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漕河泾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30/2011 23:41:00
来源: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近年来,紧紧抓住国家和上海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机遇,坚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项目,在科学规划、集约开发,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自主创新和提升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全国发展速度较快、技术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对开发区的发展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这使得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开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漕河泾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的高新区,在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时期,积极探索利用自身优势,走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在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过程中努力作为,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积极作用。
一、漕河泾开发区发展概况
近年来,漕河泾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随着浦江高科技园的建设,开发区逐步形成“一区一园”发展框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促进内外资并举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以新材料、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汽车研发配套和环保新能源等五大产业为重点,以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一五一”产业格局,并成功获得品牌园区的称号,其区(司)标又被评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打造了开发区自身的品牌。
2009年开发区实现销售收入1862.6亿元,同比增长16.17%(其中第三产业收入564.9亿元,同比增长33.32%);工业总产值1253.2亿元,同比增长9.27%;地区生产总值(GDP)562.1亿元,同比增长18.6%;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0.85%;第三产业增加值211.8亿元,同比增长34.06%;税收44.8亿元, 同比增长34.65%;利润79.3亿元,同比增长42.97%;进出口总额176.8亿美元(虽比2008年下降2.04%,但低于上海市的降幅,上海市降幅为13.8%)。
2010年上半年,开发区实现销售收入925.5亿元,同比增长14.11%;地区生产总值(GDP)284.8亿,同比增长16.47%;工业总产值578.0亿元,同比增长4.36%;工业增加值163亿元,同比增长5.11%;第三产业增加值121.9亿元,同比增长36.15%;税收25.5亿元,同比增长10.53%;利润47.0亿元,同比增长69.02%;进出口总额80.9亿美元,同比增长4.51%。
一、 漕河泾开发区在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有明显的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漕河泾开发区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由上下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以及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其他单位共同组成。开发区产业集群对专业化协作、降低成本、共享信息、形成品牌、创新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
开发区人才高地优势。漕河泾开发区目前共有从业人员13.3万人,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员工人数约10.44万人,约占总数的78.5%。开发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数超过6万人,超过总数的45%,其中包括博士1539名、硕士10499名,留学归国人员2417名,外籍人士871名。漕河泾开发区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
服务和环境优势。优良的服务和环境也是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必要保证。多年来,漕河泾开发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步提炼了一套科学的园区建设、经营、服务和管理规范,形成了土地开发、楼宇建设、招商引资、物业管理、客户服务等一系列标准,丰富了服务的内涵。开发区坚持以企业为本,用心帮扶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开发区还积极开展了“双优”园区、数字园区、国际园区“三大园区”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开发区环境优势,目前开发区正在创建国家生态产业示范园区。
二、开发区利用自身优势,采用多种方式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产业集群是指从事同一产业的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家企业及为其服务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在同一地区集中投资所形成的企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竞争力往往表现为其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新价值的能力,产业集群以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大作为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交互作用下,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骨干力量。
开发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运用各项政策,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支持区内企业。近年来,开发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开发区销售收入从2005年底的930.69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1862.6亿元,实现年均超过20%的速度递增,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开发区所有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80.2%增长到了91.3%。
目前,漕河泾开发区拥有中外高科技企业及研发等各类机构近1200家,累计引进外资项目630个,包括80多家世界500强投资建立的高科技企业、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以新材料、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汽车研发配套和环保新能源等五大产业为重点,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技和商务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一五一”产业格局。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国迄今未能摆脱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与制造业相比较,服务业提供的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无形的劳务。因而,单位增加值产出的资源消耗相对较低、环境污染相对较少。更为重要的是,服务业的就业弹性较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漕河泾开发区近年来十分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以现代服务业业集聚区、浦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东部创意文化园区为基地,重点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科技及商务服务业、现代商贸业、金融服务业、与科技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等,积极推动开发区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2009年开发区新引进中外企业230家,其中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家,新增合同外资2.28亿美元。新进项目绝大部分为研发、总部、商贸类高附加值企业和机构。本部区域以“一部三中心”(地区总部、研发设计中心、运营结算中心、管理服务中心)项目为重点,如:金煤集团、汇付网络、爱默生电气、雅马哈建设摩托车销售、麦当劳中国总部、安吉安星汽车服务、爱普拜斯医药仪器、宏碁信息技术研发、日华化学技术、德和威工程咨询、索爱斯汽车系统、三星机电、合富医疗、中石油上海销售公司、上海市软件评测中心等。
通过几年来的推动发展,漕河泾开发区内第三产业以处在一个蓬勃向上的发展区间,09年开发区三产增幅达34.06%,超过了二产增幅(10.86%);到09年底,漕河泾开发区二、三产业产出比已经达到“七三开”,进一步从工业园区向产业园区转变。
加强产学研结合模式,促进经济增长依靠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区域科技发展,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市场产品,帮助企业发展,拉动区域经济腾飞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漕河泾开发区与市政协科促会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通过《联盟计划》,依托“五个服务系统,十个服务载体”,开启了开发区内的产学研结合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同时,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与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联合成立了知识产品(上海)集散中心。知识产品集散中心是以“公益化平台、市场化运作”为宗旨,以漕河泾开发区为实验平台,实践一种高科技产业园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上海市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新发展思路。2008年10月,在被授予上海市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后,开发区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引导,实施了《漕河泾开发区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方案》,积极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截止2009年底,区内企业累计申请专利47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64件,实用新型1799件,外观设计693件。
科技创新要素在开发区内的聚集,十分有力地支撑着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利用开发区品牌优势,促进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漕河泾开发区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己的内涵,通过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科学的建设规划、市场化的服务管理、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和谐共生的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高效率的管理体制;集约节约的土地开发利用和多渠道全方位的国际合作等十大要素,成功获得品牌园区的称号,其区(司)标又被评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这标志着开发区在园区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开发区品牌在“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漕河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科技绿洲园区”、“漕河泾开发区新经济园”等功能园区建设中得到体现和发展。
漕河泾开发区在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中利用自身资源,形成了由技术转移为起点,依次指向项目培育、企业孵化、企业加速、产业推进、产业转移的6个阶段接力式服务体系。
在孵化器建设方面,以创业中心本部为基础,发挥品牌优势,输出管理和服务,探索多种方式和孵化联盟成员单位的合作;以双创园区为抓手,推动新能源及环保专业孵化器建设,推动专业化孵化服务;以大学生创业园为抓手,支持大学生创业,重点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建设公共服务和技术平台方面,我们积极推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对公共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实际应用率;同时探索建立新能源及环保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在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我们建立了5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以“双无双信”(贷款无需抵押、担保;只需依靠企业信用、信誉)为特点,使得中小科技企业取得短期、超短期信用贷款。
漕河泾开发区根据6个服务阶段中企业所需要的服务,将自身服务内容分为16个服务模块,覆盖了高科技产业创新创业链全程。开发区通过构造接力式双创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开发区特有的品牌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漕河泾开发区是国家最早设立的一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起点更高。高新区依靠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一贯秉承的发展理念。
漕河泾开发区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发区要坚持科技引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用,着力推进“一五一”产业格局,实现以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力,实现以创新驱动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力,从而把漕河泾开发区真正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