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致力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确立海曙服务中心地位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20日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 对一个经济中心城区而言,无论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其辐射服务能级的形成,均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现代服务业己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一个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是城市经济运行在空间上的延伸和展开,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正日益成为现代城市与区域竞争的中心内容、成为城区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服务业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产业的一种普遍称谓。2002年国家统计局在《关于建设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餐饮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共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研、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求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及军队警察等,而目前所称的服务业一般认为主要集中在第二层次,以及部分第一层次行业的升华和第三层次的新兴文化产业。
   本文从宁波城市总体定位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需求出发,通过对当前经济结构和现代服务业现状的研究,分析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优化老城区经济结构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适当判断未来几年海曙区需要重点培育的服务行业以及保障措施。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和战略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宁波的服务经济迅猛发展,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生活消费性服务不再是主要的服务产品。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宁波需要一个具有较强集聚效应的功能性城区尽快构筑起现代服务业平台,弥补活跃的国际贸易掩盖下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形成的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商贸会展等竞争力不足的缺陷,使宁波与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相衬。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城市化、现代化的客观需求
   近几年来,宁波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增长,2003年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1787亿元,人均GDP己达到3925美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己超过37%。从目前的发展阶段看,宁波正处于现代化的中期实现阶段和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
但比照2003年国内42个中心城市统计数据,宁波服务业现状并未满足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36.8%,明显滞后于杭州、大连、青岛等同级城市,与上海48.4%、北京61.4%、广州53.6%的差距甚大。缩小这一差距,就必须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带动整个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外部动因
   从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制造业基地的区域定位看,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海曙经济发展的客观选择。一个现代服务中心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曙区作为要素流最集中的区域对宁波现代服务中心的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将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功能。但城市行政中心的逐渐转移和规划的倾斜,加强了海曙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紧迫感。我们必须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商贸会展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错位发展,创造服务企业的生存环境,在今后接受上海的辐射时处于主动。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市发展服务业要抓住重点,力争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消费性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海曙最应该在哪个方面寻求突破?
消费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与人口密度、城区地位和居住环境密切相关,对一个中心城区而言发展弹性相对较小。近年来,海曙区基础设施投入大,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像家政、商业零售、社区服务等这类服务业成长空间有限,弹性很小,即使不加以一定的措施促其发展也能在市场信息的交互过程中自然形成。
