业、水泥行业、智能工厂、新材料、机器人5个方面。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今年将制定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协调组织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另外,加快标准制修订,研究取消进口关税减免等政策措施,推动关键高端钢材应用。
而在水泥行业,国家今年将鼓励水泥优质企业兼并重组,其中包括:水泥错峰生产试点经验,逐步推广并建立北方采暖区水泥错峰生产长效机制;鼓励水泥优强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推动已重组企业实现实质性整合,打造一批市场影响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另外,国家将落实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抓好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专项工作。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领域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物联网发展试点示范。
2015年,新材料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将得到强化,其中包括:研究制定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石墨烯等专项行动计划;组建碳纤维、石墨烯、稀土等新材料产业联合创新中心。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国家将加强稀土企业与应用企业合作,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瓶颈,支持稀土企业主动参与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新常态”之举
可以说,高层制定的这一系列战略,是在“新常态”背景下的一次新的部署。
朱翔表示,以原材料为主的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提出的《2015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对中国原材料工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同时也是对新常态的阐述。
张智飞表示,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而建立落后产能判定标准使产能过剩的行业从此有了有效的监督标准和体系,同时也大大地遏制了产能的盲目扩张;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种新材料领域也将面临非常广泛的发展机遇。
其实,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部分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例如钢铁、水泥。种种迹象表明,高层制定的《工作要点》是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市场。
以钢铁为例,据公开资料显示,按照新环保法的要求,目前70%的钢铁企业没有达到新的标准要求,需要增加一定的环保设施,这一要求使得许多环保不达标,而实力又偏弱的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冲击。
另外,有观察者认为,从“工作要点”来看,2015年工信部在环保方面的管理将更加严格,对于环保不达标或者产能过剩严重的钢企将会面临取缔。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