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针对“十二五”的多项公路客运相关政策正在定稿、审批中,即将陆续出台。
200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的牌匾在原交通部大楼门前挂出,交通运输部成为我国大部制改革中第一个挂牌的新部委。交通运输部与交通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其中却包含着中央政府整合公共交通资源、构建大交通格局的深意。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公交客运和城际公路客运行业管理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由于它整合了原交通部、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原国家邮政局以及原建设部的城市客运管理职能,因此也被称为“大交通部”。
“大交通部”成立两年多来,如何协调城市公交和城际客运行业的发展,如何化解城乡客运公交化面临的利益冲突等,一直是客运企业和客车企业关注的焦点。近日,从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主办的“2010年客车市场研究会”上传出消息,《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版《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等已经或即将出台,业内人士从中不难发现交通运输部管理道路客运业的总体思路。
据了解,交通运输部确定的我国道路客运业“十二五”目标有几个关键数字:公交车100%达到国Ⅲ排放标准,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90%以上,公交车保有总量达到60万辆,新能源公交车使用率达5%以上,中高档、节能、环保的新型公交车使用率达40%,BRT运营里程达3000公里。
即将出台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将把智能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纳入法规之中。智能化交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据介绍,作为此项工作的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国家城市公共交通数据库,加快国家、省(自治区)、市(地区)级城市公共交通数据标准体系和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以中心城市为节点的国家级公共交通运行状态监测平台。“十二五”末,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其他有条件的城市,要基本建成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监控中心和公共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运输部还将加快建设面向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面向公众的客运信息服务体系。对于客车企业而言,实现客车智能化,适应智能交通发展的需要,应该是“十二五”的一个工作重点。
据悉,交通运输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久前曾在湖北武汉召开交流研讨会,向全国交通系统通信信息部门负责人强调了信息技术对于交通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推动“车联网”建设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另据了解,对我国营运客车技术进步有重要影响的《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已推出2010年版,首次将公交客车纳入适用范围,比老版本增加了许多内容。例如,将13.7米双层客车划入特大型公路客车,将对质量保证期的要求从高等级客车扩大到所有等级的营运客车,要求公路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满足《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的要求等。
此外,新版标准对车辆安全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包括乘客逃生、灭火装置等。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