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产业基础和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学习和借鉴外省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推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我们开展了《长三角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借鉴与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研究。
一、长三角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做法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是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性的生产与生活服务产业。简单讲,现代服务业包括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业和一部分经过改造“再现青春活力”的传统服务业两部分。参照国际产业划分标准,现代服务业可划分为四大类:一是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二是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三是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四是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涵盖现代金融、社会服务、现代物流、会展、房地产、教育培训业等行业。
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是“三个高、三个新”。“三个高”,就是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这是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地方。“三个新”,第一是指新技术,主要是指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它们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服务业运作的信息平台;第二是指新业态,是指由于高新技术作用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不断演化出来的新兴服务业态,他们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产业的素质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第三是新的增长方式,宏观解释是高人力资本的增长方式,这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产物,另一方面是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的结果;微观解释就是新的服务方式,服务提供者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服务自身的一种创新。
在国内,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发展较好的地方要数“长三角”地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服务业发展迅速。据了解,以上城市以及所在的省份,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视已经跟一、二产业一样,各类社会资本开始进入,政府政策也在陆续出台,发展呈现持续强劲态势,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50%,经济运行效率大大提高。
上海:推进“两个坚持”、“两个优先”的产业发展战略,促进服务经济快速发展
上海一直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工业制造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第二产业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0%左右,有的年份甚至接近80%。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纺织业“压锭”开始,上海就宣布要退出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争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优势。进入新世纪后,上海一方面认识到不能完全抛弃重化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认识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两个坚持”、“两个优先”的产业发展战略,即: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统计数据表明,上海经济已连续十三年保持了GDP两位数的高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新型产业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去年上海GDP已经达到了914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4588亿元,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0.2%,以服务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正逐步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上海值得借鉴的经验是:
——以筹办2010年世博会和国家实施CEPA为契机,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选择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金融保险业、文化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会展旅游业、中介服务业六大重点领域,实施政策聚焦、集中突破,以点带面,带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能级提升。
——依托区位优势,加强布局规划,聚焦强势行业,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带、集聚区,不断优化上海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强化金融、信息、中介、商贸、会展等功能,重点构筑以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延安路-世纪大道为轴线的三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带;按照“一区一业,一业特强”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共有:外滩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浦东世博-花木国际会展集聚区、张江高科技创意文化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区、淮河中路国际时尚商务区、南京西路专业服务商务区、徐家汇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虹桥涉外商务区等12 个商务区。而对这些集聚区,政府则予分类指导。如提出“聚焦张江”战略,明确该区科技创新的中长期发展方向、重大项目支撑及空间发展布局,推进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聚焦创新资源,走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发展之路。张江的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等重要产业保持了全国领先地位,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5.69亿元,同比增长62.4%。上海构筑功能各异的集聚带、集聚区,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发展后劲,使之汇集最具规模的高端服务业,尽显城市繁华景象,散发新型时尚魅力。
——依托?育研发服务集聚区、嘉定新城汽车文化服务集聚区等,集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商贸为一体。
杭州:大力发展八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杭州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10个城市之一。目前杭州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加速期。在新的发展阶段,围绕把杭州建设成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次中心城市,最终成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去年年初,杭州提出大力发展八大服务业,包括:大旅游产业、大文化产业、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并在资金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力推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8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3.8%提高为44.7%。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全省排列第一,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广州、深圳居第三位。
杭州现代服务业快车高速驰骋,以下做法值得借鉴:
——“政府保姆”贴心到位。在“二三一”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迈进的关键时期,杭州市设立了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除了市里建立每年扶持发展资金5.4亿元之外,各区、县(市)也相应建立扶持基金,并在今年年初层层兑现扶持奖励办法。同时,杭州市专门出台了100多条扶持政策,内容涵盖了服务业的八大门类。其中主要包括:允许各类人才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个人声誉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对获得国家承认的国外硕士以上留学回国人员,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来杭实施转化或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研发的,可获20万元以下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等等,优惠政策驱动了杭州经济快速发展。
——大项目提升服务档次。今年以来,杭州把项目带动作为推进服务业大市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如萧山“一湖三园”、沃尔玛、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西湖文化广场地下商城等,以带动各地服务业发展,提升了服务业的功能和档次。
——引进投资注意产业导向。通过政策配套鼓励内外资投向现代商业、金融、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目前,杭州市已建立了5.475亿元的市级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并陆续出台12个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从技术创新,开放带动,营造环境,法制保障,品牌引领,人才支撑等方面来加以保障和支持。在市场准入方面,坚持“非禁即入”,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所有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
常州:一年跨三步,打造“长三角”动漫产业高地
