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二重重装与国机集团并购 拉开行业整合大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2/2013 12:04:57

  ST二重披露控股股东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二重)正与中国机集团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筹划联合重组事宜以来一直处于酝酿阶段。

  日前,据相关人士透露,这两家央企已经达成协议,二重并入国机集团旗下,下半年股权转让工作将着手实施。

  对于此次重组,业内人士认为其主要为拯救二重这家老国企连年巨亏的局面。

  重组后互惠互利

  重组后的二重在资金上将得到一定支持。据公开资料显示,二重2012年亏损28.89亿元,连续第二年亏损,每股亏损1.7095元。2013年沦为了ST股,这距离其上市仅仅三年时间。

  资料显示,国机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成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属大型央企集团。

  国机集团旗下拥有5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7家上市公司,70多家海外服务机构,全球员工总数近8万人。国机集团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20亿元。资金方面可谓雄厚。

  此外,国机集团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将推动以制造为主要业务的二重业务的发展。

  目前,一重、二重这样的重机企业只是负责设备制造这一环节,尚不具备工程总承包业务。制造处于低端环节,研发、工程设计和工艺设计都分布在所服务的行业,而现在是市场经济,用户要求是提供全面系统解决方案,在世界装备制造系统中企业只能做价值链中最低端的工作—制造,处于“打工谋生”

  的窘境。又由于重机企业产品基本生产特点仍然是单件小批、单件无批。这造成了重型机械企业任务重,利润薄的局面。

  而国机集团正是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正弥补了制造企业的弱项。2009年,国机集团名列(ENR)“全球225家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第28位、“国际工程设计企业200强”第77位。自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建筑500强”排行榜。同时,而二重的加入也延伸了国机集团在制造领域的产业链条。

  可以说,国机集团的加盟将使二重延伸了产业链,产品直接进入工程总包项目中。而拥有工程总包环节———这也是众多重机企业所需要的。

  此外,将两家央企并购将更容易集中规划产品结构,减少同业之间的竞争。由于二重集团、*ST二重的部分业务与国机集团现有的8家A股公司重合,集团内部重组整合难以避免。

  目前*ST二重的主营业务产品包括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冶金成套设备及备件、重型石油化工容器、锻压及其它设备、进出口贸易、汽车销售、运输业务等。结合具体业务产品来看,*ST二重的“汽车销售”和国机集团汽车的“汽车贸易”构成同业竞争;*ST二重的“重型石油化工容器”业务和蓝科高新的“球罐及容器技术产品”有同业竞争之嫌;*ST二重的其它设备中的“传动件”和轴研科技的“轴承制造”业务亦存在同业竞争。

  目前我国一些非重机行业企业也都新建低端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如钢铁行业大多数都有机械制造公司,铁路建设企业建起了盾构机制造厂,结果是低端能力(仅具有制造能力)大量过剩、能力放空和无序竞争、血拼价格,不利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两家整合过后,将大大减少同业之间的竞争,有利于行业产品结构的整体规划。

  兄弟企业同陷困境

  如今,面临市场困境的不仅仅二重一家企业,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七大重机”也身处市场下滑的困境之中。今年冶金订单下滑百分之四十,机械行业整个订单下滑是百分之二十左右。

  二重2012年年报显示主要由于三年来重型机械行业所处的因冶金、电站、能源、造船等行业需求急剧减少所造成,公司主要产品订单量及价格大幅下滑。

  2000年起全行业受全球金融危机、日本“3·11”福岛核事故、国家政策整体和企业的“先天不足”等因素影响,2008年后,以7家为代表的我国重型机械装备业下行风险逐步加大。从2011年、2012年运行数据可以看出,传统产品市场萎缩,恶性竞争一浪高过一浪,订货合同锐减,回款不畅,资金压力加大,公司业绩下滑。

  原机械部重矿局局长张润山认为,重型机械行业这一次所面临的困境,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80年代末一次,90年代一次,现在这已经20多年了,这是第三次。这个第三次要比以前几次会严重。现在还是不是底部,是很快能够有好转,这个目前还不好预测。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重型机械企业这么发展下去。二重先“扛”不住了,接下来不知道是谁?

  随着新中国改革一路走来一重、二重这样的国企,承担着国家军工,等重大工业任务的老国企,在市场巨大的冲击下,如何平稳走下去,是重机行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重机将进入整合时代

  面临困境的重机行业未来该如何走?

  二重与国机集团的整合已经释放出了行业整合的信号。

  二重与国机集团的整合是否也给其他重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借鉴?有专家认为,打造“大制造业”是未来重型机械的整合方向。

  国资委一直希望几家从事装备制造的央企打造成能与日本三菱、美国GE等企业相抗衡的大型机械制造集团。而成立以来就不断整合老牌国有企业的国机集团,正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用于整合国有机械企业并做大做强的平台。

  这正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重型机械制造业逐渐步入以服务业向“大制造”的方向发展相一致。

  重型机械制造业强国,美国、德国、日本这种转变和整合表现的十分突出。美国在推进只是经济过程中,人为重型机械制造业属于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也是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业,故此美国最早将重型机械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例如,制造世界掘进机王牌的罗宾斯也曾经转移至瑞典,而后又被美国本土一个小公司波尔特克整合。

  德国在20世纪60~90年代,是世界上重型机械的大国,尤其以出口大型成套矿山设备和冶金主城,但到本世纪末,开始向“大制造业”方向发展,尤其以出口大型成套矿山设备和冶金设备著称,但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向“大制造业”方向发展,将德马克公司和西马克公司整合为曼彻斯特西马克公司,仅保留其重要制造业形象。

  日本在过去的几年内,首先将重型机械制造业两个巨头三菱重工与日立整合为“三菱日立金属机械公司”,近期川崎重工与日立真何为“三菱日立金属机械公司”,川崎重工也与JSP(JPStellPlantech)公司达成协议,进行整合。

  可以说20世纪80~90年代一度称雄的日本重型机械制造业,也在向“大制造业”方向整合。

  目前韩国重工在国家的支持下,以低价位在中国参与竞争。工业发达国家的钢铁工业、电力设备工业、汽车工业等均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他们的发展已经从简单能力扩充,转向技术经济的重组和兼并,把全行业做大做强,向大集团方向发展。

  2011年日本NKK,住友重型机械和日本造船组建了JSP公司,旨在发挥各自的优势,确保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做大做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重型机械企业的发展趋势。

  在工业发达国家,整合后的重型机械制造业,创造的经济指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已显得不十分重要,或者占较小比例,他们已经不把重型机械塑造为国力形象的“大制造业”之一,仅作为避免受制于其他国家的装备制造能力,作为保障国家对外整治地位,对内经济安全实力的表征。

  实际上,有着打造国际型重型机械集团也是中国重型机械领军人物的愿望。正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生富感概地说,自新中国建立以后,几代人在重型机械岗位奋斗,在滚烫的钢水前奉献青春。就是希望我们国家的重型机械能在世界上获得一席之地。而在行业中奋斗多年,我国重型机械企业还没有一家国际性集团化大企业与国际企业西马克这样的企业匹敌,综合实力还相去甚远。这是我们所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