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在“加快”上着力 在“转型”上突破——赣州全力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纪实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13/2011 20:12:00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连日来,龙南县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3.4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成为全省县一级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文化艺术中心,为该县乃至全市的文化产业提供一个优良的载体。 曾彦哲 特约记者李慧 摄
  
  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演绎了中国革命史上极为悲壮而辉煌的一页。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进行了治国理政的伟大探索和成功实践,铸就了伟大的苏区精神。
  
  斗转星移。80年后,新一代共产党人同样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为指引,再一次以超凡的勇气和魄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在“加快”上着力,在“转型”上突破,在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生动实践。赣州城乡展现出争创新时期“第一等工作”喜人局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36.0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增长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1.91亿元,增长25.2%。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经济增长动力
  
  走进崇义章源钨业投资超亿元的技术中心,氮吸附比表面仪、磁饱和仪、X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一台台高精度钨制品检测或科研设备令人震撼。目前,该中心顺利通过了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证,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同时,该中心成功申报了“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新增物质的物相等100多个检测分析项目,这对于提升赣南乃至湘、粤地区钨产业集群和钨制品企业聚集地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及新产品开发能力均具有深远影响。
  
  这是赣州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生动一例。
  
  赣州围绕“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承接产业品牌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定位,加快优势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助推主攻新型工业,并出台了《赣州市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管理办法》。今年以来,赣州精心调度100项市重点工业项目,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5亿元至10亿元项目13个,重大项目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同时,赣州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呈稳定增长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2亿元,同比增长21.4%。
  
  与新型工业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在赣州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旅游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今年前三季度,赣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1.98亿元,增长17.1%;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备案2222家,居全省第一。金融运行平稳,贷款规模首超千亿元,至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9.6亿元,同比增长22.4%;贷款余额1006.27亿元,同比增长23.9%,贷款总量和增量排名在全省位列第二,仅次于省会南昌,在周边四省七市中排名第一。我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288.6万人次,同比增长26%;实现旅游总收入98.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0.5万人次,增长12%;旅游外汇收入3124.4万美元,同比增长30.1%。
  
  在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赣南脐橙作为优质水果代表亮相;赣南脐橙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国内领先。这是赣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赣州大力巩固提升脐橙、生猪、花卉苗木、蔬菜、油茶、工业原料林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业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目前,赣州已成为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赣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开始进入农机化中级发展阶段;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余个,创建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超百个,培育农业知名品牌100多个。
  
  打造赣南城市群
  
  擦亮品质城市名片
  
  目前,在章江和贡江上新建的沙石大桥、武陵大桥、客家大桥三座大桥的方案设计已完成招标。据悉,沙石大桥起于章江新区红都大道与赣康路交叉口,沿赣康路跨章江至323国道;武陵大桥起于章江新区东江源大道与兴国路口,跨章江止于创新区复兴大道;客家大桥起于323国道,跨贡江止于赣县梅林大街。这是赣州打造赣南城市群,推动城市发展转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赣州以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为核心,着力推动特大型中心城市和瑞金、龙南都市区建设,支持信丰、兴国、于都、宁都等卫星城市建设,提升赣南城市群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推动城市集群发展。经赣州中心城区,连接赣县、南康的城市连接线——赣南大道有望年底建成通车,为赣县、南康加速融入主城区开辟了“高速通道”。目前,赣州城镇化率达42.5%,中心城区人口达74.3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同时,我市以科学规划引领,加强城市形态和功能设计,在保护开发文化古迹,延续城市记忆基础上,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活动,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人性化,加快建设品质城市。目前,赣州中心城区“百街小巷”整治工程拉开帷幕,将启动新建10个集文化、生态、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小游园、小广场。
  
  总投资7.8亿元的赣州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建工程基本完成,目前已进入一次设备安装阶段,该工程完工后,作为江西省重点工程的赣州南500千伏变电站将成为赣州第二个500千伏变电站。这是赣州强化城市基础支撑的生动体现。
  
