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供销联社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创新理念,创新载体,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突出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努力。
一、搭建生产性服务平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
从制造业中分离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我县模具产业特色,我们积极创办生产性服务平台,为模具制造业服务,促进了我县模具产业的发展。
(一)创建模具城,推动模具产业集群发展
模具城的建设,促进了模具工业园区有序开发和土地资源集约使用,成为了小型模具企业的“孵化器”,大型模具企业做强做精的“发动机”,企业间分工协作,成为促进模具产业链延伸的“催化剂”。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模具城一至三期已开发占地760亩(加上村留地、机电学院已开发,模具城区域已开发占地近1000亩),建成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综合管理用房6500平方米,总投资5亿多元,入城企业达500余家(点),有100家企业自建厂房,其中锻打、热处理、模架、皮纹、激光等企业技术位居区域甚至国内前列,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宁海)模具城称号。宁海模具城的经验模式与产业集聚效应,引起了国内众多地区参照效仿,短时间内出现了赶超势头。为此,模具城着手搭建研发、检测、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中心,逐步完善整体服务功能,将模具城打造成打响宁海模具品牌,促进模具产业优化升级的一个综合性的生产性服务平台。宁海模具城07、08年连续两年被宁波市政府评为十大优秀公共服务平台。
(二)建设生产性服务平台,创新模具制造业服务体系
模具城搭建的服务平台有,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引进了热处理中心、宁波市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宁海办事处,涵盖了信息、商务、研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态,通过互动发展,促进了模具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1、模具检测中心。成立于2006年1月份,通过与中国计量学院、上海大学、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于2008年2月和6月分别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与省质监部门检测资质认定,成为国内唯一一所拥有该认可与认定的专业模具检测机构,被科技部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列为支持项目。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获国际30多个发达国家多边互认,具有法定效力,拥有第三方技术检测权威性,成为国内模具打入国际市场的一张极具含金量的“通行证”。 获取资质后,中心免费为县内中小企业开展小项目检测300多个项次,同时为中小模具企业提供产品质量分析、产品标准起草、验证产品设计方案、帮助模具企业组建检测实验室、检测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项目,竭力为企业提供多方位技术服务。由此,周边县市区象山、北仑、慈溪、温州等,省外上海、广东、江苏、安徽等地区企业纷纷来我县检测产品,已实现创收65万元,提高了我县模具产业知名度。
2、模具信息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由模具城独资投资的宁波华正信息公司运营组建的“宁波模具网”,开展模具企业的电子商务、生产性软件开发和公共信息交流共享,促进了宁海模具的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和发展,也为模具的信息化和零件化生产提供了一个平台。宁波模具网现已有注册企业会员1.8万家,其中高级会员350余家,行业分类涉及模具生产、机械设备、材料供应、科研培训等会员,遍及全国各地。模具网还创建了双语版宁波模具企业信息资源库。日访问IP量3000多,用户日发布信息1500条左右。今年4月,被国家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商务部和宁波市政府出席颁奖的中国电子商务服务联盟,共同评为2008第四届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并名列模具行业第一位,机械行业第三位。
3、机电学院。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引进机电学院,打造产学研基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机电学院,占地150亩,一、二期投资1.2亿元,目前在校生980人,下半年可达1500人。除了全日制国民教育系列办学,还为宁海开办成人学历教育二个班,与模具城合作举办各类短期培训,如模具企业车间主任、班组长的培训,模具专业英语培训,模具企业财务人员培训,与模具城共同开发各类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宁海企业。
另外,相继搭建和引进的热处理中心、激光中心,融资担保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模具展示中心等服务平台,促进了模具产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二、创新经营模式,推动传统商贸业优化升级
现代服务业是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发展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供销社发展服务业历史悠久,涉及各类传统服务业。在当前发展现代服务业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开展了经营连锁化、购销网络化等新的经营模式,促进了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
(一)建办名特优产品购物中心,开拓传统商贸新业态
为了充分整合我县名特优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填补我县旅游要素的“购物”空白,去年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当时全省规模最大的展示展销中心,荟萃省级、市级名牌和宁海原产地产品4000多种。自从去年开业以后接待了市民购物、旅游购物、特色团购等顾客20多万人次,宁海名特优商品搭上了旅游经济的快车。为做大做强购物中心,不断拓展县外省外销售网络,2008年建立了嘉兴市旅游购物中心宁海名特优展销专区、嘉善名优土特产展示销售中心宁海名特优商品展销专区。今年在开游节第二届名特优商品博览会名特优商品推介签约仪式上与台湾、上海、杭州等经销商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网络延伸,扩大了销售,打响了宁海特产的品牌。同时,将通过明年新市场的搬迁,进一步培育提升购物平台,积极打造集休闲、购物、配送连锁、商务为一体的新型现代购物中心。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
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商贸龙头企业发展。去年,从国家发改委争取到3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果蔬市场信息化项目建设。在市场交易结算、财务管理、市场安全监控、信息采集与发布以及营销等环节全面实现信息化。目前,果蔬市场已成为全省最早实施电子结算等信息化项目的市场之一,也是省内为数不多的采用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实施ERP手段的信息化商贸企业。企业还筹建果蔬网、名特优商品购物和农产品经纪人网站。