   相反,现代服务业弹性相对较大,受规划政策影响,海曙有着明显的内在优势。从纽约等国际城市发展经验看,现代服务业是发达经济中促进产业结构深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海曙区会在现代服务方面实现突破。另一方面,政府掌握本地区完整的产业现状数据,是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制订者,对现代服务业的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个别服务行业的成熟期政府适时介入,引进一定数量的知名的企业增强竞争,可以打破原有发展规模促使行业升级。因此,海曙区只有利用现有优势抢先发展金融、贸易、研发、总部、物流、咨询、中介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才能继续保持区域竞争优势,避免逐渐被边缘化。
二、海曙区服务业现状及优势分析
   海曙区占宁波全市面积0.4%的土地上,居住着全市5.33%的人口,形成了占全市8.97%的地区生产总值(2003年统计数据),不仅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宁波市主要的消费品零售中心、第三产业资源集聚中心。近年来,在“楼宇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区内聚集众多宁波市具有实力的贸易类企业、大企业管理总部、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成为宁波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相比较其它城区优势明显:
  (一)第三产业比重高,服务输出能力强
  海曙区是宁波市服务业产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区。2003年,海曙区地区生产总值为 160.5亿元,其中比例分别为农业(0.29亿元):建筑业(0.54亿元):工业(22.33亿元):第三产业(28.33亿元)为0.2%:5.9%:13.9%:80%。海曙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37.7%;同时,海曙区域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673.41亿元)的比重高达19.1%。在服务业内部,海曙区的商品批零业、房地产业、住宿与餐饮业是规模最大的三个细分行业,并且成长性好。2003年海曙区内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8亿元,年增长29%;海曙区作为全市零售业中心,尤其是高档产品零售中心的优势地位突出。2003年海曙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亿元,占全市总额的比例高达23.87%。在快速发展的宁波经济背景下,海曙区已逐渐形成了以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住宿餐饮、商品零售、社区服务等实力较强的优势服务业产业。货运代理、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服务、专业服务等在市内密集程度相当高,而且发展潜力很大。这表明海曙区的第三产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对外输出能力。海曙区作为宁波市高端商务区的优势明显。
   (二)金融行业集中,房地产市场活跃 
   经过多年建设,海曙已经汇聚了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几乎宁波所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政策性银行、外资保险公司的驻甬一级分支机构,以及我市主要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拍卖行、典当行,宁波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中宏人寿保险和其它外资金融机构驻宁波办事处。海曙区是华东地区资金流的重要节点,宁波市金融活动最频繁和密集的地区。
   海曙区域内房地产约占宁波市的房地产行业总量的1/4左右,是全市写字楼投资最为密集的城区。2003年,海曙区内房地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5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5.3%;海曙区内办公楼占全市办公楼销售总面积的43.2%,占全市办公楼销售额的55.8%,尤其是具有较强实力的服务类企业,看好海曙区的发展前景。经过多年着力培养与市场选择,房地产已经托起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辖区内现有各类高层楼宇一百余幢,写字楼约占宁波市区的70%。写字楼商务功能完善运营状况良好,整体出租率达90%以上,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租售水平。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高层写字楼13幢,建筑面积90.7万平方米,六成以上为甲级写字楼。2005年下半年即将开工的楼宇6幢,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即将竣工的楼宇6幢,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根据当前数据2006—2008年我区至少还有15幢将近84万平方米的写字楼竣工。重点项目四大功能性板块之一和义路滨江休闲区正式破土动工,其它三大板块也会在几年内动工,规划中的鄞丰路沿江商务区、宁波世界汽车贸易中心、月湖历史文化街区等四大板块的相继启动,将掀开宁波高品质楼宇开发的新篇章,为宁波承载更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提供合适载体。
   (三)城市功能健全,配套设施完善 
