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是我市最早引进台资企业的地区之一,吸引利用台资也是吴中区经济起飞、产业升级最有力的抓手之一。最近,由区政协领导带队,港澳台侨民宗委全体成员先后调研了甪直宏全企业、开发区亚东工业、度假区绿光农场,听取了区委台办等部门的情况介绍。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当前大力引进台湾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契合吴中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潜力巨大,大有可为,正当其时。
一、引进台湾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正当其时
当前,台湾正在进行以新兴产业大量外移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经济转型,而我区也在实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三轮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力度引进台湾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省委书记梁保华在最近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指出:“台湾地区领导人变动后,与大陆的经贸交流有望进一步扩大。目前台湾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而高端制造、研发环节和服务产业的转移才刚刚起步。”当前有几个趋势值得高度关注:一是IT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仍将是台商投资长三角的主流。长三角被台湾业界看作是内控大陆腹地、外连欧美发达国家的极佳制造地和销售地,两岸经贸政策一旦“松绑”,台湾的规模型、高科技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必将更大规模地密集投向长三角地区。二是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态农业将成为台商投资长三角的新选择。不仅台资金融保险和银行业已积极在此布局,医疗、教育和为台资现代制造业服务的运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物流及法律、会展、评估、设计、广告等台湾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都已兴起新一波考察投资热。台湾的现代生态农业也在积极到大陆推广。三是台商在长三角投资、研发与发展的本土化趋势加速。由于台资企业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台商上下游企业的群聚效应已经凸现,因此台企生产的原材料和相应设备正越来越多地依靠大陆,同时外销的比例在持续降低,大陆已成为台资企业销售的主要市场。即便被台湾视为“立岛之本”的科技研发,受大陆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科技人才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台商在生产基地转移大陆后,已考虑研发中心的转移。
二、引进台湾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现状分析
吴中区作为江苏台资企业的密集区,已经历了四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一是1979~1987年以贸易为主,二是1988~1994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三是1995~1999年以台资经第三地转投资为主,四是2000年至今以资讯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尤以资本密集型的大项目为主,并带动相关上下游厂商。目前全区累计台资企业461家,已到账12.3亿美元。台企用工8万人左右,其中台籍员工1700人左右。
从台商投资的产业分布状况看,台资八成以上集中在制造业。近几年,呈现出“三个较多”的特点:一是大企业较多。到账1000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达到58家,到账11.3亿美元。二是高科技项目较多。电子资讯、新材料、精密机械、生物科技以及传统产业高新化项目(如亚东工业)等开始成为投资主流。三是增资企业较多。我们这次调研的宏全企业,自1993年9月投资800万美元设厂以来已8次增资(包括增设宏星厂),投资额增加到7400多万美元。
总体上看,吴中区吸引台资富有成效,但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在优势,特别是在引进台湾高端制造业、科技研发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一是规模型、指标性台资企业进驻不够,尤其是台企100强引进不多。二是高端制造业、科技研发和现代服务业引进刚刚起步。三是台资高新企业与本地产业发展的互动效应尚未充分发挥。突出表现在:台资高新企业多是由台湾母公司以全部投资额设立的独资经营企业,其内设的研发机构主要是承接母公司的技术转移。此外,台湾母公司还严格控制核心技术转移,能共享的大多是一般操作技术(如设备使用技术)和组织技术(如工艺流程、销售网络)。无论是集群的核心企业还是配套企业,基本上以台资为优先对象,形成以台资相互配套为主的内循环。
三、引进台湾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时不我待
1.充分认识台湾在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来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不少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且科技水平较低,整体形象一般。原因主要是台湾当局的刻意打压和严加管控。事实上,台湾在全球科技产业中享有“代工王者”的地位,而且目前“台湾制造”正在向“台湾设计、台湾创造”转变。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全球五分之四的新款笔记本电脑都是由中国台湾设计的。一些世界顶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从电脑生产商戴尔、惠普到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摩托罗拉都在寻找中国台湾岛内的厂商进行合作,将最新的产品交由台资企业设计。就我们调研的宏全企业来说,尽管专注代工,不做品牌,但该企业的核心设备已经是“台湾设计、欧美生产”,其制造业强势地位可见一斑。同时,台湾的科技研发实力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也不容小觑。服务业和科技产业已成为台湾最大的产业部门和经济的重要支柱。即使以台湾本岛与整个大陆相比,台湾的科技实力也有一定优势。在最近发布的百家两岸最强高科技企业中,台湾以58比42领先,特别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台湾半导体企业都处于领先地位。
2.加快提升引进台资的层次和水平。一是主攻台湾上市、上柜龙头企业。台湾目前有近700家上市公司和500多家上柜公司,其中70%左右已经投资大陆,并普遍具有项目大、技术先进、经营业绩好等特点,是大陆台资的优质资本。但由于现有政策限制,这些企业的投资总额、核心技术转移等远未到位。另外,岛内金融业、旅游业等上市上柜公司仍受控无法来大陆投资。据此,一旦两岸经贸松绑,这些企业的投资潜力将不可估量。建议我区对这些企业高度关注,及早做好承接、拓展准备。二是争取培育更多的台资企业集群。发展台资产业群,有利于吴中经济的整体做大、做强。建议认真分析台湾主要产业状况、新一波产业转移和骨干企业外移的态势,以引进台湾龙头骨干项目为重点,按照上下游延伸与配套的思路,对吴中区新一轮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引进的项目,认真制定招商选资计划,明确招商引资产业方向,及早规划,扎实推进。尤其对现有产业链的薄弱节点与缺失项目,要集中力量,加大引进。三是大力引进台湾现代服务业。随着台湾“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岛内服务产业已步入成熟期,并日益成为岛内经济支柱和对外投资的主流,但由于两岸政策诸多限制,目前,大陆引进台湾服务业尚无大的进展。现在海峡两岸加入WTO后过渡期已经结束,大陆开放服务业迫在眉捷,岛内服务业继制造业后大规模进入大陆已势不可挡。对吴中区来讲,“山水、人文、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具有引进高端产业、科技服务业的特殊优势,因此借助台湾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来发展自己的现代服务业,其空间极为广阔。建议不失时机地加大对台服务业招商力度,争取台资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创新型领域扩大投入的同时,能引进更多台湾现代服务业项目。
3.将台资高新企业纳入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台资高新企业与本地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向更深层次的科技研发核心领域拓展。我们建议将台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一视同仁,发挥台资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畅通政府部门对台资企业进行科技支持渠道,充分调动台资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开放条件下的合作自主创新之路。
4.切实解决台资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对台招商引资必须从制造“政策盆地”转向抢占“服务高地”。一是更加注重服务软环境建设。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高、人高我新”的理念,以打造诚信服务品牌为宗旨,努力增强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培植对台招商引资新的核心优势。其中,最基本的环节就是要善待已落户的企业。不仅要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用心做好从项目审批、建设到投产后的全过程服务,让所有投资者感到“一切方便”。要多渠道支持台资高新企业融资,鼓励和支持优质台资企业上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加强执法力度,保障台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涉台投诉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服务机制。对涉台投诉,要按照“属地管理、预防为主、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高度重视,大局着眼,决不能就事论事。对涉台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向上汇报,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涉台案件及时、妥善处理。对影响较大的重大事件和群体事件,要依法果断介入公权力,切实维护政府公权力的威信和影响力,进一步营造吴中良好的投资环境。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zx.suzhou.gov.cn/szzx/InfoDetail/?InfoID=c76ebf07-67e8-4640-8421-70b0c0682a7c&Category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