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州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湖州近年来特别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坚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的战略,而作为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相互融合的、具有中间投入品性质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自然就成为了该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生产性服务业对湖州经济的作用正日益突显出来。但是,湖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湖州经济更快地增长;第三产业的不发达,导致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度不高,可用财力相对不足制约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
1、服务业对GDP贡献率偏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与总量增长相伴随的产业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而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正是产业机构演进的具体表现。下面我们从两组实证数据来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说明湖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状况。
表1:湖州近年来三大产业结构表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07年,湖州的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了2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比重却下降了0.4个百分点,这组数据说明湖州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同样生产性服务业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如果湖州的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快速发展,那么湖州的经济总量将上升更快,产业结构将更加趋于合理。
我们将湖州产业发展情况与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产业发展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此来分析湖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表2:2007年湖州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平均水平对比表
总体上来讲,湖州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依然很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较小,说明湖州的总体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高于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这与湖州近年来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关。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湖州的第二产业发展与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差不多,说明湖州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还有较大的潜在需求;第二,湖州第三产业发展规模不够,鉴于统计口径的不统一,表中没有列出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情况,如果按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50%推算,湖州的生产性服务业只占GDP的17.4%,这与发达国家的35%-40%的水平相距很大,即使与国内的一些发达地区相比也存在差距,但这也说明湖州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还很大。因此,湖州要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作用,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 而且可以满足制造业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从而促进湖州的产业结构升级。
2、服务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收入,税收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是扩大税收增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第三产业是地方税收的主要税源,对地方税收贡献率占三次产业之首,而现代服务业又在第三产业发展中居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地方税收增长提供广阔的经济基础。但从湖州近年来第三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度偏低,低于全省10个百分点。
表1:湖州2006-2008年三大产业对税收贡献率统计表
从表1分析,从GDP数据看湖州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但对税收的贡献度高于二产,均在53%左右。说明坚定不移地把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地税收入结构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通过整合税收政策资源、征管资源、服务资源,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引导、促进第三产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增强地方财力的有效途径。
表2:浙江省2006-2008年三大产业对税收贡献率统计表
从表2分析,湖州第三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度低于全省10个百分点,原因有二:一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二是税收征管创新措施有待提高。表2说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在做大做强第二产业的同时,整体提升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当务之急。地税部门要切实践行省财政厅党组提出的“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工作理念,念好“实、稳、优”三字诀,树立政治意识、经济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扩大税收增量,提高运用财税政策统筹发展的能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湖州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思想束缚。湖州作为浙江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第二产业得到了比较快地发展,但这也使得湖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显得相对薄弱。尤其在观念上,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湖州生产性服务缺乏强烈的企业需求基础。据调研,目前湖州许多生产制造企业不愿意将企业的服务业务外包,而是满足于自给自足,偏爱“大而全”、“小而全”,这造成了湖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失去了最主要的需求基础。二是存在“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观念,长期以来,湖州比较重视第二产业的发展,没有完全树立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互融的理念。三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化经营意识还很薄弱,不少可以进行产业化经营的生产性服务行业仍被当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由于受这些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湖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步相对比较晚,因此,湖州要想真正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政府都必须先从观念上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2、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政策瓶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应税劳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不征收营业税”;第六条规定:“纳税人兼营的应税劳务是否应当一并征收增值税,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确定”。也就是说,纳税人兼营的应税劳务是否应当一并征收增值税,由国税局确定。
国税、地税同为国家税务机关,其职能和作用也是相同的,但从客观上来看,大规模推行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后,势必会影响增值税收入。因此,国税、地税部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从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从有利于增加地方财力出发,求得共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发展。
3、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涉及环节多阻力大。企业将辅业剥离,新登记注册一个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运作。首先法人代表和股东要有主辅分离的意愿;其次,新企业办理各种证照需要花费一定的人财物和时间,涉及到房屋、车辆等资产过户的,还需要缴纳相关税费;第三,财务核算需要重新招聘人员,要制定不同的财务核算制度,即使不重新组建财务部门,使用母公司财务人员,也要相应增加工作量。由于涉及面较广,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打消企业主辅分离的想法。