   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健全,是对海曙最客观的描述。目前国内最大,被喻为“商业航母”、“城市客厅”,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Mall型商业广场——天一广场,坐落于区内。天一广场是宁波高端商业品牌、专业店、旗舰店的梦想领地。定期举行各类汽车、服装、农产品展销会,重大庆典活动和大型商业活动。浙江省首家五星级酒店、宁波市国宾馆也在区内,遍布辖区的涉外四星级以上宾馆、休闲娱乐中心和汉通、向阳渔港、石浦等宁波最知名餐馆、酒店为各类会议、商务交流、外事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区内有宁波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市中医院等各类综合、专科医疗卫生机构;市立包玉刚图书馆、逸夫剧院、市青少年宫、文化宫等文化设施;以及效实中学、一中、二中、海曙实验小学等一大批名校。借助发达的商贸基础和产业集聚优势,海曙区在原有商业中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金融、商贸、文化、服务机构以及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完善的CBD中央商务区。海曙区在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势明显,宁波市主要金融机构、海关、商检、电视台、报社、展览馆和国际化信息网络中心都在海曙。铁路客运站、汽车客运中心和高速公路出入口位于辖区南部,城区距机场仅8公里。全区绿华覆盖面积625.2公顷,绿化覆盖率3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2平方米。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推进海曙区服务业发展的有力保证。
   (四)发展服务业腹地广阔,潜在市场大
   目前,宁波作为新兴的临港工业城市,制造业相对发达,但能提供产品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发展不足,200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37.3%,规模和水平远远低于广州、大连等其它副省级城市。而宁波发达的民营经济,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和较强的产业竞争结构,无疑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沃土。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目前有民营企业5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2800余家,民营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2.79%。民企的发展壮大、优势整合,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需要市场的支撑。因此今后宁波在金融、法律、咨询、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发展空间相当广阔。宁波人对海曙核心城区地位和功能的长期认同,将使海曙成为企业选择商务服务的首选项。
三、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城市,宁波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来自长三角城市圈的影响,身处其中的海曙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更是受到自身城市定位、规划、空间现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一)海曙的现代服务业构成仍以低端服务业为主
  虽然2003年海曙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本区域GDP比重79.96%,远远高于宁波市区的47.67%,但第三产业的贡献基本来自批零贸易和房地产。我区服务业构成和宁波市区相同以低服务业为主。从写字楼入驻企业情况看,除金融、国际贸易等个别行业以外,多数现代服务业行业与其它县市区差距虽然存在但基本仍处于同一起跑线。特别像租赁、咨询、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差距还不足使海曙形成洼地效应,吸引行业聚集。
   (二)海曙的现代服务业不具有足够的综合比较优势
   与周边地区相比,海曙的现代服务业不具有足够的综合比较优势,并且现在所具有的某些比较优势很容易被周边地区模仿或分享,使周边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得以顺利形成与海曙相抗衡的竞争力。海曙区现代服务业过高的综合成本给周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生存和发展留出了足够的利润空间。借助较低的商务成本和当地的需求,江东等各县市区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减少了周边地区的需求支撑,海曙的现代服务业难以通过业务规模的扩张来降低单位成本和价格,提高服务的质量和竞争能力,也就无法像商业一样形成规模经济。
  (三)海曙的现代服务业载体品质一般
  现代服务业是完全依托办公楼为载体的。我区现存的楼宇大多建于2000年前,纯写字楼寥寥无几,多为底层商业上层办公布局,存在着停车位不足、功能紊乱和物业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不能有效满足大公司、企业总部的中高端商务需求。虽然海曙区房地产发展势头良好,但开发商自己开发、持有、经营房产的模式还很少,不利于改善楼宇品质和物业水准。另外,土地资源不足,旧城改造成本过高,也是我区楼宇品质无法得到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
   (四)城市定位和整体规划不利于海曙服务业的集聚
   宁波与上海的距离将随着杭州湾大桥的竣工进一步缩短,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到现代服务业定位。目前上海经济中心的强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宁波乃至海曙对周边地区的集聚作用。宁波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确立城市行政中心位于东部新城,意味着在未来海曙作为宁波行政中心的地位将被逐步取代。根据市政府规划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城将重点发展商务会展、行政办公、金融保险、文化信息等高层次、高赢利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长三角国际化的贸易服务和先进制造业供应支撑平台,成为全面展示宁波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标志性区域。显然海曙和江东服务业发展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不得不面对来自江东竞争和压力。如何摆正姿态扬长避短,选择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形成自己特有的优势产业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布局及指导产业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候,我们更需要一个定位,来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明方向。
