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复营销”、“同心圈”、“商务期刊”……昨天上海邮政公司举行的“第42个世界邮政日”活动现场,这些邮政新名词不断出现。昔日被称为“一把邮戳一杆秤,一只邮袋办邮政”的“邮递马车”加快转型,递送内容早已超越传统的函、包、汇、发等四大业务。遍布全市的660个邮政局(所)网点、总长17576公里的270条市内转趟邮路,以及10232名投递员、3971条投递邮路和1257辆投递机动车辆,正越跑越欢。
从上海邮政公司获悉,传统的包裹业务其实并没有式微,而是内核发生了变化。据介绍,昔日“民包”、“商包”的比例为8∶2,如今,以网购为代表的“商包”比例大幅提高,超过五成。在“民包”领域,邮政部门也已从“坐商”变为“行商”,走校园、进军营,开发出“校园包裹”、“军营包裹”、“家乡包裹”、“爱心包裹”等细分品种。邮政部门还利用邮政行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优势,推出“绿邮田园”项目,将市郊特色农副产品按月、按季配送到市民家中。据悉,继农副产品“集订分送”之后,以“浦江”冠名的老字号食品月月送、季季送服务项目也正在策划之中。
再看如今老百姓的信箱,普通家信越来越少,被称为“商函”的各类对账单、DM广告等则越来越多。邮政部门让商函业务又有了新外延。为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松江区政府和松江邮政共同出资500万元,建立了“直复营销中心”、“企业数据服务中心”和“大宗邮件处理中心”三位一体的“企业直邮服务中心”,依托中国邮政名址数据资源,为在松江落户的中小企业开展直复精准营销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目前获益企业已有500余家。与此同时,邮政部门又突破传统DM广告的框框,把昔日单片DM发展成杂志期刊型的“同心圈”产品。市西邮政局开发的《静安街》“同心圈”,整合静安寺地区数千条购物、餐饮、娱乐等各种信息,向沿线商务楼免费发放,每期发行量已有几万册。
函、包、汇、发4大业务中的“发”指的是发行,近来邮政部门推出的“商务期刊”也是“跨界产品”。所谓“商务期刊”,指的是银行、保险、汽车销售等大企业订阅一些热门杂志作为礼品送给客户,同时,大企业在这些热门杂志上加印广告,扩大宣传。2010年,上海邮政仅完成商务期刊业务18万册,收入不到80万元,今年上半年则突破100万册,到8月底完成近200万册,形成业务收入1100余万元。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