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交通运输>  正文

中国港口不讲过剩只讲供求关系转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9日   来源:物流天下

  

    【慧聪商务服务】“中国到底有多少座港口建了却没有用?”这事让人一时捉摸不透。

  据数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港口吞吐量仅有1000万吨。到了2009年年底港口吞吐量达到76.57亿吨。近几年来,中国每年的新增港口吞吐量能力高达5亿吨。

  中国港口是否真的有这么多货物需要“吞吐”?因此港口“空置说”开始传于“坊间”。

  进入21世纪,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港口的发展,因此在这近10年里,中国港口无论从建设规模到发展排名均体现出了“中国速度”。尤其是2003年港口体制改革开始,港口下放地方,地方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地发展建设港口。“只要能靠海,只要能靠河,我们就要大力发展港口。”一位地方官员曾经表示。

  一时间,港口建设热潮“劈天盖地”地开始了。“城依港兴,港倚城旺”也成为当地政府在建设港口新闻发布会上必说的词语。

  不论你的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你建设港口,不论这个地区是否已经有多座港口存在,这些似乎都不能阻止建设者们的兴建港口的步伐。

  一位学者曾经为长三角地区的某港口做课题,研究是否这里适合建设港口,专家给委托者拿出了这样的课题结论;这里的滩涂有10公里之长,如果要建设港口那就需要拿出比建设港口还要多的钱先来架桥,而且每年还要花费巨资来进行河道维护。其实在那个区域已经有多座港口建好,并且有些港口吞吐量并不足,泊位正在“晒太阳”。但是这些港口建设者们却将这些问题当作难题一一应对,“硬是”在10公里的滩涂上架起了桥梁。

  近期,渤海湾的港口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就是河北港口集团旗下的黄骅港。一位长期在秦皇岛港工作现在已经成为了港口专家的老港口人感叹,环渤海不需要这么多综合大港,“术业应该有专攻”,没必要非要建成综合大港,继续把煤炭港做大做强做成“第一”就是最好。

  相比起地方政府,中国的港口企业似乎比较冷静,前一段时间现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表示中国港口普遍存在运力过剩。天津港集团副总裁黄力军也有类似的表态,天港所有的集装箱码头建设在2008年年底已经结束,根据预算中国应该放慢集装箱码头的建设步伐。

  此时老港口人也第一次提到了中国港口即将迎来“拐点”。

  现在我们讲港口不能讲过剩,要讲供求关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建港的速度之快让世界“感叹”,因此我们应该讲究科学建港,应该等到有这个需要时再建设港口,因为我们有这个能力在短期内可以建成。

  另外,我们的港口企业都属于国企,国企的责任就是要给国家回报更多的利润,不能总是让国家投入几十亿几百亿,港口现在的责任就是应该让这个投资有回报。

  笔者根据研究认为,码头吞吐能力是应该适度超前,但是吞吐能力与吞吐之比为1.1比较恰当。拿2009年举例,2009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与吞吐量之比约为1.27,集装箱约1.38,能力整体超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