   海曙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应立足宁波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定位,依托港口、国际贸易和制造业,将广阔的长三角南翼地区作为发展腹地,按照两江、两心、两园、三纵、四横的总体布局,以四大功能性板块为主要载体,引导发展辐射半径大、服务对象广泛的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将海曙打造成为长三角南翼金融服务中心、企业总部基地、工商业支援服务中心和中国重要的要素集散和交易中心。 
两心:强化提升天一广场周边商务和高档商业功能,在海曙西部发展另一个融合商务、商业、居住行政一体化的次中心。
   两江:发展姚江和奉化江岸线,与三江口片区功能构成宁波市的高端商务区。
   两园:整合文化、传媒、广告、IT、软件资源,在环城西路南段,创建多媒体产业园;整合物流资源,在机场路南北两端布局两个面向本市服务的城市物流园区和大件商品批发零售区。
   三纵四横:沿三纵——环城西路、机场路、望京路,四横——中山西路、柳汀街、鄞奉路、通途路布局服务业。 
   根据上述定位,我区需要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基本归结为四大类,即金融服务业、国际贸易和物流业、专业服务业和信息及资讯服务业。其中金融服务业、国际贸易和物流业属于优势产业需要巩固和拓展,专业服务业、信息及资讯服务业属于未成熟产业需要重点扶持。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保障措施
  现代服务业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有系统长远的眼光而且需要大量坚持不懈地工作,但无论怎样营造一个适合发育的氛围是必备的,而且应该符合地方政府现行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进一步完善商务环境
商务环境是现代服务业的生存环境,直接影响现代服务业运行的成本,是设立服务业企业重要的评判价值。目前海曙区有两个方面需要完善和改进:
   1、改善公共服务,控制商务成本。宁波市新的城市规划实施规程中,海曙区要增加紧迫感,树立远大目标;启动面向本区和本市企业家、潜在投资者的关于商务成本和商务环境的市场调查,明确本区在浙江省和宁波市的商务环境优劣势,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政务电子化水平;聘用专业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建立企业接待日制度;建立系统的海曙区公共管理业绩管理体制,有效控制商务成本,降低投资风险,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2、完善信息通讯和商务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宁波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良好机会,完善区内远程通讯基础设施;坚持需求导向,从应用的角度,深化数字海曙工程;实施海曙区内商业网点的POS应用工程;引导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技术;完善“数字海曙”网站,建设高水准的公共服务网上处理系统。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城市物流产业。保留机场路两侧、新星路两侧、段塘(机场路—杭甬高速一环城南路附近)等部分物流和仓储用地;改善区内交通,加快老城区改造,加快打通丽园路、气象路等交通干线断头路;对南站、盆景公园、云霞路片区等地段的道路实施拓宽取直改造;利用靠近栎社机场优势,发展航空物流和城市快递业务,引进UPS、DHL等国际知名快递公司;对本区注册、并采用先进物流技术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稳步推进楼宇经济战略
抓住宁波城市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将海曙区尽快建设成为宁波市现代化标志性城区;下大力气推进楼宇经济发展战略,营造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现代服务业载体,将海曙区发展成为长三角南翼地区的制造业服务中心.
   1、提高商务楼宇品质。鼓励企业投资开发高水准的商务楼宇、宁波市新的地标性建筑;支持现有楼宇改造,以甲级写字楼的标准调整内部结构和设施改造;推进旧城改造,在使用中、发展中保护标志性历史文化建筑;改造一批海曙区内的商务楼宇,面向中小型企业和相关资源,营造主题楼宇,加快现代服务业聚集。
   2、坚持“走出去”战略。依托源远流长的商贾文化、区内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标志性的城市建筑、知名的品牌企业等元素,对海曙区进行总体形象设计包装。到香港、上海等地举办投资说明会,与当地工商业界广泛沟通;积极参与各大城市举办的招商洽谈会,如厦洽会等。充分利用国内外主流商业媒体展示海曙形象,将海曙塑造为甬商文化发源地,宁波城市核心区,现代化标志性城区,长三角南翼金融贸易中心、总部基地、制造业服务中心等的区域形象。
  3、推进楼宇招商。由区政府牵头,组织工商局、税务局、贸易局、房地产开发商、销售代理公司、物业公司等相关政府、企业单位,建立和完善楼宇招商信息系统。定期汇集更新辖区内商务楼宇信息库,监测楼宇企业入驻情况,关注服务业发展动向;建立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招商代理机构、利用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外地驻甬代表机构、有关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长效联络机制;引入高水准的策划公司、招商机构参与海曙区形象推广和楼宇招商。
   总之,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个系统工程、智慧工程,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深入的研究。面对老城区功能逐渐老化的压力,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利用现存的优势在政策上重点突破,有所发展。抓住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的机遇,迅速形成金融、国际商务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格局,使海曙成为长三角南翼最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服务中心。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haishu.gov.cn/info.asp?id=1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