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长三角统一交通信息基础平台的研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8/2011 19:41:00
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第一章 概 述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形成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我国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优势在于一体化,作为基础产业和先行产业的交通运输的一体化是利用经济的互补性,发挥整体优势的前提和保障,是缩小时空距离的手段和途径,是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和重点。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交通运输业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已成为各级交通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
长三角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是在长三角地区建设一个集公路、铁路、港口、内河、民航各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布局合理、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智能化、信息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信息化是整个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运行与管理的核心和枢纽。长三角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而建立起的大范围内、全方位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管理体系,实现长三角地区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运行效率,从而全面提升长三角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构筑现代化的“长三角”区域大交通。
为实现长三角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体化,信息化建设必须统一标准、协调一致发展,为此,我们建议在长三角地区构建统一的交通信息基础平台,作为长三角整个交通信息化共同的基础和核心,以保证长三角交通信息化构建在统一的规范标准基础上。
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是由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信息交换系统等核心技术组成的技术平台,能实现基础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移动目标的及时准确定位功能。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在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中将发挥以下重要的作用:
1、实现交通地理基础信息资源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共享;
2、实现交通运输业务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3、提高交通运输体系统筹规划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提升规划的科学性;
4、为公路、航道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维护计划;
5、为物流发展提供支撑平台;
6、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跨行政区域的交通信息服务,为长三角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章 长三角交通信息化现状和需求
2.1 长三角交通发展背景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镇密集、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科技进步、人才汇集的经济核心区域之一。据统计,长江三角洲的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1%左右,但人口占全国的7%左右,GDP占全国的16%左右。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核心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课题,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而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经济运行、促进经济成长和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必然会对交通运输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九五”和“十五”期间,长三角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大了投入和建设力度,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枢纽型、功能型公路、铁路、港口、内河、民航等多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但是,从目前长三角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今后发展的需要看,仍需进一步遵循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一个布局合理、资源优化、管理协调、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发挥长三角交通的综合优势。统筹协调长三角交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整体发展。
为了实现长三角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必须实现交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和协同发展,构建统一的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势在必行。
2.2 长三角交通信息化现状
长三角交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90年代中期,近几年,长三角两省一市在交通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订了各自中长期的总体规划,并重点启动了交通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初步建立了公路基础属性数据库,初步建立起了电子化的地图,为可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撑平台,并建立了相关的公路地理信息系统,建成或正在开发公路路面管理系统、公路设施养护管理系统、公路路政管理系统、公路绿化管理系统、公路规划计划、建设、监管、征收,网上查询系统等。
在港航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初步建成或正在开发水上各个工作领域的业务系统,包括水上安全监督信息网、水运管理信息系统、航道信息系统、船舶检验信息系统、水路规费稽征系统、海事监管系统、航道图文系统等。优化了港航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显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港航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成效。
在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初步实现了业务信息化管理,开发或者正在开发道路运输稽查管理系统、违章记点系统、车辆急修联网服务系统、车辆检测系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部分出租车GPS调度系统等,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性成果。
