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商务服务网】当前物流业最热门话题,莫过于冷链。这是一个在中国刚刚兴起、充满商机行业,也是一个与食品安全乃至生命安全休戚相关的行业。
所谓冷链,是指易腐食品或药品的低温运输、储藏等供应链系统,冷链市场的规模会随着食品和药品行业的发展而水涨船高。
从食品市场看,中国乳制品消费年均增长率在10%-20%,冷饮、肉类加工和消费也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这些易腐食品消费的增长必然拉动冷链物流的巨大需求。
冷链也与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中国5岁以下的儿童,需要注射十几种疫苗,而这些疫苗都必须在温控条件下运输。“但是目前大部分疫苗,从生产到临床注射的物流过程中,很多环节没有温度控制(业内称之为‘断链’)。”英格索兰亚太区温控系统技术副总裁余锋警告说。
断链乱象
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的食品冷链运输率达到80%-90%,中国只有10%左右。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下称“中物联”)估计,目前中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冷链产业蕴藏着巨大商机。
但中国企业缺乏对冷链基本认识。光明乳业旗下的上海领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海平坦陈,目前很多物流企业还在用普通的平板车运输冷冻食品,“超市里很多水饺、汤圆都是变形的,冰淇淋也有软化现象,消费者还没意识到这是冷链过程中出现断链造成的。”
根据冷链设备供应商英格索兰统计,中国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未实现冷链保障。一个普遍现象是,冷鲜品物流“两头冷、中间断”,而“从厂门到店门”这段“中间”的冷链物流过程亟待规范。
超市大部分配货商,冬天只用普通货车加棉被的方式配货,而小型超市根本没有检验货物温度的能力。殷海平说,“就上海而言,小超市和便利店遍布全市,根本不利于冷藏车的大规模集中运输。”
超市和饭店在业务繁忙的时候,顾不上已运到门口的冷鲜食品——它们甚至被堆在饭店或超市的仓库门口“升温”几个小时。
外资民资对垒
冷链装备业是冷链行业的基础,这个领域两大外资巨头——英格索兰及开利(Carrier)已进入中国多年。
目前,英格索兰在中国的各项投资总额达到4.12亿美元。英格索兰余锋透露,运输冷机设备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今年的市场规模在5000万美元左右,“过去5年(除2008年),每年平均有两位数增长率,未来几年可能达到20%”。
而外资冷链物流运营商,如澳大利亚最大的冷链物流提供商太古(SwireColdChain)已进入华南市场,而美国的冷库物流运营商普菲斯在上海的冷链仓库也已奠基。
而国内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目前还是小散乱格局。
[1] [2] 下一页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