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加快构建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体系
一是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全面改善航道通航条件。实施长江干线上、中、下游航道系统治理,抓好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工程和南京以下
二是大力推进干支联网工程,进一步发挥航道效益。加快实施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信江等支线航道建设工程,逐步构建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
三是推动其他航道建设,延伸航道通达和覆盖范围。积极推进黄河等非水网地区的内河水运建设,加强黑龙江、额尔古纳河、鸭绿江等界河航道建设,推进澜沧江—湄公河等国际水运通道建设。
四是把航道养护管理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航道管理和养护水平。开展内河航道定级或重新评定工作,制定实施《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20年)》,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养护机制,大力推广航标遥测遥控、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和数字航道等新技术。
B 大力提升港口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是进一步完善沿海港口布局。积极推动区域港口群协调发展,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的港口群;强化主要港口的核心地位,继续推进主要港口大型综合性港区建设,统筹规划、科学推进新港区开发,加快港口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完善煤炭、集装箱和外贸进口原油、铁矿石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提升沿海港口现代化水平。
二是加快内河主要港口建设。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内河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建成一批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等专业化泊位。
三是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港口集疏运通道规划和建设,强化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衔接,加快主要集装箱港区集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大型综合性港区建立客货分离的集疏运公路体系,加强港口铁路集疏运通道及场站建设,提升港口辐射范围和有效带动空间。
四是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港口岸线管理,优先发展公共码头,鼓励货主码头对外提供公共服务,集约高效利用港口资源;找准港口定位,实行合理分工和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进长江口深水航道“江海一体化”的新模式,加大区域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
C 提高航运综合竞争能力
优化海运船队结构,促进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建设干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专业化船队,鼓励发展液化天然气船、商品汽车滚装船等船舶,扩大国轮船队规模,提高船队现代化水平。推动水上客运向旅游化、高速化、舒适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海峡、岛屿间高速客轮、客滚运输,积极推进邮轮、游艇和水上旅游客运发展。
积极支持港航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完善海运服务网络,鼓励港航企业与钢铁、石化、电力等企业优势互补、加强合作。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实施启运港退税试点方案,推进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的常态化,研究推进与国际接轨的海运税费政策,切实减轻国际海运税负和海员税收,积极参与国际海运合作与重要海上运输通道合作。
制定实施《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全面展开西江航运干线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船型标准化,启动其他高等级航道重点船型的标准化,推进陆岛客运、乡镇渡船的标准化改造,加快现有非标准船型和安全、环保设施不达标的老旧运输船舶的更新改造,提高航道、船闸等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内河运输成本,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D 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进一步提升船舶管理、船舶交易、无船承运、船舶代理、客货运代理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对船舶管理公司的监管;实施好《船舶交易管理规定》;完善引航、理货等港口服务行业发展政策,加强引航机构建设和理货市场监管;研究制定船舶港口供应服务标准和资质条件,规范经营服务秩序,提升服务质量。
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建立并完善与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机制。紧紧依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延长航运服务产业链,发展航运咨询、信用评级、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等服务业务;建设航运交易信息平台,推进航运信息交换和增值服务系统建设。
E 促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引导港航企业延伸服务产业链,拓展经营网络,加快由运输承运人向综合物流服务商和全球物流经营人的转变。加快推进港口与物流园区、保税区、"无水港"的对接和联动发展,依托港口建设综合运输枢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区域性或国际性物流中心,积极拓展采购、中转、加工、配送等功能,提供全程化、多方位、综合性服务,提升港口在物流链中的集聚效应。
积极推进铁水、公水联运发展,统一联运集装箱规格、货种限制、装载技术等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联运数据信息传输、交换标准,建立健全联运统计和考核制度,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推进联运统一单证、优化流程、责任交接和全程联保制度的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F 推动安全绿色水路运输发展
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效益的关系,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作业流程,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安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设施设备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水运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监测、考核制度,积极构建低碳水路交通运输体系。强化水运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鼓励施工废料、弃渣、港口和航道疏浚土等的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船舶,提高船舶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大力提升港口装卸工艺和装备的节能水平,完善港口接收、处理污染物的设施,推动大型港口设备“油改电”和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技术改造;积极推广再生能源利用,有效降低港口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