着手开展“实体店”与“互联网络虚拟店”并重的经营模式。已初步建成“县农产品展示展销网”,网上市场模块将我县名特优商品上网上架,建成网上购物中心,鉴借“淘宝网”购销方式,实现“足不出户、点点鼠标”完成交易的现代营销方式,促进我县名特优商品营销能力的提高。据国家商务部预测,未来10年,中国将有70%的贸易额通过电子交易即网上交易完成,因此,网络销售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三)努力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再生资源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我县目前年可回收各类可再生资源量有15万吨左右,年回收额达10亿元。我县有收废专业公司10家,其中正常运转5家,包括龙头企业1家,网点90多家,利废企业35家,产值约5.5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我县约有收捡废与破烂王从业人员3000多人,是一支弱势群体队伍,大部分群居于城乡结合部。由于行业现状难以正规引导与规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与我县推动城市化建设、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格格不入,长期存在着治标难治本的情况。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探索构建以废旧综合市场、中转集散站和社区回收站为三个层次,“金字塔”式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的构想。第一个层次在跃龙街道双水村建生产性收废综合市场,吸纳20多家生产性回收业经营大户入场,实现有序管理、有序竞争,彻底解决城区四街道临时租用,无序经营的生产性回收网点露天场地经营的问题;第二个层次在桃源、梅林二个街道各建一个中转集散站,吸纳80至100家经营散户,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监管;第三个层次建设社区回收站,设立便民投售点,采取封闭式室内经营模式,实行“二定三统”,通过定点、定员,统一店面、标识、运营车辆和人员服装,加快规范行业秩序。目前,以生产性收废为主的废旧综合市场项目在县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00亩的征用土地正在落实中,4000万元建设资金已落实,前期工作开始启动,争取明年年底建成。
(四)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连锁配送网络化
08年开始,宁波市政府对农资经营提出了搭建全市大配送平台,连接各县市区的要求。在县政府重视下,我们积极发挥农资供应传统优势,构建“龙头企业+连锁门店+规范管理”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加快形成农资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体系,合理确定并优化农资网点布局,确保农资商品安全、农资市场规范,农资价格平稳,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目前,已组建了由市供销社和县供销联社控股的“宁海县丰庆农资配送储备中心”,对农资网点实行采购、配送、标识、销售价格、管理制度、技术培训“六统一”, 并加强与农业科技部门的合作,不断提高农资经营服务水平。
三、搭建为农服务平台,提升为农服务质量与水平
积极探索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为农服务新平台,拓展为农服务新领域。
(一)建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
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成为联接农产品分散生产经营与大市场的桥梁。近几年,我们相继办起了蔬菜、柑桔、棉花、黄豆等7家特色明显、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协会)。据不完全统计,连接农户15000多家,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基地的紧密型合作模式地推进,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产品“抱团”抗击风险能力,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助推器”。
(二)领办村级综合服务社
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社,是新形势下实践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村级综合服务社集日用品超市、农资供应、菜市场、理发室、合作医疗、老年活动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为农服务平台,实现了一般生产、生活用品购物和服务不出村。目前,供销社系统已在全县各地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27家,今年打算再建7家,已累计投入67.5万元,今后几年还需大力发展。
四、几点建议
结合供销联社近年来参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工作的一些体会与思考,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扶持创办公共服务平台
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因为这是支持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促进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议有关部门对特色明显、作用大的公共服务平台给予重点扶持。
(二)加快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现代服务业的高级阶段就是信息化阶段,现代服务业需要依托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加速发展。当前,要推动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运用信息技术来渗透企业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商务营销活动等内外生产经营活动,以此来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就工业企业发展也是如此。全国模具协会提出,模具生产最高境界是信息化推动零件化生产。去年和今年,全国模协连续二年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一起召开推广会议,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开展企业管理、生产设计、商品销售与网上交易。建议县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和出台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和政策。
(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我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很大,因为工业产业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已形成模具、文具等老六大特色产业和新的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户外休闲用品等六大新兴产业“6+6”产业格局发展前景看好。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调研,扶持发展服务于各类块状经济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的分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四)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新项目
我县有条件开拓发展民俗文化与传统商贸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会展、楼宇经济、以及开发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优势与我县工业产业相配套或无中生有的各类生产资料类市场等项目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
(五)重视现代服务业各类人才培育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人才的保障。重视在行政主管部门、镇乡街道配备熟悉三产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力量与专业人才。通过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开展在岗培训与引进高端人才相结合方式,培育一批具有理念新、进取性强的三产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同时,也要支持企业加强各类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育与引进。
(六)优先扶持涉农服务项目
农业“双增”和农业产业化推进离不开服务“三农”的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优先扶持,如对村级综合服务社、农资连锁配送、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等涉农服务项目扶持。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zjnhcoop.com/ReadArticle.aspx?id=726