  目前,赣州被正式列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1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城市,确立了数字赣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项目;赣州天然气管道成功对接“西气东输”主管道,并安全试运行一个月,标志着赣州结束了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同时,正加快实施500千伏赣州东输变电工程、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和城乡电网改造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赣州积极配合做好建设昌吉赣客专并争取延伸至深圳的工作,鹰瑞梅铁路(江西段)已完成初测工作,赣韶铁路工程投资、工程建设量完成近一半,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已启动实施,预计项目2014年初建成通车;大广高速龙杨段、赣崇高速项目正在兴建,寻全高速公路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这三条高速公路建成后,赣州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赣州黄金机场开通了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南昌、成都、厦门、南宁等地航班,赣州支线航空枢纽初见雏形。如今,赣州正向打造四省边际区域乃至我国东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目标迈进。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现代秀美家园
  
  近日,记者来到将军县——兴国。从兴国县城出发,驱车5公里,就来到了长冈乡塘石村。
  
  进入村庄,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在田野间延伸,秀美整洁的广场、宽敞美丽的房屋、随风摇曳的绿树、郁郁葱葱的远山……一幅秀美祥和的乡村画卷展现眼前。站在村口放眼望去,道路两边鳞次栉比的超市、家电店、家具店、摩托车店、电信营业厅、幼儿园等各种“配置”齐全,让人仿佛置身集镇。这是赣州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结构转型的一个缩影。
  
  赣州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实现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基础设施城乡对接、公共服务城乡共享、就业保障城乡均衡、社会文明城乡共建。目前,全市累计完成自然村建设规划37626个,全面完成了20户以上村庄的规划,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任务。
  
  按照先行先试原则,赣州正全力抓好储潭、三江等一批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产业功能聚集、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良好,集城市现代气息和乡村秀美风光于一体的示范区。今年,我市预算统筹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9800万元,其中统筹城乡发展资金1000万元。
  
  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造浓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氛围,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强势崛起,根据市委统一安排,9月起,市政府分片区召开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现场办公会,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定位、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为县域经济发展给心、给智、给力。
  
  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引领下,赣州县域经济交出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龙南、会昌、寻乌3个县生产总值增速在12%及以上,全市11个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增速在30%以上,5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以上,7个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30%以上,6个县(市、区)出口额成倍增长,6个县(市、区)的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达30%以上。
  
  壮大绿色生态经济
  
  舞动绿色崛起之翼
  
  走进绿色赣州,眼前像铺开了一幅写意山水画,天蓝、山青、水碧、树绿,处处绿意浓浓,有“富丽江城”之美誉的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江、东江的源头。
  
  目前,赣州森林覆盖率达76.2%,居全省设区市第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赣州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的品牌和财富、潜力和希望。为进一步彰显和发挥生态优势,探索经济与生态融合发展、协调发展之路,赣州加速生态优势转化,促进发展模式向低碳、绿色、集约发展转变,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着力打造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
  
  赣州科学编制了赣州市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等,把生态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健全生态考核制度,创新推进林业生态恢复工程和保护森林资源工程,对境内主要河岸外第一层主山脊内所有林木全部实行封育,加强阔叶林为主的水土涵养林建设,采取人工造林、低产林改造等综合措施,逐步建立景观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支持体系。同时,我市全面推进水环境整治工程、矿区植被恢复工程、绿色新农村建设工程等10余项生态工程,全方位推进绿色生态赣州建设。如今,赣州处处涌动着绿色浪潮,初步形成了一线一景的景观通道。全市创建了森林街道50条、森林园区17个、森林小区(社区)80个、森林校园734个、森林乡镇90个、森林村庄1110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18个。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赣州经济发展的“聚宝盆”。赣州因地制宜地做大做强文化和旅游产业,使文化旅游互动双赢,让灵山秀水流“金”淌“银”。仅今年“十一”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54.0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收入47653.5万元,同比增长38.5%。
  
  为保护好赣州一方青山绿水,赣州严把项目审批环保关。截至目前,赣州累计拒绝环保不达标、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工业项目20多个,涉及外来投资33.6亿元。同时,赣州大力打造低碳生态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目前,赣州开发区成为“江西省首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兴国工业园区、大余工业园区、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沙河工业园区、上犹工业园区、于都工业园区、瑞金工业园区获批创建生态工业园区。位于章贡区水西工业园区、正在建设中的中联环保电镀(表面处理)项目生产线产品加工能力将达到每天15万平方米,将建成全国第一个电镀废水集中处理、零排放示范基地和全市首家电镀集控区。(记者任继众) 201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