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是技术和知识发挥作用的载体,对提高工业水平及增长效率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三门峡市生产性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总量扩大,投资增加,对三门峡市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提升,成为带动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在当前三门峡市经济发展处在产业调整提升的关键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培养新经济增长点,促进三门峡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三门峡市近年来的统计资料,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快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一点粗浅分析,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三门峡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一是规模扩大,比重提高,增速加快。2009年三门峡市生产性服务业达到113.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5年增长50.2%,四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0.7%,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2.5%,比2005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中规模最大的是物流业(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92.49亿元,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为81.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5.80亿元、8.09亿元,5.16亿元,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占比分别为5.1%、7.1%、7%、4.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规模最小,增加值为1.64亿元,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比重仅1.4%。
三门峡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指 标 增加值(亿元) 从业人数(万人)
2009年 2005年 2009年 2005年
全市三次产业总计 702.75 335.18 126.40 123.29
服务业总计 181.00 99.82 34.91 30.17
生产性服务业 113.18 59.53 17.74 14.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6.76 30.81 5.23 4.9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80 3.75 0.67 0.42
批发和零售业 35.73 17.19 10.32 7.37
金融业 8.09 4.85 0.88 0.7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16 1.88 0.41 0.4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64 1.05 0.23 0.20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新兴行业发展迅速、比重提高。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新兴行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速最快。2005年以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8.8%、17.5%和13.0%,增速均超过其他传统行业。
三是成为安置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2009年末,全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7.71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14.0%,比2005年增加3.61万人,增长25.5%,其增长速度比全市从业人员增长速度高出23个百分点。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23万人,占29.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67万人,占3.8%;批发和零售业10.32万人,占58.2%;金融业0.88万人,占5.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41万人,占2.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23万人,占1.3%。
二、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是发展水平低、效益不佳。相对而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之一,但从三门峡市的发展情况看,2009年其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仅12.4%,比2006年还回落了5.6个百分点,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仅5.1%。2009年三门峡市金融业增加值虽然较上年增长13.3%,但比全省平均水平仍低14.5个百分点。
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滞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标志之一。但是,2009年三门峡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较上年仅增长4.6%,其增幅比上年回落了8个百分点,制约了三门峡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三是支持工业发展乏力。2006-2009年三门峡市工业增加值年平增长18.8%,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增长速度为10.7%,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8.1个百分点,表明三门峡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四是城市化滞后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三门峡市城市化水平为45.4%,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的增长。
三、加快三门峡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生产性服务业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发展规模、支柱产业和行业结构密切相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坚持与新型工业化、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相结合,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在信息带动、节能降耗、技术进步等关键环节上的服务效应,走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素质和水平。
(一)与制造业相结合,大力提升制造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升大型企业的规模、行业影响力和产业聚集力。如依托三门峡市目前几个大型企业,进一步创新和提高产品的技术开发、市场研究、质量控制、营销策划、售后服务、人才培训、采购、运输、仓储等各项服务水平,走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提高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地制造业的影响力和关联度,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集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飞跃。
(二)大力发展现代交通、信息、金融和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现代经济需要快速、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信息、金融和商务服务体系支撑。目前,三门峡市的交通、信息、金融和商务服务虽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但并没有完全形成快速、便捷、高效的优势和特色,带动效应不够强。
(三)拓宽渠道,集聚人才。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等特征,需要高、精、专的人才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所以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拓宽渠道,努力集聚和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四)通过政策手段,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把主业外的仓储、运输、销售、信息服务等经营活动进行剥离,实行独立核算、独立运营。既能腾出资源发展主业,又能促进这些行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smxtjj.gov.cn/Article/TypeArticle.asp?ID=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