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评论>观点>  正文

专家:经济求稳改革求进全力控制系统性风险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10/2014 12:2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决策从来都需要权衡,没有最优方案,只有次优或次次优方案。未来三到五年,是改革与风险赛跑的关键时期,成败就在此三五年。学会释放风险,才能化解大的危机,才能为改革争取时间,创造条件。对于中国的改革而言,在这样一个改革与风险在赛跑的关键时期,认清形势,学会取舍,“十个指头弹钢琴”至关重要。经济和政策求稳,改革和转型求进,应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我国的一个基本选择。

  □管清友

  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就是,改革与风险在赛跑!既要推进改革,又要释放风险。这个问题事关经济可持续、政治稳定和改革成败。当前,改革的共识是具备的,经济上的风险也是存在的。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描述,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经济好的时候,投资者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随着经济向好的时间不断推移,投资者承受的风险越大,直到超过收支不平衡点而崩溃。这种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被称为明斯基时刻。很显然,如果处理得好,我国完全可以避免明斯基时刻。

  这就需要充分认清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是稳住:不要引起经济大幅波动,纾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第二层面是化解:稳妥化解风险,逐步释放未来的风险。只有建立在这两个层面的思考之上,改革才能务实而稳妥地推进。

  当前,我国的改革还处于共识阶段,合作远远大于分歧。如果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改革就有可能陷入巨大分歧。最后的解决办法很可能是重走宽货币大投资的道路,风险进一步累积,为一下轮泡沫破灭埋下伏笔。基于这样的分析,笔者认为,经济和政策求稳,改革和转型求进,应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我国的一个基本选择。为此,当前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其一,经济上稳住,守住底线,就业尤其不能出现问题,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短期看,经济还得稳住,政策不宜过松或过紧。既不能让经济下滑过快,也不能过分宽松重新加杠杆,度的拿捏,非常重要。保持宏观政策的定力需要高超的艺术。

  关于中国的就业弹性系数研究表明,经济增速下来,就业吸纳能力未必下降,甚至由于第三产业的开放,就业吸纳能力提高了。但是化解产能过剩以及其他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问题,仍需要高度关注。

  土地、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要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放松管制、简政放权的力度,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管制放松和开放,为经济增长创造增量和内生动力。很多人低估了这一类改革的重要意义,这实际上是为整个改革创造条件争取时间。改革的速度慢了,后面的压力就越来越大,这就是改革与风险赛跑。无论如何都要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底线,为改革预留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革本身也是有风险的,例如金融领域的改革必须慎之又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是需要考虑优先顺序和方法论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实际上已经公布了整体改革的方案、时间表和路线图。但是,无论是五位一体还是七位一体的改革,顺序是什么?时间表和路线图是什么?要以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为契机,尽快推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给国民以期待,争取国民对改革的更大支持。

  其二,打破刚性兑付,在可控范围内释放风险,防止风险继续累积。现在主动释放风险,比未来被动接受风险,两害相权取其轻。具体做法是针对地方债务推行债务余额管理,促使债务增长与本地经济增长匹配。目前我国国债水平在国际惯例的临界点之下,在人均GDP安全边际之内,总量还有扩张空间,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债务上。乐观地看,大约还有十年的政府债务扩张期。不乐观地看,也就三到五年。美国、日本、德国等10个国家在最近20年经历了政府债务率从60%上升到80%的阶段。平均起来,政府债务率从60%提到80%历时10年左右。如此看来,当前我国还有适度扩张中央政府债务,遏制地方政府债务无度扩张势头的余地。地方债务的扩张表面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本质反映了预算软约束痼疾。财政体制改革看似改的是“财”,实际是改的“政”。没有预算民主化和透明化,软约束无解。

  打破刚性兑付,也是为了最终防止道德风险。明斯基时刻被分为理性借贷、投机借贷、旁氏借贷三个阶段。当前很多个案已过了投机借贷阶段,到了旁氏借贷阶段。刚性兑付既不符合契约精神,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今年将有很多个案可能风险爆发,这也是检验决策者智慧和勇气的时点。只要有底气控制系统风险,就要容忍局部风险的暴露,这种局部风险越早爆发越有利于较大风险的释放。

  为了能以更紧迫的态度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应允许僵尸企业退出市场。过剩产能去不掉,市场出不清,结构调不了。长痛不如短痛,大痛不如小痛,由此,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弱化,严格环保监管,倒逼产能过剩领域加快兼并重组和市场出清。

  2013年是个特殊年份。由于全球QE潮,使外资再度大规模流入,外汇占款大幅回升,人民币大幅升值。由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坚挺,以及中国与国外持续的净利差,今年国际资本可能继续净流入,但流入速度较去年可能显著放缓。美联储从缩减QE到退出QE,将对全球资本流动产生重大影响,我国需要做好资本净流出的准备,同时要防止出现最坏情况。既要高度重视资本流出的风险,又要认清资本流动的趋势。

  决策从来都需要权衡,没有最优方案,只有次优或次次优方案。未来三到五年,是改革与风险赛跑的关键时期,成败就在此三五年。学会释放风险,才能化解大的危机,才能为改革争取时间,创造条件。对于中国的改革而言,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认清形势,学会取舍,“十个指头弹钢琴”至关重要。

  (作者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