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松江新城,一条长3.1公里、宽300米的绿色长龙贯穿着新城的中心板块。为了推动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区不惜拿出黄金地段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在新城最美丽、最便利、最繁华的中央公园绿化带上,先后建设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方松社区文化中心、城市规划馆、美术馆等一系列公共文化场馆,这些场馆像一颗颗“文化珍珠”,在松江新城串起了一条璀璨夺目的“文化项链”。
绿荫中透出文化味
沿着中央公园幽静的小路向西行走,一路绿荫,花草、凉亭与人工湖泊相映成趣。占地19.5亩、高两层的松江图书馆,三面环水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依湖而建的蝶形方松社区文化中心就铺展在这一路绿意之中。越过中央绿化带尽头的华亭湖,“松江名片”泰晤士小镇就在眼前,位于小镇市政广场区域的松江城市规划馆、松江美术馆每年至少吸引着15万人前来参观游览。
回忆10多年前新城规划时,松江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卫记忆犹新。那时的松江尽管已经拥有了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然而位于老城的场馆场地过于狭小,已经难以满足松江人的文化生活需求,松江还需要更多、更好的专业文化场馆。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不但要建一批新的公共文化场馆,而且要建在被誉为黄金地段的中央公园地段。
2001年,松江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相继对外开放成为坐落新城正中心的首批文化场馆;2006年,健身、社区学校、钢琴、民艺等设施一应俱全的方松社区文化中心,幽静高雅的松江美术馆对外开放;2009年,新城大手笔规划,展示松江发展历程的城市规划馆入驻已经寸土寸金的泰晤士小镇内……
十年铸就繁荣格局
尽管有地段优势,但10年前的新城道路交通设施还未齐全,人气还未聚集,曾有许多人有过疑虑,这些公共场馆是否能把居民吸引过来?谈起这个问题,松江图书馆馆长张群称,自己从未担心过。当初看到周边规划,“ 商业广场、小区、文化场馆俱全,就什么顾虑都没有了。”
果不其然,搬到新城的10年间,中央公园地段率先集聚起人气,松江图书馆的图书借阅人数比老馆至少翻了3倍,藏书量从30万册一跃发展到53万册,借书证发放量已经位列我市区县图书馆首位。与图书馆隔街相望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更是已经发展出近30个特色艺术班,每个双休日的学生培训量已经超过2000人。送儿女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培训,自己去图书馆翻翻报纸杂志,边读书边等儿女下课,这已经成为许多居民家庭周末的固定行程。方松社区文化中心已经开辟出26个功能室,年活动人次已经突破20万,新城居民的基本文体需求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而城市规划馆和美术馆则成为与泰晤士小镇“捆绑”在一起的松江名片。借泰晤士小镇的人气,城市规划馆开放两年半已经吸引了近30万游客,同样也带动了美术馆的人流量。小镇独特的艺术文化氛围更是逐渐集聚起大量文化创意产业公司,这些企业反过来再作用于小镇发展,形成了一套小镇、文化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模式。
整合资源持续发展
近几年,新城发展马不停蹄,松江人口持续导入,如今这些公共文化场馆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现有的场馆已接近饱和,怎样充分整合日趋紧缺的存量资源,继续推进公共文化发展,不少场馆已经谋划并行动起来。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一个2000平方米的室内小剧场正在建造中,将成为孩子们展示艺术成果的专门舞台。考虑到现有的场地已经无法满足更多孩子的需求,中心正在和各街镇文化活动中心接洽,希望将青少年艺术教育分流到社区中;而针对图书馆藏书限于场地无法充分利用、街镇里图书又太少的尴尬,松江图书馆也正计划将目前没有充分利用的藏书流通到各个街镇,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利用;城市规划馆则将在不断更新城市发展信息的同时,计划引入3D电影院等设施,集聚更多人气。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