动漫产业被认为是现代服务业中附加值含金量最高的产业之一。常州以打造“长三角”动漫产业高地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成立了由市长挂帅,13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常州动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常州动画产业的发展规划;政府专门出台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各类院校开设动漫专业等,基本形成了依托园区、招商引资、政府推动、企业主体、衍生产业的发展格局。铁本事件发生不久,2004年12月,常州影视动画产业有限公司被批准为我国首批9个国家影视动画产业基地之一,常州市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率先启动卡通动画产业的地级市。2005年6月13日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正式挂牌。9月27日,2005中国国际卡通·数码艺术周在常州开幕。而从挂牌到此次展会的召开,不到一年时间,常州动漫产业连跨三大步,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家动画专业机构,注册资本总额达1.5亿元。
在此次产业转型中,常州市成功地抓住了三个关键点:首先抓住了中央政府对常州新的产业规划的重视与支持。当地政府充分认识到,在把铁本事件变成一个产业发展的反面典型之后,中央政府一定会给常州一个新的方向,而动漫产业,无疑是一个高层极为提倡的行业。其次是发挥了政府在发展动漫产业中的主导推动作用。在常州成立的市发展动画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中,市委书记和代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并专门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鼓励民资进入卡通动画业。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卡通动画产业作为常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来抓,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工作来抓。第三是抓住了传统产业与新的产业的良性衔接。常州市把城市原来所有传统产业都看作是动漫产业可以借用的平台。如除了动漫卡通基地成为一个原创产品的制作中心外,常州的纺织服装业和玩具业都已被纳入了常州动漫衍生产品的生产基地。而常州现有的高职教育,正是当前动漫产业所最缺乏的人才资源库。另外,常州中华恐龙园已经名声在外,已经成为动漫产业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
苏州: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被称作“二点五”产业,介于二、三产业之间,既是制造业的延伸,又是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包括制造业的分销、决策、研发中试、设计及物流等环节。
苏州立足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服务业已有的发展基础,围绕为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从城市定位、区位条件和产业特色出发,把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将工业企业“退城进区”置换的土地优先用于生产服务业项目,加速扩容、放量、增效,积极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苏州的主要做法是:
1.完善规划,优化生产服务业发展布局。在发展定位上,实施与上海“错位发展”的战略,积极发展以生产服务业为主的承接型、延伸型、互补型服务业,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总体规划上,苏州从城市定位、区位条件和产业特色出发,把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速扩容、放量、增效,积极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沿江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等,沿沪宁线突出发展信息咨询业、技术服务业等,中心城区突出发展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促进生产服务业合理分工。
2.突出重点,明确生产服务业优先发展的领域。苏州立足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服务业已有的发展基础,围绕为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着眼于把苏州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强苏州港特别是太仓港区的建设,完善市域高速公路网,搞好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张家港保税区“区港联动”物流园区试点,加快建设各类专业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增强物流业的聚散能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通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推进各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加快建设科技创业园区和企业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技术中心、检测中心,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
3.构建载体,提升生产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抓手,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动漫产业园,在县级市、城郊区抓好生产服务业载体功能开发,将工业企业“退城进区”置换的土地优先用于生产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了以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的大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努力提高生产服务业的承载能力。加强与境外服务业企业在物流、中介等领域的合资合作,吸引境内外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总部及其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分支机构和国外市场中介机构落户苏州。
4.制定政策,营造促进生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要像抓制造业一样抓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在市场准入、税费、就业、融资、用地、价格、产权变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把生产服务业作为扶持的重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生产服务业领域。
5.招才引智,抓好生产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吸引人才机制,对生产服务业中研发、设计、创意、物流等10多个方面的紧缺人才,从收入、户口、住房、培训、子女入学等各个方面予以倾斜。加强生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加大在职培训力度,为生产服务业发展输送合格的一线人才。
南京: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重点在“六大领域”突破发展:
一是现代物流业。以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区域物流辐射强度为重点,培育具有扩张能力和充满活力的长三角国际物流副中心、长江流域区域物流转换中心、南京都市圈物流配送中心。
二是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巩固商贸流通业在南京都市圈的中心地位,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建成辐射力较强的区域商贸中心。
三是旅游会展业。实现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跨越,形成发达的会展经济,努力构建辐射华东、影响全国、具有国际水平的旅游会展中心。
四是金融保险为完善的区域金融中心。
五是信息服务业。围绕建设“数字南京”,把信息服务和科技研发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打造信息化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的区域信息服务中心。
六是其他发展潜力大的服务行业。把文化体育、房地产、社区服务、教育卫生等市场需求潜力大的服务行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大力发展。
南京依托制造业的基础,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南京服务业GDP比重已超过工业3.5个百分点,达45.6%,比江苏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成为第一支柱产业。进入2005年,“长三角”16个城市展开了一场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题的竞赛。从最新数据看,2005年前3个季度,苏州增长16.1%,舟山、无锡分别增长15.1%和15%,而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2%,比上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位居“长三角”各城市之首。2006年,南京市将投资211亿元建设包括空港物流基地、高新区软件园、南京国际广场等55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全力打造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中心。
南通市:坚持“抓三产促二产、以二产带三产”,一手抓现代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实现了发展服务业与推进工业化的互动双赢。
1.着力打造大港口大物流,为发展现代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撑。滨江临海是南通的独特优势,南通根据现代制造业对生产服务业的强烈需求,充分发挥港口在吞吐、接卸中转、运输等方面的超强能力,以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服务,促进制造业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发展。近三年来共投资近20亿元倾力建设大港口,沿江8大港区200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8500万吨,今年将突破1亿吨。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临港工业的发展。
2.着力培育大市场,为做大特色工业板块增强拉动力。在全力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南通始终把市场作为一个重要抓手。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市场610个,年成交额627亿元,其中超亿元市场84个,超10亿元市场9个。依托一批在全省、全国有较大知名度的生产要素专业市场,全市形成了家纺、电动工具、不锈钢、缝纫机针、医药化工等22个初具规模的特色经济板块,集聚了3000多家工业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3.着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推进工业化构建新平台。南通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突破口,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工业化、城市化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服务业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发展的转型和服务业的升级。近三年是南通城市建设力度最强、投入最多、变化最快的时期。以服务工业为主体的科技、金融、会展等新兴服务业也正在加快发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yjs.bjsjs.gov.cn/sjsdy/jcckl/8a8481cb12dbaa5c0112dc96752800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