近年来,长三角各级交通部门都开始重视对外的交通信息服务,并初步建成了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初步实现交通部门的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网上办事的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便捷的信息途径。
2.3 长三角交通信息化需求分析
从长三角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需求看,要实现一体化,信息化在整体层面上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长三角交通信息化建设还未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建设,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业务规范,信息资源无法共享而形成“信息孤岛”现象,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并相对分散,信息系统无法协调共用。
长三角交通信息化建设要实现整体性、一致性和协同性,我们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1、交通信息化建设采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规划来组织实施。
2、交通信息化建设实现长三角两省一市间交通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3、交通信息化建设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业务管理系统,提高业务管理的一致性和协调性,避免重复建设。
4、交通信息化建设应以统一的整体面向公众提供交通信息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5、交通信息化建设在信息资源充分整合基础上为长三角交通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手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共同规划的基础上,构建长三角统一的交通信息基础平台,使长三角各地区交通信息化建立在统一标准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从而实现长三角交通信息化整体协调发展。
第三章 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建设目标
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以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交换技术为基础而建立起覆盖长三角全范围、全方位的交通管理基础信息平台和技术平台,提供交通地理基础信息服务、车(船)定位通信导航和运输等基础应用服务,并作为长三角交通业务管理、公众服务和规划决策的统一的公共基础平台,实现长三角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一致和协调性发展,从而促进长三角交通的一体化,最终建成长三角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应在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分步实施、协同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指导下,实现网络互联、业务互动、信息互通的平台,具体完成以下实施任务:
1、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制订长三角交通信息化整体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统一的交通地理基础信息的标准和交通业务管理规范。
2、统一的规范标准在长三角两省一市建立由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组成的3G服务平台,通过GIS平台实现对地理基础信息静态数据以及交通信息动态数据的存储、组织、检索、发布和管理;通过GPS平台实现车(船)的精确定位、跟踪;通过GSM/CDMA平台实现与车(船)的通信和调度指挥。
3、在长三角两省一市3G平台之间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并与各省市协同建设3G平台,共同构成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并提供交通基础信息的应用服务,实现交通信息一体化。
4、以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为基础建立规范的公路、水路和运输的业务管理系统,提高交通业务管理水平。
5、以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为基础建立统一的公众服务系统,提供信息、客流和物流服务。
6、通过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整合长三角交通数据资源,建立长三角交通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实现长三角交通规划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第四章 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架构设计
4.1 以3G为核心的交通信息基础平台架构
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是在统一的规范标准下,由长三角各省市的3G(GIS、GPS、GSM/CDMA)服务平台、基于3G平台提供的交通基础应用服务和建立于各3G服务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整合平台组成,用于构成整个长三角交通信息化公共的基础,为交通业务管理、公众服务和决策支持提供基础的信息服务和应用服务,其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浙江省 江苏省 上海市
? 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以建立于长三角各省的3G服务平台为基础。3G服务平台由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组成。
? 通过3G服务平台提供交通基础信息管理、实时监控、路径选择等交通基础应用服务。
? 各省市以3G服务平台为基础建立各自的公路分中心、港航分中心、路政分中心和运管分中心,提供统交通业务管理和面向公众的服务。
? 各省市的3G服务平台之间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实现长三角交通信息共享和应用整合,从而构成整体统一的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
4.2 3G服务平台
建立于各省市的3G服务平台由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移动通讯系统(GSM/CDMA)组成。其架构如下图所示:
1、GIS平台。用于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交通地理基础信息。包括:道路、河道的地理信息、相关基础设施及属性信息等静态数据以及实时跟踪数据、业务操作数据、历史数据等交通动态数据,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直观显示。
2、GPS平台。运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实时跟踪车船的位置(经、纬度)、运动方向、速度等,并与GIS平台结合,实现车船的导航、公路航道通行状况的实时监控等。
3、GSM/CDMA平台。运用移动通信技术,提供车船GPS终端与GIS/GPS处理平台之间的无线实时数据传输手段,实现交通的有效监控。
4.3 基于3G平台的应用服务
基于3G平台的应用服务是为交通业务管理系统和公众服务系统提供组件化的应用程序接口,可以实现与3G服务中心的应用与数据共享。
1、交通基础信息服务功能,提供交通地理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的采集、编辑、检索和展现等功能,实现基于电子地图的交通业务管理和公众服务。
2、交通监控功能,提供公路航道状况监控、车船导航定位、交通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定位等交通业务管理最基本的功能。