4、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具体操作中还有习惯性约束。以运输业为例,目前许多企业采用“一票结算”购进货物。“一票结算”,就是将增值税应税货物和营业税应税劳务视同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一并用增值税发票结算。具体地说就是:销售、运输、进货三方相互独立,销售企业和运输业户应分别从进货企业取得相应收入,但销售企业将运输业户的运费与货款一并在增值税发票上开具为货款在进货企业结算,然后再将运费支付给运输业户。
购货企业采用“一票结算”方式购进货物,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增加进项税额;二是简化财务核算;三是害怕取得假运输业发票。如果购货企业坚持要求“一票结算”,主辅分离将无从谈起。
5、湖州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导向有待进一步明确。近年来,湖州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内容涉及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财税扶持的实施意见、支持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意见等方面,但从政策执行情况看,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一是扶持服务业的门槛高,对传统服务业存在政策偏好;二是扶持服务业发展资金重点不突出;三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措施单一、范围狭窄等等。
三、湖州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更新观念,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政府和企业都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生产性服务业在湖州制造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规模。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重生产、轻服务”的观念,把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便利、资金支持和信息平台等各个方面的支持,作为湖州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来抓。同时,要深入调查制造业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状况,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律,制定系统、详细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二是企业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要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树立专业分工、服务外包的新理念,自觉地用完善的专业化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2、加大政策宣传辅导,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对企业降低税负,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重要意义的宣传,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争取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要帮助企业了解政策、测算税负,寻求合法合理的分离途径。要以运输业务分离为重点,对于拥有自备车辆、船舶的单位,鼓励分离成立运输公司,符合条件的,可确认为自开票单位。要整合现有政策资源,鼓励专业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承接本地工商企业的运输业务。
3、加强部门协作,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本着“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地税部门要在职能范围内牵头参与,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取得当地党委、政府对工作的支持,取得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在企业主辅分离中大开绿灯,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分离成本,提高企业主辅分离的积极性。要做好与国税部门的沟通工作,发挥财政、国税、地税的整体优势,借助政策,合力推动。
4、制定有效政策,扶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以调动方方面面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在财税政策上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逐步增加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重点加大对分离后形成的服务业的扶持。二是鼓励各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各区营业税比上年增收省奖励部分全额奖励给区。三是鼓励乡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矿产业比较集中的乡镇,其来自于矿产业的运输税收实行单独考核,财政给予乡镇一定的奖励。四是鼓励企业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分离。通过政策扶持实现以下目标:降低企业分离成本。对企业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办理涉税事项的,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对新办(变更)税务登记的,减免办证工本费;涉及房屋、土地使用权过户的,企业所缴纳的税费由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后企业的税负如高于原税负,高出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后设立的服务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报经批准后,可优先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技术转让所得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以及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物流企业当年实缴税收或主营收入达到一定标准的,或者首次被国家评定为2A、3A、4A、5A级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对物流企业承运集装箱业务年标箱首次达到一定标准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如承运国际集装箱业务的,再实行奖励加成。物流企业仓储面积首次达到一定面积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中小物流企业(包括货运代理)在政府规划的物流中心(基地)进场营业,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一定标准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企业的,享受差额计征营业税政策。
5、紧密结合实际,找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及主要措施。根据全省“保稳促调抓重点,启动内需促发展,转型升级发展服务业”的要求,将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相结合,将保增长与保民生、促内需相结合,推动湖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财税部门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税收结构的重要抓手。地税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找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及主要措施。一是大力发展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业做大做强。在大力促进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根据湖州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区位优势、水路交通便利的特点和税收征管实际,依托传统建材产业特点,凭借优越的运输条件——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有着“东方小莱茵”之称的长湖申航道,可以将物流业作为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方向。二是加快分离发展科技研发中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科技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主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增强科技创新是企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增强科技创新必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分离成立专业化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依靠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科技产业发展,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采用建立长远目标,逐步推进的方式,从加强传统企业技术改造着手,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的研发,形成专业化科技研发产业中心,最终达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财政税收角度分析,短期内对税收增长、增收起到的作用不大,如现有税收政策:对符合规定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等。但从宏观经济分析,推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了第三产业状大,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最终推动整个经济发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hzskw.net/old/content2.asp?Id=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