3、路径选择功能,根据公路航道的实时状况,提供公路航道多种路径的选择和最优路径的选择。实现交通公众服务中最基本的功能。
4、基于3G的应用服务共享,通过在长三角区域建立交通信息交换与应用整合平台,实现交通基础资源共享。
4.4 基于3G的信息交换与应用整合平台
构建于长三角各3G服务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应用整合平台,是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的关键部分,实现了各3G服务中心的交通基础数据和基础应用的互连互通与信息共享,从而使各3G服务中心形成统一整体提供服务。
基于3G的信息交换与应用整合平台运用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制订统一的数据交换和传输标准与规范,通过建立相关配置文件,在各3G服务中心不同数据格式、不同数据库数据建立映射转换及传送,并保证数据交换的完整性、安全性及错误补救,从而建立稳定可靠的信息访问和应用调用的通道,实现长三角两省一市3G服务中心的数据和应用的全面集成。
第五章 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的应用
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将应用于以其为基础构建的交通业务管理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以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为基础的交通信息化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5.1 在交通业务管理的应用
基于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提供的交通地理基础信息和交通监控基本功能,可以实现安全预警、设施养护、行政执法等交通业务管理。
1、安全预警系统分为监测系统、警示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三大部分。监测系统包括公路状况监测、水路状况监测、车船运行检测;警示系统包括公路状况警示、水路状况警示、车船运行警示、事故区域警示;指挥调度系统包括车船调度、救护指挥事故分析。
2、设施管理养护系统分为公路设施管理养护系统和港航设施管理养护系统。公路设施管理养护系统包括路基路面路线管理、桥梁涵洞隧道管理、附属设施管理、信息查询与统计;港航设施管理养护系统包括航道设施管理、码头设施管理、附属设施管理、信息查询与统计。
3、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分为路政管理系统、航政管理系统和运政管理系统三大部分。路政管理系统包括路政审批管理、路政事件监控与管理、路政执法;航政管理系统包括航政审批、航政执法、信息查询与统计;运政管理系统包括运输资质审批、运政稽查管理、信息查询与统计。
5.2 在交通对外服务的应用
基于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提供的交通地理信息、路径选择、调度指挥等基本功能。面向公众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服务,通过采取各种信息发布的手段,向社会公众提供实时的交通行业动态变化信息,满足社会对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
1、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功能主要分为公路交通信息服务功能和水路交通信息服务功能。及时发布当前交通状况信息、水上交通公告信息系统、水上交通信息查询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出行时间、出行路线、出行方式的各种与出行有关的服务。
2、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功能为发布物流信息、货物智能配送、货物智能跟踪、物流信息决策分析。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车船队、货物的实时、全程跟踪和有效调度,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
3、客流信息平台主要功能为客票、客运状况的信息查询和发布、电子售票、客票计划管理、客流状况统计决策等。可提高公路、水路旅客运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旅客创造一个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环境。
5.3 在决策支持的应用
交通信息资源是长三角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规划、分析、评估和调控的重要依据。基于3G平台,能使交通信息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及时准确的采集、整合、管理和分析,为交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决策支持手段,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更具有前瞻性、预见性,为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有效、准确的决策支持。
第六章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初步分析
综上所述,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在长三角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建议推进长三角交通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以带动交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建立长三角统一的交通信息基础平台对实现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立长三角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基础平台能使长三角交通信息化建立于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基础上,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用,促进长三角交通信息化协调一致的发展。
2、通过基础平台实现在长三角全区域、全方位的交通指挥调度、行政执法和安全预警,使交通业务管理更加规范、准确和高效。
3、通过基础平台实现在长三角全范围、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服务,优化客流和物流,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高对有限交通设施资源的利用率。
4、通过基础平台能整合更广泛的交通信息资源,为长三角交通整体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真正实现长三角布局协调、资源优化、衔接顺畅的交通运输体系,达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目的。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建立长三角统一的交通信息基础平台对于促进长三角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推动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以基础平台为核心统一规划长三角交通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信息化投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成本。
2、通过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长三角交通整体科学的规划,使交通设施建设布局合理,资源优化,提高交通设施的利用率,避免重复投资。
3、通过及时准确客流物流的信息服务,使交通运输企业更加合理配置和调度车(船)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通过交通信息化整体协调的建设,能加快实现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促进高效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迅速建设,从而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